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雅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省自貢市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自貢 643010;3.四川省南充市中醫(yī)醫(y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jié)滑膜組織及軟骨損傷為主要特征的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手、足、腕、掌、指、近指等關節(jié)[1]。該病具有病程長、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易引起患者關節(jié)滑膜組織漸進性損傷及骨質破壞,進而造成關節(jié)疼痛、畸形、功能障礙[2]。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取得了良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42.05±4.94)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31±0.82)年。研究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41.22±4.81)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25±0.7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3]及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4]制定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①病程≥6周,每日晨僵持續(xù)≥1 h;②腫大關節(jié)(腕、掌、指、近指關節(jié))≥3個;③關節(jié)腫大持續(xù)時間≥6周;④對稱關節(jié)腫大持續(xù)時間≥6周;⑤產生類風濕皮下結節(jié);⑥X影像結果顯示手存在骨質疏松和關節(jié)間隙狹窄;⑦血清類風濕因子水平異常升高。符合上述①~⑦項中4項即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辨證為陽虛寒凝證[5],患者有明顯的受寒史,畏寒肢冷、關節(jié)腫痛變形、腰膝冷痛、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研究前1個月內未接受過其他有助于改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情的藥物治療。
1.4 排除標準 ①孕婦和哺乳期婦女;②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患者;③合并糖尿病、腫瘤、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其他結締組織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⑤合并精神病患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藥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44)10 mg,1次/周;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方藥組成:白附片20 g(先煎半小時),蜜麻黃絨9 g,細辛3 g、烏梢蛇30 g、桃仁15 g、紅花15 g、酒川芎15 g、熟地10 g、芍藥12 g、當歸15 g;辨證運用:怕冷甚者酌量加干姜、獨活、羌活;關節(jié)腫脹甚者酌量加秦艽、桂枝;關節(jié)屈伸不利、晨僵甚者酌量加透骨草、威靈仙;疼痛甚者酌量加穿山甲、乳香;腰膝酸軟者酌量加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治療,1劑/d,常規(guī)水煎煮,去渣取汁15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兩組治療周期均為12周。治療結束后評定治療效果。
1.6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關節(jié)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及血沉、風濕因子等實驗室檢查指標水平狀況,與治療前進行對比,評定治療效果。
1.7 療效判定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判定臨床療效。顯效:患者關節(jié)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均消失,血沉、風濕因子等實驗室檢查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有效:患者關節(jié)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沉、風濕因子等實驗室檢查指標水平有所好轉;無效:患者關節(jié)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無改善,血沉、風濕因子等實驗室檢查指標水平無變化[6]。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7%,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關節(jié)疼痛、腫脹數和晨僵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關節(jié)疼痛個數、腫脹個數和晨僵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研究組患者關節(jié)疼痛個數、腫脹個數和晨僵時間均顯著降低,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兩組關節(jié)疼痛數、腫脹數和晨僵時間比較
組別關節(jié)疼痛數/個關節(jié)腫脹數/個晨僵時間/min對照組( n=30)治療前18.06±1.897.38±0.8594.18±10.01治療后8. 05±0.88?2.31±0.31?25.02±2.64?研究組(n=30)治療前18.02±1.927.52±0.8295.12±9.62治療后3.76±0.41?#1.28±0.15?#14.12±1.52?#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ES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研究組CRP、ESR水平顯著降低,予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組別CRP/mg/LESR/mm/h對照組治療前69.45±7.0567.38±6.81治療后50.23±5.12?48.31±4.65?研究組治療前68.51±6.9565.52±6.68治療后40.25±4.24?#35.05±3.61?#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中醫(yī)認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尪痹”范疇,基本病因為陽氣虛,基本病機為陽虛寒凝。機體陽氣虛則衛(wèi)外不固,風寒濕邪乘機侵襲關節(jié)、經絡,致使營衛(wèi)不和,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而發(fā)病?!夺t(yī)宗必讀·痹》中記載:“治療行痹者,散風為主;治痛痹者,散寒為主;治著痹者,利濕為主;治痛痹者,散寒為主……大抵參以補火之劑,非大辛大溫,不能釋其寒凝之害也[7]?!惫手委煛皩侗浴币艘詼仃柹⒑?、行痹止痛為主要治則。本研究中以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治療。麻黃附子細辛湯原方出自《傷寒論》,主治傷寒“少陰證,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8]。方中以散太陽經之麻黃發(fā)汗解表,以溫少陰經之附子溫里助陽;以細辛溫化寒飲,既助麻黃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飲。桃紅四物湯原方始于見《醫(yī)宗金鑒》,由四物湯加味桃仁、紅花而成,方中以強勁的破血之品桃仁、紅花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熟地、當歸滋陰補肝、養(yǎng)血調經,芍藥養(yǎng)血和營,以增補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氣、調暢氣血,以助活血之功[9],本研究中加味烏梢蛇,增加祛風通絡止痙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祛寒除濕、溫經止痛、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效。
綜上所述,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桃紅四物湯加味,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進行綜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