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蕓
共產黨人要有博大深沉的情懷,要做負重前行的人、鞠躬盡瘁的人、為民請命的人。對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黨章黨規(guī)、人民群眾新期待、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四面鏡子”,聯系工作實際,圍繞“樹牢根本宗旨,永葆對人民的感恩心”主題,檢視問題、抓好整改,推進主題教育實際成效體現初心使命。
感悟一:記得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周寧縣梧柏洋村調研,與老紅軍羅成生坐在一條板凳上親切交談。2013年總書記在湖南花垣縣排碧鄉(xiāng)十八洞村,2017年在河北張北縣小二臺鎮(zhèn)德勝村徐海成家……都是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坐在一起暢談??倳浐腿罕娡粭l板凳的場景,體現了他的人民情懷。由此想起自己的工作經歷,我在街道工作時,街道辦事處本身就是沒有圍墻的機關,所以經常有不認識的群眾敲門而進,直接說我是誰誰,有事情反映。還有時候,群眾根本不敲門,推開門氣呼呼地說:“我和你聊聊!”這一聊,就是個把小時。有時候能現場解決問題,更多的情形是不能馬上解決的,那就得耐心聽人家說完,然后一通解釋、安慰,等人家火消了、氣順了,才離開。后來到市委機關工作,發(fā)現群眾直接進辦公室反映問題的沒有了。我曾簡單地認為是由于工作崗位變了的緣故?,F在看來,實際是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少了,同群眾近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少了,雖然與群眾的感情依然深厚,但在行動上和群眾不如從前親近了。
我們常說,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如天。市委李鴻忠書記給我們做出好榜樣。他輕車簡從在公交車站調研時,有老年群眾反映不會用智能手機,希望街道社區(qū)給老年人傳授手機上網知識。鴻忠書記馬上回應老年人群體的關切,僅不到十天時間,市委就專門下發(fā)通知,倡導社區(qū)開設老年人“手機課堂”,解決了老年人不會用手機軟件的問題。像“手機課堂”這樣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要學習好“同坐一條板凳”的精神,恪守為民之責。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下高樓,走進互聯網企業(yè)、街道社區(qū),拜人民為師,向群眾請教,把群眾反映強烈且集中的意見收集上來,認真研究解決。一抓到底、久久為功。要學習好“同坐一條板凳”的精神,濃郁為民之情。同坐一條板凳,群眾就容易打開話匣子、掏出心窩子,當我們帶著一份真誠,捧著一顆真心,付出一片真情,就能有效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要學習好“同坐一條板凳”的精神,弘揚實干之風?!督健愤@首歌唱到的“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群眾心中有桿秤,最清楚誰真心實意對他們好,最明白干部有沒有為他們著想。沒有哪個群眾會成心同一個好決策過不去。有時候,我們發(fā)布一項新政策,只要我們能夠從群眾的角度著手,做出“接地氣”的政策解讀,老百姓能夠理解、真心擁護好政策,也就不會出現輿情波動。要想群眾說干部好、念黨恩,我們必須拿出真情感、真本事,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做事。
感悟二:前段時間,我向基層同志征求意見,同一位區(qū)委網信辦的年輕同志談心,他說基層工作難做,自己滿腔熱情做事,可是群眾不說好;有的群眾時不時出難題,動不動指責干部不作為,干部有理說不清……。聽完之后,我沒有及時糾正他思想層面的錯誤,僅僅從工作層面提出建議,這也說明我和群眾的感情不夠深厚,人民立場不夠扎實。沒有“不像話”的群眾,只有不稱職的干部。干群關系出了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干部沒有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才造成群眾誤解,哪能怪“群眾變壞了”?有的干部態(tài)度不端、謀事不正,也會引起群眾反感,哪能說群眾太挑剔?
做好群眾工作,要確保群眾有奔頭。如果看領導臉色“下菜碟”,把領導點頭當勁頭、領導愛好當嗜好,群眾是不可能滿意的。想問題、辦事情時,要多深入一線訪民情,而不是坐在桌前“拍腦門”;多撲下身子聽民聲,而不是讀著報告定民策;多為群眾爭利益,而不是怕讓群眾占便宜。這樣,群眾才會為干部點贊。做好群眾工作,要繪準干部“自畫像”。有的干部持身不嚴、干事不實,遇到問題不是先想著如何解決,而是一味指責群眾為“刁民”或是譏諷群眾素質差……如此“官老爺”的做派,肯定在群眾面前說話不靈。黨員的樣子、公仆的里子,一個都不能少。這樣,群眾才能給干部豎起大拇指。做好群眾工作,要把握好“清白”與 “明白”的關系?!扒灏住本褪歉刹壳迩迩灏装?,“明白”就是讓群眾明明白白。干部“清白”、群眾“明白”,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有的干部覺得自己整天被無端指責和惡意抹黑搞得灰頭土臉,我們不妨推動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業(yè)務公開、決策公開乃至“家務”公開。真金不怕火煉,經得起推敲考驗,這樣,群眾自然就會給干部打高分。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網信辦主任
責任編輯:雙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