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勝
一
《聊齋》五百篇,有幾篇是寫武藝的,很是好看。
《武技》篇說的是,有一個名喚李超、字魁五的山東人,豪爽好施,曾接待了一位托缽僧人,“飽啖之”。僧人很感激,說自己出自少林,有薄技相授。李超很開心,旦夕從學(xué)三個月,“藝頗精,意甚得”。
僧人問:“武藝有進步嗎?”
李超答:“進步很大,老師會的,我都學(xué)會了?!?/p>
僧人笑著讓李超試武藝。李超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cè)唤徊娑ⅲ苁堑靡?。僧人提議用角力判高下,李超欣然同意。倆人手臂相交,“支撐格拒”。李超時不時想找出僧人的破綻,哪里想到僧人忽然飛出一腳,把李超踢得仰面跌出一丈之外。
僧人撫掌說:“你還沒有完全學(xué)到我的本領(lǐng)呀。”
李超用掌擊地,慚愧沮喪,向僧人請教。又過了幾日,僧人離去。
從此之后,李超開始以武藝揚名,遨游南北,竟無敵手。一日來到歷下,見一少年尼姑在賣藝,觀者如堵。
少年尼姑對眾人道:“顛來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下來玩玩?!比绱苏f了三遍。
站在人群之中的李超難免技癢,很神氣地走進場中。剛一交手,少年尼姑就喊停了,認出李超使用少林技法,問老師是哪位。李超說,是一位僧人。
少年尼姑道:“莫非是憨和尚?如果是這樣,不用比了,我甘拜下風(fēng)?!?/p>
李超請求了四次,少年尼姑都說不可。眾人慫恿。
少年尼姑這才說:“既然你是憨和尚的弟子,我們同是個中人,無妨一試,但是只要兩人意會就好了?!?/p>
李超認為少年尼姑文弱,有些看不起她,又加上自己年輕好勝,一心想打敗少年尼姑,好奪取這一場名聲。不相上下之際,少年尼姑卻突然停了下來。李超問何故,少年尼姑笑而不答。李超以為她膽怯,堅決要求她再比試,少年尼姑答應(yīng)了。這時,李超飛起一腳,少年尼姑并攏五指,掌削李超大腿。李超感覺膝下如中刀斧,跌倒在地不能起來。少年尼姑笑著道歉,連說得罪得罪。
李超被人抬回去休養(yǎng)了一個多月才痊愈。一年之后,僧人又來了,李超向他說起這段往事。僧人大驚:“你真是魯莽,你招惹她干什么,幸虧你事先告訴她我的名字,要不然,你的腿早就斷了?!?/p>
原文文末還附一句:“王阮亭云:‘此尼亦殊蹤跡不可測?!蔽矣X得故事到“要不然,你的腿早就斷了”這句,就可以戛然而止,非常精彩了,再寫什么王阮亭云云,就頗有狗尾續(xù)貂之感了。
二
蒲松齡構(gòu)建了一個在海面上移動的“莊嚴宏偉”的冰山,明寫了一個嘲諷的故事,暗寫了一個隱秘的江湖,而隱匿在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兇險非常。
李超,字魁五(音魁梧),從名字上看,就帶嘲諷。這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江湖兇險的年輕人。不過古人習(xí)武,比今人刻苦,苦練三個月,是可以學(xué)好一套好拳,練成漂亮身手,所以李超“藝頗精,意甚得”。習(xí)武到這個階段,往往也是最危險:自我感覺良好,容易生驕傲之心,會躍躍欲試,總想找個人試試,檢驗所學(xué)。
僧人提議用來一決高下的角力,打法很像中國式摔跤,也像流傳我的故鄉(xiāng)溫州的“擣(dǎo)馬”?!皵F”字頗為古老,《說文解字》曰:“手推也?!苯M詞“擣虛”,“乘虛進擊”意,在古代是常用詞組。宋陳亮在《酌古論·崔浩》里瀟灑地寫道:“臨機之際或因吾言而能有所決,則舉一國猶擣虛耳?!薄段浼肌分械睦畛皶r時蹈僧瑕”,很符合“擣”字的真意。
流傳于溫州的“擣馬”,要兩人面對面站好馬步,也可以是一人箭馬,一人四平馬,那個采用相對更為省力的箭馬的人,在第一步就輸了一半;手臂相交(即《武技》中所說的“各交臂作勢”),為顯示公平,兩人都是一只手掌抓住對方上臂,另一只手掌托住對方手肘部位,“陰陽交錯”;然后用馬步支撐,聽勁,用技巧和力量抵抗格斗(即《武技》中所說的“支撐格拒”),誰先讓對方移動腳跟,就算誰贏。
面對“時時蹈僧瑕”的李超,僧人應(yīng)該是巋然不動如山。在溫州“擣馬”之中也是如此,那個貿(mào)然出擊、屢屢發(fā)動進攻的人,到最后往往都會輸。
《武技》寫到此處,酷似溫州“擣馬”,只是溫州“擣馬”不可起腳。順便說一句,據(jù)我所知,在中國諸多門派之中,很少看到類似溫州“擣馬”的比試。溫州,地處東南邊陲,卻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保留下了古武術(shù)的基因,想想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可謂“禮失求諸野”吧。
