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永輝
相識相交十多年來,盡管書路繁復多變,我一直堅持認為,海成書法風格依然偏于雄奇。
由一個書法愛好者成長為職業(yè)書法家,這是一條漫長而崎嶇的路,甚至有很多人不知不覺間拐進了暗無天日的死胡同。海成近二十年的書學之路,清晰而順暢。由唐楷入手,且多是顏真卿《勤禮碑》一類。有唐一代,變盡古法,如歐體柳體,雖楷法完備,有廟堂之氣,但過于森嚴,只可遠觀,不可近撫。顏體憨厚可愛,多篆籀筆法,結體古意,爛漫天真,縱使初學懵懂,無名師指點,大抵寫不壞手!海成書法的靈動多變、深穩(wěn)端秀,源自于其扎實的唐楷功底。
記得二十出頭時,海成多寫大字,字體多變,為曹全碑、顏楷、章草之類。常做擘窠楹聯,寫完后張貼墻上,頂天立地,墨色淋漓,瀟灑酣暢,蔚為壯觀。海成身骨文弱,但下筆體穩(wěn)氣豪,李白“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的劍膽琴心,似乎在紙幅間蕩漾開去……當時或許興之所至,年少輕狂,筆墨里有濃濃的荷爾蒙。這樣的劃拉,不安分的筆鋒,卻寫出了一番新境。大字勢壯,易于立骨,海成書法,秀潤中自有一種洞達。
海成外表柔秀,內心狂野。大字、行草一路,足可見其心跡。海成行草,常見平尺小品,內容多明清筆札。字多獨立,少連屬,時出逸筆,少有囂張之長畫,收放有度,筆多映帶,行氣自然貫暢。揮毫十分自信,容與徘徊,頗有古人閑時之態(tài)。山谷有言,“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閑澹,乃入微耳?!焙3墒谕街喽嚅e暇,無單位俗務擾心,也不用理會俗世浮情。靜者思妙,飄然不群,心底澄明,了無掛礙。書齋常獨坐,素箋小品,尺牘風流,信手而來。那一刻,歸厚堂窗外或許陽光燦爛,或許風雨交加,或許萬家燈火,斗轉星移之際,風霜雨雪,日月星辰,全在紙幅間翻騰暗轉。閑來輕世界,靜里得真如,臨窗或嘯傲,閑情可偶寄。
海成心思細敏,為人自在逍遙,為事不厭其煩,為藝不厭其精。海成善于撿拾,書齋雖小,文玩書籍,放置有序。書齋主人又精于收藏,近年偏于漢磚及墓志拓片之類。所謂的秦磚漢瓦,很多人墨客只是夢里遠尋,遙不可及,海成輕易把玩于書案。吐故納新,以藏養(yǎng)藏,輕巧而高韜。海成常有墓志拓片出品,親手鑲嵌,做成冊頁,每每題簽,渾然雅致,吳帶當風,令人愛不釋手。歸厚堂,海成書齋名,齋小只容一身,心大可載萬物。雖是民間風物,過手過眼,點滴滲透于心,下筆便有古賢之風格。
海成常做楷,其間多揉墓志筆意,用筆清秀圓潤,起收筆處雜以隸法,也常從民間墓志平和中陡增幾分不俗。正如鄉(xiāng)村少年,泥土氣息中有藏不住的倔強與執(zhí)拗,審美上也更多些別樣的意趣。
楷行之外,海成多寫隸書。行書靈動,時見鋒芒,楷書熟里求生,多樸野之趣。時人寫隸,好做厚重古拙,筆觸間時顯生硬,所謂流行書風是也。海成避開時風,下筆清雅可人,上林觀花,遠近觀望,一派春色,生意盎然。海成起收筆果斷懇切,多用方筆,形方而力沉,爽朗之間,濃烈而厚實的金石味撲面而來。正如其楷書,在結體上已經形成鮮明的特色,細節(jié)上大膽借用異體,如深林藏奇樹,形變而趣生。
書法一藝,品格為高,顏值上的光鮮亮麗,終歸窮途末路。歸厚堂出品書法,所見大抵干凈整潔,氣息停勻,徐紓有度。為藝需要老道閉關功夫,或許形銷骨立之后,漸次有圓融化境。所謂綿密疏闊之間,自是一種閑雅氣度。
(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教育廳書法教材編委、中山市書法家協會硬筆委員會主任、三鄉(xiāng)書法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