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成
整個冬天,他都保持一種節(jié)奏——每隔三天,打掃一次房間;犯懶時,每星期打掃一次。說是打掃,其實只是拿一塊抹布,挨個角落里擦拭一遍,揮著掃帚將地板清掃幾下。大部分時間,這間小屋子壓根就不需要他的這樣一種節(jié)奏,灰塵似乎也跟著冬眠了,它幾乎干凈得叫他無事可干。每天如此,是因為心里落了太多太厚的灰,需要一些形式來清除,譬如看會兒書,寫幾行字,揮動抹布和掃帚,目的都在于讓自己感覺清爽明朗。
形式越穩(wěn)定的人,大概目的也會越清楚。反過來說也可以。很早以前,一個叫姜尚的老人為了釣出文王這條大魚,可以天天跑去渭水河邊放空桿,形式夸張卻堅定。與姜尚相比,他的形式很混亂,因而一直釣不出心里面那條大魚。
這幾日,房間里的不速之客日見增多了——在書架上、桌子上、沙發(fā)上、茶幾上、窗臺上,處處可見一種渺小的、淡白色的灰塵。這些冒出來的灰塵,如極微細的絨毛一般,附在房間里的每一件物品上面。他因此不得不改變本就混亂的形式,由一周打掃一兩次,變成一天打掃一次。偶爾,頻率會變成一天兩三次,這得視心情的好壞而定——心情越糟糕,打掃的次數(shù)相對越頻繁。
在燈光的照耀下,那些灰塵仿佛個個披上了一件外套。有時,他坐在沙發(fā)里長久的凝視它們,恍然中,覺得那些外套變成了一對對翅膀,灰塵藉由那翅膀快速靠攏,像一群頑童一樣,扎堆在一起,不多時,又自然的分開,飄向了另一處。在他的房間里,它們樂此不疲地玩著這樣的游戲,那或許是它們的形式。假如沒有他這個心情好壞不定的人的橫加干涉,它們的形式將會穩(wěn)定下去。
與這些形式穩(wěn)定的灰塵斗爭,他永遠是處在下風的那一個。它們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一塊小小的抹布,并不能消滅它們的決心。哪怕他常常緊閉門戶,也不能阻止它們熱情的登門造訪。感受到這巨大而沖動的熱情,由此而改變一種節(jié)奏,對于一個形式混亂不堪的人而言,是不可思議和驚奇的。直到某一刻,他才忽然醒悟過來:這不管不顧的熱情,恐怕只是這些灰塵的一個形式,目的在于告訴他:冬眠結(jié)束啦,春天到了。
街上,不少的人已經(jīng)脫掉了冬裝,商店里也擺滿了最新潮的春裝,而他還穿著一件冬天的皮夾克在人群中穿梭。大概他們的春天比他的來得早一點,他想。
出門時,又看到了那棵李子樹,它就長在他的住所前面。每天經(jīng)過它身邊,他都要瞥上一眼,看看它有什么變化。每天幾乎都是老樣子——樹枝上一片葉子都沒有,它光禿禿地戳向天空,這樣的姿勢已經(jīng)保持了很長時間。
它旁邊的柳樹已經(jīng)長出了新芽,不多,就幾顆;一種他叫不出名字的草,綠色也很濃很惹眼了。唯獨這棵李子樹,一點動靜也沒有。有人說,這樹估計活不過來了。他隱隱擔心它是不是在冬天被凍死了,就像一些很老的人,在冬天無聲無息的被帶走。這樣的老人,這些年里他聽到的越來越多。李子樹也很老了,沒人說得清它到底活了多少年,但附近的人都說它很早前就長在這里,也許比那些被帶走的人都老吧。它被寒冬帶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總不愿相信,它會這樣輕易地被打垮。
夏天時,他和很多人還吃過它快壓彎枝頭的果實,很甜,帶點酸。那時,大家一致認為,它來年也會長出這么多、這么甜的李子。如今,在愈來愈濃烈的綠色包圍圈中,它光禿的鐵黑色身軀顯得格外扎眼,使人很難將它與幾個月前還掛滿果實的一棵樹聯(lián)系起來。它使他偶爾想到一些在鄉(xiāng)下住時認識的老人,他們在冬天足不出戶,長久地呆在一個角落里,好像整個村子沒有這么一個人了。有的人的確就那樣消失了;有的人會在春天暖和時,出現(xiàn)在馬路上,像村里突然長出來的人。
這棵看起來毫無生機的李子樹,會不會也像那些村里消失的老人一樣呢?他寧愿相信,它只是跟他一樣,春天在它這里來得晚一點。
記不得是誰說過:春夜多綺思。