由于交流溝通的需要,武術(shù)會慢慢發(fā)展出一些文雅的比試方法,比如太極推手、溫州“擣馬”。武林中人見面,喝完蓋碗茶,說起身比劃比劃吧,總不能一上來就打個頭破血流、你死我活,那樣局面不好看,也有辱斯文,那就來個文雅的比試,比如推個手,擣個馬,點到為止,是謂“文斗”。
我以武人之心度僧人之腹,僧人使用類似溫州“擣馬”的文雅的角力打敗李超,是想給不知天高地厚的徒弟一個教訓(xùn)。李超虛心請教幾日之后,僧人辭去了。為什么辭去?蒲松齡沒說,也許僧人最終發(fā)現(xiàn)李超還是心性未定。
李超看到少年尼姑在賣藝,觀者如堵,還“以其文弱,頗易之”,也是輕浮得很。王家衛(wèi)電影《一代宗師》對武學(xué)的考證頗為嚴謹,電影里宮二挑戰(zhàn)葉問,王家衛(wèi)讓旁人說出此事的兇險,“一個女子在金樓擺下霸王夜宴,就是讓你非出來不可”,“別看她是個女的,武行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
《水滸傳》里菜園子張青告誡孫二娘,有三種人“不可壞他”,第一種就是“云游僧道”,張青場面上的理由是,這種人“不曾受用過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做了不忍,其真實顧慮是云游僧道,大多深不可測,不好招惹。
深諳此道的人知道,一個站在垓心面不改色的女人,更別說是少女尼姑了,那一定是深不可測、武功奇高。相對來說,那些膀大腰圓、肌肉橫生的人,反而不怎么危險。
少年尼姑對眾人道:“顛來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下來玩玩。”如此說了三遍。這時如果有人走出人群,最有可能的是兩種人:要么是好事的流氓,如《水滸傳》里的牛二之流,要么就是來拆臺的江湖中人。不管是哪種人,少年尼姑都會兇猛面對。武林之中有句老話:“出拳不留情,留情不出拳?!苯祜埐蝗菀祝吘鼓悴恢缹κ稚顪\,又有何居心。
少年尼姑和李超剛一交手,就明白他的來歷,馬上停手認輸。少年尼姑可能覺得,兩人比試,輸贏都不好看,那就索性自己先讓步吧。這種大讓步的局面,在江湖之中很少見。從表面上讀來,是小說之中的又一大“奇”,又是一大懸念;從深處讀來,可以看出少年尼姑的懂行、大度。
無奈事情又出乎少年尼姑預(yù)料。這邊廂,李超不知深淺,那邊廂,眾人慫恿,少年尼姑不得不再次出手。此時的少年尼姑還是想給雙方留點情面,提議“兩相會意可耳”——點到為止,輸贏雙方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最理想的點到為止,例如,在定步推手時,一人的腳后跟已經(jīng)移動,或者在比劃當(dāng)中一人已經(jīng)“失勢”,那就是已經(jīng)輸了,這時如果“兩相會意”,雙方會同時停手,輸?shù)囊环秸f聲“佩服佩服”,贏的一方說聲“承讓承讓”,然后一起坐下來喝蓋碗茶,如兩魚飲水,冷暖互知,不失“文斗”體面。
不過呢,在比武時常常會碰到“不明就里”的對手,用少年尼姑的話說,不是“個中人”,這就很難做到點到為止。因為對方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文斗”層面上已經(jīng)輸了。
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
在不相上下之際,少年尼姑突然停手,這其實是李超的視角,是李超自己以為的“不相上下之際”;少年尼姑突然停手,是她看到李超已經(jīng)敗了,李超自己卻還不知道;李超問何故,少年尼姑笑而不答,個中道理不好明說,明說就沒意思了,所以,只好笑而不答。
李超以為少年尼姑膽怯。自視過高的人,一聽到對方謙讓,總會以為是膽怯,這也是人之常情?!端疂G傳》里武功蓋世的林沖刺配途中經(jīng)過柴進莊園,柴進希望林沖能和莊上的洪教頭比劃比劃,林沖謙讓了一番:“小人卻是不敢?!焙榻填^一聽這句,也認為是林沖“必是不會,心中先怯了”。
李超堅決要求少年尼姑再比試。此時,她再出手就須不留情面了。
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細看李超出招的路數(shù),正是之前僧人用來打敗他的那一招,只是再厲害的招數(shù),也有破解之術(shù)。少年尼姑用掌下切李超大腿,李超頓時感覺如中刀斧,跌倒在地不能起來。下切掌,也是溫州南拳中的常用招式,與人搏命時,可用來剁頸剁喉。少年尼姑最后只是剁大腿,其實還是給李超留了情面。
三
《聊齋》中還有《妖術(shù)》一篇,說的是崇禎年間有一個姓于的人,少任俠,殿試在都,仆人生病不起,聽說市集上有個卜卦的人很厲害,能決人生死,就去問他。
于公還沒開口,卜者就問:“你是來問仆人的病吧?”
