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吾麗·澳巴克
摘要:新課程標準改革與創(chuàng)新為教育事業(yè)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有利于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這種改革的要求下,不論是對于教育工作者還是對于學生,都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觀念,更新教與學的觀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學會小組之間探究討論,從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與剖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當學生從小組合作中,可以培養(yǎng)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對自我約束,使得每個合作問題都能盡最大努力達到完美。本文結合作者在實際教育工作經(jīng)驗,對基于小組合作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的思考和啟發(fā)。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語文;探究課堂
引言:合作能力是新時期社會需求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給新時代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維。這指導了我們對于班級管理模式的重新構建,認識到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管理的意義。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國家的要求和其他國家的教學模式讓全體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滿足我們目前的生產(chǎn)力要求了。國家的發(fā)展所帶來的人才要求與當前的教學情況有所沖突,就需要尋找新的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帶來的弊端。
1 小組合作構建小學語文探究課堂的意義
長久以來,我們國家的教學模式就是填鴨式教學,盡管老師會使勁渾身解數(shù)來緩解課堂氣氛,但學生始終是缺乏了鍛煉機會。對于不同的學生,他們所傾向的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有些擅長傾聽,有些擅長思考,有些擅長發(fā)言。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果老師都使用一種方法,會極大的降低教學效率。小組合作能把這些學生聚在一起,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自己思考,自己學習,還能或得鍛煉機會。
2 小組合作構建小學語文探究課堂策略
2.1 將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和集體合作學習氛圍結合
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不同的課程也需要不同的方式來教學,并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小組合作,或者有些課程中小組合作模式適合交流心得而不是討論知識。雖然小組學習會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巧,但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組建學習小組,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互相交流的機會,每門課,每個課堂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加入到討論中,按照自己所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語文是一門鼓勵學生發(fā)言和展示的學科,在語文課上,可以很鮮明的感受到每個學生的特點,他們的知識儲備也會在自我展示的過程中稍微展露。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祖先對世界的起源的探討,這個過程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這樣的起源方式的精神,奉獻意義。初次之外,一些知識較豐富的學生會分享自己還知道的天地起源的神話,在我教學的過程中,就有學生提到了上帝造亞當夏娃的傳說,還有學生提到了古希臘神話。
2.2 通過班級管理模式形成學習小組
在實際教學活動在利用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以外,在學生們的自主時間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能力互補,解決每個人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問題,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使得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例如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學習小組不論幾個人,我都會讓學生自己推選該小組的學習組長,如果學生之間無法推舉,我會指定該小組中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暫任學習組長,日后按照小組內成員的表現(xiàn)決定是否要其他人擔任小組長。對于學習小組的劃分基本都是均衡的水平,按照平時成績和課堂表現(xiàn)劃分在不同的小組,為學生提供一種兼顧全局而又在局部有個性的教學方法。
2.3 小組學生討論自主探討學習課文
小學階段的語文是入門級別的,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文言文的引進對于學生是有必要的。盡管文言文是相比白話文是有難度的,但是這些難度的文言文不多,于初高中相比也非常簡單。不同年級的文言文難易程度也不一樣。諸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選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四司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這篇文言文直白易懂,也誒有特別難以理解的詞匯,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理解意思,交流思考。
2.4 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從低年級開始
盡管小學階段的學生與其他年級相比是較為輕松的,但是五、六年級的學生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他們的知識已經(jīng)學習的差不多了,學習體系也比較完善。這時小組合作對他們而言,效果并沒有低年級這么理想。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小組合作能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如何溝通,以及清楚每個人在小組合作的所起到的作用,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唐詩宋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不同年級的學生都會學習古詩。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憫農(nóng)》,就是膾炙人口的古詩,也很簡單易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學生飽含情感的朗讀時,總是會眼含淚光,心中觸動。我會稍微提示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讓他們自己交流心得,我提問的時候他們會抒發(fā)心中的情感,從小組同學一起學習懂得的道理:愛惜糧食,尊重農(nóng)民等等。低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不久,他們對于學習還抱有新鮮感和激情,這時候嘗試小組學習的方式,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也會收獲到超乎預期的驚喜。
結語:小學階段是其他所有學習階段的鋪墊時期,對學生的學習生涯乃至以后整個的人生過程都非常重要。而語文更是重中之重,它教的是國語,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這些原因的推動下,語文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格外重要、有意義。而新模式下的基于小組合作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以小學語文大綱要求為基礎,深入探究學生心態(tài),了解學生能力水平,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極大便利,會使教學成果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哈巴河縣庫勒拜鎮(zhèn)牧業(yè)寄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