想必說這話的人,一定在春夜里有許多美妙的感觸吧。他只能羨慕這樣多綺思的幸運兒。在夜里,腦子漸漸地好像不屬于他自己的了。這顆失控的腦袋,里面裝了太多蕪雜的東西,它們在白天鳴金收兵,偃旗息鼓;一入夜,便紛紛沖出來,兵臨城下,黑云壓城。
這樣喧囂鬧騰的一顆腦袋,極像人聲鼎沸的貨物市場。麻煩在于這顆腦袋并非聰明的那一類,這很要命。一顆聰明的腦袋,像一間正規(guī)的超市,容納的東西再多,也能分門別類碼放整齊,一件東西很容易從中揀選出來。他的腦袋顯然不是,它更像一家正在擴張中的雜貨鋪,雖然規(guī)模逐漸變大起來,管理的手段和思維卻沒有同步更新完善,東西依然是雜七雜八的亂擺著,想要在其中清晰地挑揀和分類是很難的,恐怕會使人抓狂。
對于一顆混亂的腦袋,多綺思的春夜更像是一種負擔。它屬于詩人、音樂家等等一切富于想象和精準的人,他們能從中準確地捕捉到一首詩、一支曲、一幅畫,而不是像他一樣任由那些思緒野馬脫韁,空留一夜的塵囂。他因此常常懊惱沮喪,無法心平氣和地入睡。這樣的時刻,也只有慢慢蘇醒的小蟲,肯為他獻上它們的安慰。它們的淺吟低唱在日漸和暖的春夜,仿佛一首安眠曲,將他送進周公的國度。它們是簡單的,一心一意贊美著復蘇的大地。這或許也是他不如它們的地方。他無法安于大地,總想著大地之外的事情,對于活在土地上的一個人,這樣的忘本和不務(wù)正業(yè),無疑會頭重腳輕、自尋煩惱了。
看完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時間已近十點鐘,腦袋里開始有什么東西在攪動、旋轉(zhuǎn)。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的那個東西,在腦海里持續(xù)的發(fā)作,攪得腦殼疼。索性坐著,望向窗外的世界發(fā)呆。
腦子不好使,一雙耳朵卻格外的中用。蛙聲,即便是一只青蛙的叫聲,在春天,也足以打破塵世間鐵幕般的死寂,又何況那是一群青蛙們的“百家爭鳴”呢。他的耳朵從前天起,就已經(jīng)關(guān)注它們了。無疑,蟄伏了一整個冬天,使它們的氣力達到了爆炸的邊緣,因而在前天——今春的第一個晴天——仿佛春天的第一束陽光是一根導火索般,瞬間點燃了它們,那積蓄了一冬的氣力也終于“爆炸”開來,聲波震耳欲聾。連他堅硬的四壁和緊閉的玻璃窗戶,都抵擋不住這“爆炸”的威力。久久昏睡不醒的春天,也由此被它們叫醒了。
現(xiàn)在,那“爆炸”的威力澎湃著向一個笨頭笨腦的人洶涌襲來,令春天里的一切蓬勃生機在他看來都啞然無聲。假如你有緣路過這個位于城郊的小池塘,那么,定能切身體會那威力的兇猛和不可抵擋。這群壓抑已久的歌唱家們,似乎連一滴春光都不愿意放過,在陽光下、星月底、暗夜中,從早到晚,它們仿佛無時無刻不在賣力地歌唱。每一聲鳴唱,都如同一名歌者在謝幕舞臺上竭盡全力、義無反顧的最后一次獻唱。若是側(cè)耳傾聽一會兒,你甚至于會為之動容。
從前天至今日,整整晴了三天,這群歌唱家們也不肯停歇、不知疲倦地歌唱了三個晝與夜。白天,每當它們使出渾身的氣力亮起嗓子,他都會立即安靜下來,放下手頭正在做著的事情,像個虔誠忠實的聽眾一樣,默默的聽上幾分鐘;倘若是在夜里,就任由這歌聲飄進耳朵里,伴他入眠。他對音樂幾乎毫無鑒賞力可言。然而,他的耳朵的確極其喜歡這歌聲,覺得那確定無疑就是一種美妙動聽的音樂了。
整個寒冬,雨像連珠炮般落個不停不休,天氣陰冷得令人抑郁。他整日的窩在屋子里,即使開著空調(diào),還是覺得有一股子冷氣身上竄來竄去,渾身乏力,提不起精神。他疑心自己生了什么病,可身體的各項機能、反應(yīng)、指標和數(shù)據(jù)沒有任何可疑之處。他很清楚,那一種根深蒂固的、在身體里埋伏了很多年的冷,又跳了出來,在某個幽暗處,遠遠近近的窺視他、嘲笑他、諷刺他、捉弄他,以它一貫的伎倆。這么多年過去,他始終無法徹底擊垮它。它的骨頭比他的硬,比最堅硬的石頭還硬。你以為它奄奄一息時,它又會在某個時候,突然死灰復燃,重新堅硬地站起來,忽遠忽近的獰笑著,好像從來就沒有被任何人打倒過。他與它斷斷續(xù)續(xù)交手,有時候占得上風,有時候做著它的俘虜。他們彼此再熟悉不過了,命運早已將它與他捆綁在一起。想要打敗它,他需要一副更堅硬的骨頭、一顆更強壯的心??伤麤]有。
