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彩麗, 趙建興
(貴州民族大學 數(shù)據(jù)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設(shè)n為正整數(shù),n≥2,令N={1,2,…,n}.用C(R)表示復(實)數(shù)域.設(shè)A=(ai1i2…im),若
ai1i2…im∈R,ij∈N,j=1,2,…,m,
ai1i2…im=aπ(i1i2…im),
則稱A為對稱張量.
若齊次多項式
滿足▽Axm=mAxm-1,則稱A為弱對稱張量[1].由文獻[1]知,當m=2時,對稱張量和弱對稱張量是一樣的.當m≥3時,對稱張量是弱對稱張量,反之,不一定成立.
若存在數(shù)λ∈C和向量x=(x1,x2…,xn)T∈Cn{0}滿足
Axm-1=λx,xTx=1,
則稱λ為A的E-特征值,x為相應(yīng)于λ的E-特征向量,其中Axm-1為n維向量,其第i個分量為
用σE(A)表示A的所有E-特征值作成的集合.若λ和x均為實數(shù),則稱λ為A的Z-特征值,x為相應(yīng)于λ的Z-特征向量[2-3].用σZ(A)表示A的所有Z-特征值作成的集合,稱
(A)=max{|λ|:λ∈σZ(A)}
為A的Z-譜半徑[1].
由于張量的Z-特征值及其Z-特征向量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最佳秩一逼近聯(lián)系密切[4],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5-17].最近,許多專家學者對張量A的Z-特征值進行了定位[10-14],其中文獻[10]給出了A的Ger?gorin-型Z-特征值包含集和Z-譜半徑的一個上界.
定理 1.1[10]設(shè)A∈R[m,n],則
其中
Ki(A)={z∈C:|z|≤Ri(A)},
為了對Z-特征值進行更精確的定位,文獻[10]獲得了如下Brauer-型Z-特征值包含集.
定理 1.3[10]設(shè)A∈R[m,n],有
其中
Ni,j(A)={z∈C:(|z|-(Ri(A)-
進一步,N(A)?K(A).
由定理1.3中Z-特征值包含集,文獻[10]獲得Z-譜半徑的如下更精確的上界.
本文在定理1.1和定理1.2的基礎(chǔ)上考慮張量A的E-特征值定位問題,首先將定理1.1和定理1.3中的Z-特征值包含集推廣到E-特征值包含集.其次,利用不等式放縮技巧給出張量A的更精確的E-特征值包含集.最后,作為應(yīng)用,給出弱對稱非負張量Z-譜半徑的更精確的上界,改進了定理1.2和定理1.4中的結(jié)果.
應(yīng)用類似于文獻[10]中定理3.1和定理3.4的證明,易將定理1.1和定理1.3中的Z-特征值包含集推廣到如下E-特征值包含集.
定理 2.1設(shè)A∈R[m,n],則σE(A)?K(A)且σE(A)?N(A).
下面給出比定理2.1中包含集K(A)和N(A)更精確的E-特征值包含集.
定理 2.2設(shè)A∈R[m,n],則
其中
證明設(shè)λ為A的任意E-特征值,其對應(yīng)的E-特征向量為x=(x1,…,xn)T∈Cn{0},即
Axm-1=λx且xTx=1.
(1)
令|xt|≥|xs|≥max{|xi|:i∈N,i≠t,s},顯然,0<|xt|m-1≤|xt|≤1.由(1)式的第t個方程
得
|λ||xt|m-1≤|λ||xt|≤
即
(2)
得
|λ||xs|m-1≤|λ||xs|≤
即
(3)
由(2)和(3)式相乘,并消去|xt|m-1|xs|m-1>0得
下面對定理2.1和定理2.2中的E-特征值包含集進行比較.在此之前,先引入一個引理.
定理 2.3設(shè)A∈R[m,n],則定理2.2中的E-特征值包含集比定理2.1中的E-特征值包含集精確,即
Ψ(A)?N(A)?K(A).
下面分2種情形證明.
此時對任意j∈N,j≠i0,有
因此z∈Ni0,j?N(A).
(4)
此時
|z|≤Ri(A),
(5)
且
(6)
(7)
由(5)和(7)式相乘得
此時z∈Nji(A)?N(A).
(8)
再由(8)式得
由此得
此時z∈Nji(A)?N(A).
綜合情形1和情形2可知結(jié)論Ψ(A)?N(A)成立.證畢.
下面應(yīng)用定理2.2中的E-特征值包含集給出弱對稱非負張量Z-譜半徑的一個新上界.
(A)≤Ψmax=
其中
證明由文獻[10]中引理4.4知(A)是A的Z-特征值,因此由定理2.2知
(A)∈Ψ(A)=
(9)
((A)-
由(10)式得
因此
(11)
由(9)和(11)式可知結(jié)論成立.
由定理2.3易得如下比較定理:
例 3.1設(shè)A=(aijk)∈R[3,3],其中
易知A是弱對稱非負張量.經(jīng)計算,得A的所有E-特征值±9.102 6,±2.997 8±0.260 0i,±1.779 3,±1.573 7,±0.889 5,±0.153 2和Z-譜半徑(A)=9.102 6.
1) 首先下面對A的所有E-特征值進行定位.由定理2.1得
K(A)={z∈C:|z|≤19}
和
N(A)={z∈C:|z|≤17.793 5}.
由定理2.2得
Ψ(A)={z∈C:|z|≤17.189 5}.
張量A的E-特征值包含集K(A)、N(A)、Ψ(A)和所有E-特征值(見圖1),其中K(A)、N(A)和Ψ(A)分別為外側(cè)實邊界、中間虛邊界和內(nèi)側(cè)實邊界標出,所有E-特征值用“+”號標出.由圖1可以看出
σE(A)?Ψ(A)?N(A)?K(A).
2) 其次,對A的Z-譜半徑(A)進行估計.由文獻[5-13]中相應(yīng)定理得到的數(shù)值結(jié)果見表1.
表 1 (A)的下界
Tab. 1 The nether of (A)
表 1 (A)的下界
方法上界文獻[5]中推論4.5,即定理1.219.000 0文獻[6]中定理3.218.868 1文獻[7]中定理3.518.831 6文獻[10]中定理4.618.776 0文獻[10]中定理4.518.474 3文獻[8]中定理618.445 8文獻[13]中定理718.337 0文獻[10]中定理4.7,即定理1.417.793 5文獻[9]中定理2.917.731 9文獻[10]中定理4.518.474 3文獻[11]中定理3.4(取S={3},S={1,2})17.440 3文獻[12]中定理317.440 3定理2.417.189 5
例 3.2設(shè)A=(aijkl)∈R[4,2]為對稱張量,其中a1111=7,a1112=3,a1122=2,a1222=3,a2222=7.經(jīng)計算,得A的所有E-特征值0.5、12.5、25和Z-譜半徑(A)=12.5.下面對A的所有E-特征值和Z-譜半徑(A)進行定位或估計.由定理2.2得
Ψ(A)={z∈C:|z|≤25}.
由定理2.4得
(A)≤25.
張量A的所有E-特征值及其包含集Ψ(A)見圖2,其中Ψ(A)用實邊界標出,所有E-特征值用“+”號標出.由圖2可以看出,σE(A)?Ψ(A)且Ψ(A)恰好包含了A的所有E-特征值.
圖 2 張量A的E-特征值及其包含集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