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
今年,《汽車之友·沖程》繼百屆賽事后,再度親歷這場擁有103屆歷史、堪稱單日體育賽事現(xiàn)場人數(shù)最多的傳奇賽事。由于筆者常年現(xiàn)場報道F1大獎賽,難免將其與“本行”比較。本文也將以此展開……
Indy 500的“大日子”只有一天,并固定在“老兵紀念日”(五月最后一個星期一)那個3天小長假的周日舉行。
與F1昂貴與高不可攀相比,IndyCar 則以平價策略,鼓勵車迷到現(xiàn)場感受競技氛圍。一般的看臺門票在幾十美元至一百美元附近,相對最昂貴的發(fā)車區(qū)參觀券也只需500美元上下。這和F1動輒上百美金的看臺票,以及上至幾千美金的圍場俱樂部證件形成直觀反差。
正賽日是全民狂歡,許多車迷從美國的四面八方趕來,他們拖著拉桿小冰桶,里面裝滿了飲料、啤酒,以應對5月下旬已有些高的氣溫(正賽日氣溫超過32 攝氏度)。如此氣氛會從當天清晨延續(xù)至賽后數(shù)小時……其中,美國人最愛的車尾派對在賽道周邊隨處可見,車迷們從皮卡(Pick up)車尾延伸出一塊區(qū)域,或搭帳篷,燒烤,玩些簡單游戲,可謂其樂融融。
更能體驗親民性的則是周六全城車手巡游。地點被選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市中心的主要道路,所有人均可免費在街道兩側觀看巡游過程。有膽大的車迷會上前與車手零距離擊掌互動。
車手巡游采取發(fā)車順位的倒序登場。最末起步(第11排)的三位車手率先亮相,乘坐三輛最新版敞篷版的雪佛蘭·克爾維特并排前行。每兩排車手的出場間隙,穿插各類贊助商的花車和街頭表演。與勒芒等巡游不同,每位車手均與自己的家人共同出場,讓人們感受到車手雖在賽道上無所畏懼的勇士,但在賽道外也有為人夫,為人父的鐵漢柔情。
就像美國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年度冠軍會自稱“世界冠軍”,擁有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世界上連續(xù)經(jīng)營時間最長的頂級賽道、擁有舉世矚目的Indy 500、擁有展品及底蘊豐富的賽車名人堂博物館(Hall Of Fame Museum),印第安納波利斯人稱自己的城市為“世界賽車之都”也就可以被理解。
“世界賽車之都”將與車迷同樂的宗旨也發(fā)揮到極致?!按u廠”整個五月就是一個巨型游樂場。場內(nèi)各類娛樂項目、琳瑯滿目的周邊產(chǎn)品供車迷們自由選擇。筆者還發(fā)現(xiàn)一樣在迪斯尼樂園的特有食品——烤火雞腿。一位等候購買的車迷這么告訴筆者,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對他超乎迪斯尼樂園的存在。
另外,在周五IndyCar的最后一場官方練習結束后,賽事方在維修區(qū)舉辦一年一度別開生面的進站換胎大賽。所有到場的車迷可親臨維修區(qū),近距離觀賞所有車組間的直面對抗,并為心儀車手加油助威。
比賽在長約250米的維修區(qū)直道進行,兩輛賽車同時起步,通過各自維修區(qū)換胎,率先沖過終點的車手獲勝。賽制則是除決賽三局兩勝外,其余均單輪淘汰,顯得異常緊張刺激。在一番激烈廝殺后,上賽季效力索伯F1車隊,現(xiàn)加盟施密特·彼得森車隊的IndyCar“菜烏”馬庫斯·埃里克森在決賽中以2比1力壓加納西車隊名宿斯科特·迪克森,意外獲得冠軍及五萬美元獎金。
和F1賽前維修區(qū)參觀時的車迷隔岸觀火,車隊我行我素的場面不同,IndyCar真正做到了車迷為本,娛樂為先!