——在爛泥塘里苦熬了一個冬天的歌唱家們有。他與它們做了一個冬天的鄰居了,或許可以做個證明,以此消除惱恨的人們對它的一些誤會。
深秋時,池塘里的水已經(jīng)干枯,露出一堆爛泥巴。附近的村民快活地在里面挖掘了一下午,收獲了大大小小的泥鰍、鯽魚和鯉魚,高高興興地拎回了家。這個沒有主人的小池塘,把所有孕育的孩子都獻給了村民,唯獨歌唱家們躺在爛泥里,無人問津。村民從泥巴里挖出它們,逗弄一番,很快丟棄在一旁,再不去管它們。村民走后,他站在一片狼藉的池塘邊,既為這群歌唱家們慶幸,也替它們擔心——寒冬來了,它們還能再次逃過一劫嗎?它們是冬眠專家,可孕育它們的母親已經(jīng)遍體滄桑了,誰來庇護它們呢?他這樣柔弱的一個人,也僅僅只能感嘆一聲,冬天一來,纏斗多年的冷縛住了他,他也就再沒去過池塘那邊了。
如今,它們恣意的歌聲證明了他的擔心是杞人憂天的。他只配擔心自己。它們不是人們所嘲笑的井底和溫水里的那種青蛙,在蛙的國度里,它們自有分類,就像從肖申克監(jiān)獄里逃出生天的安迪,與其他的囚犯類別不同。蛙聲美妙動人,讓腦袋里不停打轉(zhuǎn)的他沉醉。也許,一個人的寒冬里,被那影影綽綽的冷纏住時,所需要的正是這樣一種音樂。沉醉其中,使他恍惚覺得,腦袋里打轉(zhuǎn)的那個東西,旋轉(zhuǎn)成了這音樂的一個音符。
習慣晚睡,但很少在深夜失眠。偶或在深夜里失眠,在他是極為痛苦的體驗。茫茫夜色,寂寞之音四起,猶如置身虛幻之境。
奧匈帝國的布拉格人卡夫卡,就經(jīng)常在深夜失眠。在白天,他是個普通的小市民、小職員,入夜后便化為一只寒鴉。住在鄉(xiāng)下時,村民們普遍懼怕屋外藏于夜色中的寒鴉,他們說,假如誰在夜里聽到寒鴉啼叫,一定是禍事臨頭了??ǚ蚩ㄔ谏钜贡皇咚?,一定許多次被窗外的寒鴉驚??;一夜復一夜的擔驚受怕,于是也就不再怕了??ǚ蚩ㄗ约簝叭怀闪艘恢粏拘芽謶值暮f。其實,也可以理解為,長久委身于夜色之中,卡夫卡也等同于黑夜了。
一旦與黑夜融為一體,卡夫卡便專心做一只寒鴉。他要把大禍臨頭的驚恐聲在漫漫長夜中傳播開去。夜色中,白天疲憊不堪的人們在酣睡,卡夫卡的聲音在獨自游蕩穿梭。無人驚起。夜幕太深重??ǚ蚩ㄖ缓闷鹕恚付?,奮筆疾書,一頁又一頁,一夜又一夜??ǚ蚩ǖ墓P配合他的驚叫,撞得黑夜深重的幕布缺了一角。人們在晨光中醒來,快步走進喧鬧的白天,隱約聞見一絲微弱的聲音在路上飄蕩:昨夜奇譎恐怖,醒來的是你們的肉身和面具。有人心里驚駭,有人摸不著頭腦,大家紛紛繼續(xù)悶頭趕路??ǚ蚩ü鼟对谌肆髦?,卑微前行。
一支在夜色中寒光閃閃的筆褪去了光芒。它在等待又一個黑夜降臨,那只寒鴉會再次握住它,一下又一下,不知疲倦地敲擊深重的夜幕。聲聲如錐。
春光漫溢時,他想起了一片土地。
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他沒有子承父業(yè)繼續(xù)當一個農(nóng)民,在土地上躬耕刨食建立家園。原本,他可以在某個不起眼的村莊,獲得幾畝土地,用辛勤的汗水,收獲一倉倉的糧食,平淡地過完一生。這一點也不可恥。用勤勞的雙手去收獲,也許于他是最心安理得、最適宜的生活。但世間的事情大多會有不同的走向。
一個城里人——是他現(xiàn)在的身份。他不確定這意味著什么。是在城市里安居樂業(yè)、終老于此,或者只是一個寄身于此間的過客?很多時候,他茫然的望向城市的夜空,不知道哪一小片星光是屬于他的。他在城里有一間房子,蓋起這間房子的地方原是一大片良田,是屬于像他父親那樣的真正的農(nóng)民的土地。換句話說,他的城里房子——證明他城里人身份的一件證物——是從別人的土地上交換而來的。他有時候會很認真的琢磨,那些和他交換、和與他一樣的很多人交換了土地的農(nóng)民,沒了自己的土地,以后又該怎么稱謂他們呢?