于公駭應(yīng)之。
卜者說:“仆人沒事,你倒是有危險!”
于公就坐下來,讓卜者給自己算算。
卜者起卦,愕然道:“君三日當(dāng)死!”
于公驚詫良久。
卜者從容曰:“鄙人有小術(shù),只要十金,保證化險為夷?!?/p>
于公卻覺得,既然生死已定,道術(shù)豈能化解?不應(yīng)而起,準備出門。
卜者勸道:“如果愛惜這點小錢,你會后悔的?!?/p>
圍觀的人以為于公嚇傻了,勸他把口袋里的錢全部拿出來去哀求卜者。于公不聽,還是出門而去。
三天期限很快就到,當(dāng)晚于公端坐旅舍,閉戶挑燈,倚劍而待,靜觀其變。等到一更天,沒什么動靜,于公剛準備去睡,突然聽到窗隙窣窣有聲,見有一小人持戈而入,一碰到地面,就變成真人大小。于公疾斫之,應(yīng)手而倒,挑燈一看,是一紙人,腰已斷。
于公不敢臥,又坐而待之。過了一會兒,見一物穿窗而入,怪獰如鬼,才及地——這一次于公學(xué)乖了,不等它變大——急擊之,又斷為兩段。于公怕它還會再起來,又連擊之,劍劍皆中,放心之后審視,發(fā)現(xiàn)是土偶。
于公于是移坐窗下,盯著窗戶縫隙。又過了一會兒,聽到窗外有聲音如牛喘,有物推窗戶,房壁震搖,其勢欲傾。于公心想,不如出而斗之。他便沖出房門,在昏暗的月光之下,見一巨鬼,高與檐齊,面如黑炭,眼閃黃光,手里拿著弓,腰里插著箭,箭已上弦,這時,于公才感到害怕。
巨鬼射箭,于公用劍撥落。于公剛想出擊,巨鬼的箭又已上弦,于公只得馬上跳躍避開,箭射穿墻壁,戰(zhàn)戰(zhàn)有聲。
巨鬼很是憤怒,拔出佩刀,揮舞如風(fēng),力劈于公。于公猱進——像猴子一樣輕捷地躍進——巨鬼的刀劈中庭院中石頭,石斷兩截,于公從巨鬼腿間而過,乘機削中巨鬼腳踝,鏗然有聲。
巨鬼更是憤怒,吼聲如雷,轉(zhuǎn)身剁向于公,于公又伏身進入。巨鬼刀落,割斷于公下身所穿裳。這時他已經(jīng)欺身到巨鬼肋下,猛斫之,鏗然有聲。巨鬼仆而僵,于公亂擊之。放心之后審視,見是一高大如人的木偶。
于公秉燭待旦,這才醒悟過來,這些鬼物都是卜者差遣而來,卜者要置他于死地,以用來證明卜卦的靈驗。隨后于公去市集抓住卜者,交由官吏殺之。
四
不管是從武藝角度,還是從小說邏輯角度,《妖術(shù)》篇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jīng)得起推敲、分析。
《妖術(shù)》篇可以截成兩段來解讀,前半段是“騙術(shù)”,后半段是“武藝”。
卜者一見于公,馬上就能說出于公欲問之事,讓于公很是驚訝。在江湖里,有一個專門的術(shù)語,叫“把簧”(用眼睛看出人的底細)。連闊如先生在他那本很有趣的書《江湖叢談》里對此有詳細的介紹。
連闊如先生知江湖甚深。他說卦攤一般是“尖盤少腥盤多”(尖是指真,腥是指假),真正的“尖盤”百年難得一遇,而假到底的“腥盤”又少有回頭客,一般是“腥加尖”(真假相雜)的卦攤,才能玩得轉(zhuǎn)吃得上飯。卜者“把簧”的能力,正是其基本功。
連闊如先生舉例道:一個五十歲里外的老太太來卜卦,卜者會先看她穿什么衣服,什么長相,面貌上的形容喜樂悲歡,就能不用問她,將老太太的事預(yù)先知道了。如這老太太描眉打鬢,穿的鮮艷,就可以明白,她那大年紀,土埋半截了,還這樣修飾,一定是“老婦改嫁”……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