正賽一周前,在103屆Indy 500大賽“六選三”的落選資格賽中,兩屆F1世界冠軍費爾南多·阿隆索以四圈平均時速0.019英里/時的微弱差距出局,被媒體寫為Indy 500歷史上的最大冷門。
“我認為這次(失?。┚C合了多方面因素。我們的賽車真不夠快,不只是今天!我們在整個一周都顯得異常掙扎。我盡了全力,在每一次嘗試中!”阿隆索無奈表示?!吧踔?,今天(落選排位賽里)我們都使用上安德雷蒂車隊的設定和減震器了?!?/p>
盡管無緣正賽,西班牙人仍為能再度參與這項世界上最偉大的賽車賽事而驕傲?!斑@個世界上總有東西你需要不斷學習,從中吸取經(jīng)驗,為下次挑戰(zhàn)做好準備。能作為車手參加Indy 500,即使是如今的第34名,總比(像去年)在電視機前看比賽好,我依舊自豪!”同時,他指出邁凱倫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成為媒體們的笑柄,但人們也會很快遺忘這次尷尬。
正賽周末,由于紀念品商店未能預測阿隆索的“黑天鵝事件”,導致各式紀念品滯銷,不得不選擇打折清倉。這在許多年后或將成為賽車圈的經(jīng)典段子得以流傳。
Indy 500因比賽需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賽道完成500英里(800公里)得名。賽程是F1(300公里)的近三倍,比賽用時卻只有F1的近兩倍(3小時左右)。賽車平均時速高達280公里/時。即便過彎過程也不帶減速。這對賽道邊的攝影記者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是極大考驗。
想象賽車在距離數(shù)米之內(nèi),以300公里時速飛馳而過,周圍的巨大氣浪足以將毫無防備的人掀翻在地,攝影記者卻需要淡定從容、穩(wěn)住氣息并按下快門捕捉精彩瞬間。這對經(jīng)常從事F1賽道攝影的筆者都算是挑戰(zhàn)。有人說橢圓賽道拍攝太容易!筆者只想呵呵地回一句“你行,你上啊!”
與F1最近一陣的比賽劇情乏善可陳相比,Indy 500的正賽可謂蕩氣回腸。正賽尾聲階段——倒數(shù)15圈,黃旗下安全車出動,車陣又被壓縮到一起,懸念陡然上升。日本的前F1車手佐藤琢磨曾一度領先,后被桿位發(fā)車的Penske車手西蒙·帕奇諾和美國本土寵兒亞歷山大·羅西連番超越。
最后5圈里,帕奇諾和第100屆賽事冠軍羅西展開殊死纏斗,雙方曾交替領跑。最終,法國人在倒數(shù)第二囤完成對前F1車手的終極超越,并率先迎接格子旗揮動,喝上了第103屆Indy 500大賽冠軍的榮譽冰牛奶!
可能F1死忠會說,與IndyCar這樣的“半單一品牌賽”相比,F(xiàn)1更尖端、更全球化。作為對賽車運動帶有激情的記錄者,筆者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周末里所體驗到的則是更直接、純粹令人興奮的“速度與激情”。這就是人類不斷追逐速度極限的歷程中首個達到“完美(百屆)”賽事的獨特魅力吧!
7月下旬,當《汽車之友·沖程》現(xiàn)場直擊NASCAR系列賽——新罕布什爾301大賽,探訪美國東北的唯一賽車博物館,負責人湯姆·內(nèi)蒂森(Tom Netishen)給我們解釋了美國人喜愛看“轉圈圈”(OVAL RACING)的原因。
“美國賽車的最初發(fā)展就是如此,一部分就從賽馬場起步,到首條真正賽道印第安納波利斯落成,都是橢圓形賽道,甚至說是單側轉向賽道作賽。這無疑令參與性大大提升——相對路賽(歐洲式多彎賽道)而言,也容易上手。同時,賽道方則能節(jié)約土地和建設成本?!?/p>
“這還是一種文化認同,橢圓賽事給比賽帶來的感官刺激和不可預測。NASCAR、INDAYCAR等賽事看似無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觀眾愿意守在電視機前或去到現(xiàn)場?因為這是一項很酷的爭奪——機械動力的純釋放,車手們更純粹的速度競爭。一旦人占成績好壞的比例高了,就有各種難以預測的事情發(fā)生。而F1已是可以預測比賽結果的比賽了。”這位賽車從業(yè)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