邱龍斌 張皓晶 張雄 李立 榮爭輝 吳楊峰
(云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
STEM教育是美國教育改革的標志,是國際上教育改革的前沿.其名稱來源于4門學科的英文首字母,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shù)學(Mathematics),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1].STEM教育提倡的是進行學科間的交叉學習,學習一個知識點,即可以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以跨學科、情境性、趣味性、體驗性等為特征,通過探究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實踐和知識遷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要求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能夠靈活應用STEM知識[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既具有跨學科知識,又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型人才.結合中學物理課外實驗活動的教學模式,以“自制簡易的水火箭, 分析水火箭工作原理和射程”為例,對STEM教學理念下的中學物理課外實驗活動的教學做出說明.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直觀明了地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水火箭的制作與發(fā)射是中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可以利用此實驗探究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功能關系、反沖運動等物理知識,同時,指導學生應用物理實驗方法中的控制變量法、實驗探究法等.在教學中引入中學化學中的催化劑知識,分析催化劑對水火箭射程的影響,學生在探究催化劑對水火箭射程影響的過程中,一方面驗證了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解釋了動能勢能相互轉換,理解了反沖運動,另一方面學習了催化劑的相關知識,把化學中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對于傳統(tǒng)的水火箭制作和發(fā)射,學生也是熱情不減,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對于一切新奇事物都懷有好奇之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驗,學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記憶也將更深刻.
在知識點方面,高一的同學已經(jīng)學過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于物理知識的建構有一定的認識,高一的課堂上教師也已經(jīng)講過催化劑和密度的相關知識,同時,學生在初中就了解到控制變量法,為自制簡易水火箭, 分析水火箭工作原理和射程實驗探究奠定了基礎[3].
但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平時所學的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反沖運動往往是抽象的,對于它們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對于化學中催化劑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里的演示實驗,沒有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物理、化學的魅力.
教學流程按照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問題、制定方案、設計制作、實驗探究、分析交流6個階段進行,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流程
3.1.1 知識與技能
(1)在實際生活中體會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了解反沖運動的原理,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影響水火箭發(fā)射的因素.
(2)了解化學中的催化劑與催化機制,感受化學和物理學科之間的交融.
3.1.2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影響水火箭射程因素的實驗探究過程.
(2)形成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和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歸納、概括、表達能力.
3.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讓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探究中,增強其合作性和凝聚力.
(2)通過實驗,感受科學家對實驗規(guī)律的研究過程,學習科學家對工作嚴肅認真不怕困難的科學態(tài)度.
(3)學會欣賞物理學的簡潔美.
3.2.1 重點
(1)指導學生自己完成水火箭的制作.
(2)催化劑的反應原理.
(3)對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理解.
3.2.2 難點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實際應用.
3.3.1 課堂導入
教師活動:(1)在課堂上播放中國成功發(fā)射載人航空火箭的視頻,接著播放水火箭的發(fā)射視頻.
(2)設置疑問:為什么水火箭可以飛上天空?
學生活動:(1)觀看火箭發(fā)射視頻,感受國家科技力量的進步.(2)學生產(chǎn)生疑問.
設計意圖:(1)讓學生觀看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欲望,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2)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題,啟發(fā)學生能夠獨立思考.
3.3.2 實驗講授
教師活動:給學生講解化學的催化原理.二氧化錳或者碘化鉀可以作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讓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加快,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催化反應方程式見下式.
KI+H2O2→KIO+H2O
學生活動:(1)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回憶.并回答“牛頓第三定律”是指: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學生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討論得出:水火箭升空是因為受到水和氣體的作用力.
設計意圖:(1)對舊知識的復習,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科結構的建立.
(2)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實驗原理.
3.3.3 課外實驗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標準型的水火箭系統(tǒng)包括箭頭、箭體、噴嘴和尾翼幾部分.水火箭還需要發(fā)射架,其目的是安全發(fā)射、可控發(fā)射、精準發(fā)射.標準發(fā)射架系統(tǒng)包括剎車線、剎車把、氣管、支架、打氣筒、壓力表.