許多年前,他還在土地上耕作時,堅信父親的土地在不久的將來遲早也會成為他一個人的土地。不僅如此,他進一步認為,只要再長大一點,長到像父親那樣強壯時,他還會擁有更多的土地,像村里其他漸長的后生一樣,接過那些逐漸從土地上消失的人的土地,那意味著多了幾畝水田,或是幾畝旱地。他還宏偉地設(shè)想:水田就種上水稻;至于那些旱地,他不想像村里人一樣種棉花、花生一類的作物,他想種麥子,因為他喜歡吃面條——面條是面粉做的,面粉又是麥粒磨出來的。他只需慢慢等待,等到父親老了,種不了田和地,他就會把那些土地接手過來,父親的土地,加上他的土地,將由他一個人來耕耘和收獲。他深信自己會像父親那樣,獨自在土地上建立起一個家園。即便他并不甘心在土地上過完所有的日子,即便他眼里的土地永遠是沉默、貧瘠、乏味的,他也不得不承認,那樣的設(shè)想很合情合理。
那時候,他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除了父親的土地和別人的土地,他并不比村里其他孩子知道的更多;他更不知道,世人的眾多設(shè)想,不單要包含眼前的因素,也要考慮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時間。時間成就了許多人的設(shè)想,也打敗了更多人的設(shè)想。
在時間面前,他見證了自己設(shè)想碎裂的全過程。很多年過后,他看到村莊里的人一個個的拋棄了土地,他們不再安于土地,不再與土地廝守;鮮有人再談?wù)撏恋氐氖虑?,土地成了活在土地上的人們的隱痛;在土地上安守一生,仿佛一夜之間變得不再是合情合理的。像村莊里的很多人一樣,他逃離了自己的土地,開始了沒有土地的生活。
娶媳婦,生孩子,建立家園。他像在土地上耕作時設(shè)想的那樣,一件件完成設(shè)想之中的事情,只是,這一切是在別人的土地上進行的。當然,在眾多和他一樣逃離土地的人群當中,這也為他贏得了不大不小的贊許和稱羨,滿足了他無處不在的虛榮。
有很多次,他偷偷跑回去看望那片被他拋棄的土地,既讓他感到無比的親切和自在,又讓他有說不出來的痛苦和惘然。在逃離土地的很多年后,他遲鈍的意識到:一個人,不僅僅需要一塊供自己耕作、收獲、立足的土地,更需要一片容納心靈棲息的土地。他曾在眾人的說笑聲中半開玩笑地說,自己要回鄉(xiāng)下去種地。引來一片笑聲。他由此模糊的感到,討論心靈的事情,只會在心中沒有土地的人面前引發(fā)獵奇和尖笑。土地上已經(jīng)長滿了樓房、工廠、商場、電影院、大街和鼎沸的人聲,而供人心靈饜足的糧食日漸凋零,他不知道時間的暗涌會在何時止息。也許,他夢中囈語般的想到,時間只是將人帶入它的漩渦,怎么擺脫,是人自己考慮的問題。
他知道曾經(jīng)有一個叫梭羅的美國人在一個湖畔開墾了一片土地,同時,也開墾了自己豐饒的心靈之地。他承認自己很羨慕,也很欽佩他那樣安于土地的人。在預(yù)示著耕耘的大片春光中,他想起了一片土地,一片生養(yǎng)他、供給他衣食的土地;但他隱約又覺得那不只是一片土地。以一個城里人的身份想起逃離的土地,他想,會不會是時間背后的暗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