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美玲
摘要:識字,是一切文化傳承之本,是教育的基石,是學習的源頭。語文是小學的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則是整個語文課程的重中之重。只有小學生認識了一定的漢字,才能保證小學教育課程的推進與學習,使學生順暢的理解課本知識,加深記憶與背誦能力。本文將闡述小學識字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語文識字教學課程。
關鍵詞:識字重要性;小學語文;實施策略
當下小學生識字數(shù)量與理解能力大多不盡如人意,恰逢國家新課改方案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也應當結合課堂內容與學生情況做出改變,采用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識字、深入理解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識字入門打好基礎,方便今后的教學活動與課程學習。
1 認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開始。人類文化通過文字的形式遺傳下來,因此,學習文字才能掌握人類遺傳多年的經驗與知識。
識字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多年來的教育重點,識字量的多少,在學習的入門階段將會有直接影響。掌握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就是掌握了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而正確領悟漢字的形、音、義,能使小學生從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完美過渡;開闊學習視野,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發(fā)展學生個性,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不斷發(fā)展。
小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媒介來認識世界,而讀書必先識字,“凡欲品文,當現(xiàn)識字”。識字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教給小學生識字的方法,使其有敘事說理、表達情誼的能力。掌握了識字的自學能力,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在無垠的知識海洋中暢游。
2 促進小學語文進行識字教學改革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課程中最重要的內容,學好漢字,才能為今后的各科學習打好基礎。但是,漢字作為全世界公認最難學習的文字,常用漢字有3500多個,這其中光偏旁部首就有200個之多。因此,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只會選取一些貼近生活與學習的漢字,結合幼兒園所學的拼音知識,講解讀音、字義、筆畫和字形;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確保學生愛上漢字,主動學習、主動理解。
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并不容易,因為小學生思維活躍,而以前的教學方式以死記硬背、反復練習為主,十分枯燥,極易引起小學生的厭學心理,很是棘手。所以,對小學識字教育進行教學改革刻不容緩。教師應該進行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改革教育模式,才能調動學生興趣,鞏固學生識字成果與知識。不僅可以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基礎,更能通過閱讀書本來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保證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3 實施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改革策略
3.1 創(chuàng)建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
漢字學習的枯燥乏味將大大影響學習效率與學習熱情,為了端正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應當避免這一情況的發(fā)生。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性,老師可以利用低年級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通過趣味活動,采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模式與教學方式,寓教于樂。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可以采用順口溜的方法來學習漢字?!耙回Q一鉤,兩個小孩在打秋”,正是“小”字;“角絲在一邊,山倒水下邊”,是“綠”字;“十上對十下,日頭對月亮”,是“朝”字;“王大娘,白大娘,并肩坐在石頭上”,是“碧”字等等,類似的漢字順口溜還有很多。利用順口溜的方式,把漢字拆分理解,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表達,更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輕松地理解漢字,加深記憶。
3.2 使用趣味課堂游戲來加深理解
在過去的教學方法中,“老師教,學生學”,死記硬背,毫無樂趣。為了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狀,將教學游戲引入課堂,制造歡快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下對學習和課堂的厭煩心理,在玩中樂,樂中學,學中精。
例如:《樹之歌》一課在教學時,可以制作寫有樹名和對應樹木圖案的卡片,讓學生分別持有,組織“小樹手牽手”的小游戲;由老師發(fā)出號令,“柳樹手牽手”,則持有柳樹圖案和樹名的小朋友,就要迅速找到對方,牽手成功。運用課堂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認識漢字,理其義,認其形。
3.3 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在經濟與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即使是低年級小學生也終日生活在電子科技的包圍中。而將多媒體教學方式走入課堂,不僅僅老師擺脫粉筆與黑板,將課本知識“活”了過來;更能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方式,不易產生反感。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fā)小學生想象力,使知識更簡單、更形象、更生動,教學過程清晰可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例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熒幕上清楚的觀看到各種植物,以及植物媽媽們?yōu)楹⒆訙蕚涞穆眯蟹椒?。老師的手指輕輕一點,蒲公英離開媽媽,撐著白色的降落傘飄向遠方;小蒼耳掛在大白兔身上,一顛一顛地跑得很遠;豌豆寶寶們叫著“媽媽,媽媽”,紛紛在陽光下蹦著、跳著,就連豌豆媽媽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要去哪里?
小學語文中的識字教學是一項大工程,無論老師選擇哪種教學方式,都應該以學生為主,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才能在枯燥的知識中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為他今后的學習生生活打開一扇大門。
參考文獻:
[1] 李德裕.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14(02).
[2] 黃玲玲.芻議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語文學刊,2014(11).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