(1)水火箭箭體的制作
1)收集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準備好兩個1.2 L的空可樂瓶子,用清水洗干凈,把外標簽撕掉;準備一塊1 m×1 m的輕木板(巴爾沙木);準備好螺紋噴嘴(安全起見,最好買一次性成型的);準備雙面膠若干;準備熱熔膠槍一把,膠條若干,美工刀一把,記號筆一只,鉛筆一支,直尺一把.
3)導流罩做好以后,用雙面膠粘在第二個瓶子底部的周圍,再把切好的導流罩套在粘好雙面膠的底部,用力壓緊即可[4].
4)制作導流板.用鉛筆在巴爾沙木板上畫出4個規(guī)格一樣的梯形(底為15 cm,高為6 cm,兩斜邊分別為20 cm和3 cm),接著利用美工刀沿著鉛筆線條把導流板切下,利用熱熔膠槍把導流板粘在火箭箭體離噴嘴3 cm處.
5)將螺紋噴嘴擰緊在瓶口,制作好的水火箭如圖2所示.
圖2 自制的水火箭
(2)教師先給學生準備一定量的碘化鉀(分析純)、二氧化錳(分析純)、過氧化氫若干;可以剛好塞進可樂瓶口的小塑料杯4只.
(3)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導進行實驗,操作如下.
1)分別準備400 mL不同密度的食鹽水.把準備好的密度為0.8的食鹽水加入1.2 L的可樂瓶中,然后將可樂瓶安裝在發(fā)射架子上,利用打氣筒向瓶內打入4.0個大氣壓的氣體,然后發(fā)射.在此條件下依次對密度為1.0,1.2,1.4,1.6的食鹽水進行發(fā)射實驗[5].
2)先把催化劑放入小塑料杯中,接著把過氧化氫溶液加入箭體內,然后把小塑料杯倒著放進去,擰緊噴嘴,最后開始向瓶內加壓,加壓時小塑料杯被推到瓶內溶液中,發(fā)生催化反應,打開手剎,發(fā)射火箭[6].
3)改變催化劑種類,不改變過氧化氫濃度,重復上述發(fā)射操作;不改變催化劑,改變過氧化氫濃度,重復上述發(fā)射操作.
4)用皮尺記錄每一次發(fā)射的距離.
設計意圖:①通過實驗來驗證物理猜想,通過物理知識來解釋物理現(xiàn)象,分析影響射程的因素.
②液體密度對水火箭的影響.增大液體的密度可以增加水火箭的反沖作用力,即水火箭的水平射程隨液體的密度增大而增大.
③催化劑對水火箭的影響.當?shù)饣浕蛘叨趸i的物質的量一定時,水火箭的水平射程隨著過氧化氫的濃度增加而增加;當過氧化氫的濃度一定時,隨著催化劑的劑量增加,水火箭發(fā)射的水平距離也在增加;同時還可以從測量發(fā)射的距離中看出碘化鉀的催化效果明顯高于二氧化錳,更適合作水火箭發(fā)射的催化劑.
3.3.4 分享總結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總結和結果交流.
(2)對學生的總結做出點評,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總結,并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糾正.最后做出總結:在同等條件下,加入催化劑,水平射程增加較為明顯;碘化鉀的催化效果明顯高于二氧化錳,更適合作水火箭發(fā)射的催化劑[7].
學生活動:針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一部分學生回答,一部分學生補充,形成小組間的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交流,增強學生協(xié)作的能力,同時鞏固了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地處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學生來說,面臨教學資源匱乏、教師技能不嫻熟、教學理念相對滯后的問題,把STEM教學理念應用到物理教育中,有著積極的意義.讓他們體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實驗探究的激情和團隊協(xié)作的快樂,通過類似的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去關注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化學現(xiàn)象.從學生的情感上、態(tài)度上改變其價值觀,讓他們對學習更有興趣,更加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8].
我們在云南邊疆民族中學的物理教育實習中, 將STEM教育理念融于自制水火箭課外活動中, 由于自制水火箭成本低廉,學生興趣高,可實施性較強,同時,讓物理和化學課程得到了較好的融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真正意義上將STEM教學運用在課堂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理教學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認知發(fā)展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學實踐表明,成效顯著,作為學生課外活動的探究,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