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鳳
傳統(tǒng)社會中,各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禮俗對規(guī)范社會秩序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如今,許多民族在現(xiàn)代化的洗禮中失去民族特性,同質(zhì)化趨勢不可阻擋。新的規(guī)范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接受,舊傳統(tǒng)及其價值又面臨著被忽視或被遺棄的境地?;诖耍疚囊鈭D探索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侗族傳統(tǒng)禮俗資源中禮俗的價值。
天柱縣侗族及其禮俗概況
天柱屬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處于黔東湘西接合處,清水江下游??h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侗族占縣總?cè)丝诘囊话胍陨稀?/p>
據(jù)《侗史》記載:侗族系古代越人的后裔,部分越人在戰(zhàn)亂中先后向西南各地遷徙,有的部族遷到“五溪蠻”(今湖南)與當?shù)赝林诤显谝黄?,形成了當今天柱縣的侗族。
一、天柱縣侗族禮俗
1.婚俗
婚姻是兩性的結(jié)合,也是人口繁衍、社會再生產(chǎn)的基礎(chǔ)。在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中,婚姻是家族延續(xù)和家族外交的大事?;橐龆Y儀一直是各地各民族非常重視的民間習俗。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前,天柱侗族民間傳統(tǒng)普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為男婚女嫁的標準尺度;1950年以后,天柱侗族男婚女嫁也仍然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到北侗“對山歌”文化的影響,也有部分侗族青年男女因唱山歌而在一起。
在婚姻聽命“父母之命”的年代里,侗族的說媒提親習俗與中原地區(qū)并無太大差異。專門做媒的人(即媒婆,由中老年婦女擔任)去說媒后才能談婚論嫁。
(1)說媒(說親)
侗族傳統(tǒng)婚姻也注重門當戶對和對方人品。在介紹階段,全由媒婆負責。侗族傳統(tǒng)的相親男女當事人是不能見面的,主要是父母親或者親戚隨媒婆前去觀察男方家居住條件等。
(2)放籃子(定親)
媒婆說媒成功之后,男方擇吉日在半個月之內(nèi)去女方家放小籃子,放小籃子時雙方商量什么時候放大籃子,一般是一至與兩個月之內(nèi)放大籃子,需女方家同意。放小籃子時,請女方家的親戚吃飯;放大籃子的時候請所有的遠親近鄰(有些是整個村寨)吃飯。放籃子的意思是在熟人社會里初步確立兩家的姻親關(guān)系。以前,男方到女方家放籃子之后,女方可以到男方家分田分地的。
(3)討日子
男方家一般選擇在農(nóng)歷二月二或者六月六去女方家討日子。一般都要提著竹籃,竹籃里放兩支毛筆、兩瓶墨水、兩張紅紙“貼”,同時帶上豬肉、酒、糖表達心意。女方家父母或親戚用男方家?guī)淼墓P墨在“貼”上寫下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拿回家來排雙方的八字,看好日子后再提著竹籃去女方家討日子。有一些地方是放大籃子的時候,男方家要求女方家給生辰八字,男方家拿回去請人算好日子,就會直接來女方家討日子。討日子,就是定下具體的婚期時間。通常不是討一次就能成功的,女方家父母不舍得女兒,想多留女兒在家?guī)啄辏蟹骄蜁粩鄟碛懭兆印?/p>
(4)過禮(下聘禮)
男方家討到日子后才擇日(在迎娶日前半個月)到女方家下聘禮,侗語稱“打禮”。男方家用籮筐(籮筐貼上紅紙)挑著豬肉、酒、糖等去女方家,還會帶上手鐲、戒指、耳環(huán)等為禮物,或者男方家給錢女方自己去買,一般男方給女方彩禮錢。所有的聘禮都取雙數(shù),并貼上紅紙。過禮當天男方到了女方家之后,還要帶禮物(豬肉、酒、糖)去女方的舅舅家認親,并告訴舅家辦喜酒日期。侗族一直有“認舅親”的習俗,“認舅親”是表示對舅家的尊敬和感謝之意。過禮后女方家盡快把男方家送來的糖分送給自家親戚朋友,并告知辦喜酒日期,親戚朋友由此知道該女子什么時間將出嫁,于是,開始準備些禮物到時相送。
(5)好事
侗族好事就是男女雙方在各家辦喜酒結(jié)婚,好事一般都是舉行3天,有“三日好事”的說法。女方在好事前兩夜有“哭嫁”的習俗,在1950年以前有些女子“哭嫁”要連續(xù)哭“好事前”的半個月。“哭嫁”就是女子舍不得父母,哭訴自己是女兒身命不好要被嫁出去,不能像男子一樣一直在家孝敬父母,表現(xiàn)了對父母依依不舍之情。女子的哭是對即將離開朝夕相處的父母及家人無限依戀的體現(xiàn)。有些地方還流傳“伴哭嫁”的習俗,就是好事的前幾天,女方親戚去女方村寨的左鄰右舍收取一些大米和錢(買豬肉)來女方家做飯,好事的前一天整個村寨的婦女會來女方家“陪哭嫁”,來一個女伴新娘哭一次,哭一整天下來,會出現(xiàn)嗓子沙啞的情況,這就是“伴哭嫁”習俗。
2.喪俗
(1)臨終
老(?。┤伺R終時,親屬們要陪在身邊,在異鄉(xiāng)的親人要盡可能趕回來與之見上最后一面,聆聽臨終遺言。侗族流傳著老人不能死在床榻上和火爐旁的說法,老人或者病重者都要有人照顧著,子女一直陪伴在其身邊,讓其在親人身邊斷氣。侗族人相信,人若在床榻上斷氣,死后去陰間也要背著床;若在火爐旁斷氣,死后去陰間也要背著火爐。
(2)斷氣
親人是否去世,以是否有呼吸和脈搏是否跳動為準。斷氣后親屬馬上在堂屋擺三塊木板,立刻給死者洗身,坐著四方盒子(盛著稻谷),洗完之后給死者更衣;一般給死者穿5件衣服,有的是7件或者9件。第一件穿的是白衣服,隨后是藍色、黑色等,一般穿“卟嘰”“四玲布”做的衣服,通常不穿“尼古”做的衣服,傳說死者穿尼古衣去陰間會被螞蟥咬。斷氣后親屬馬上放三響大鐵炮(火藥制作,響聲很大),寨子上的聽到鐵銃聲就會過來幫忙,“道銀師傅”來了之后親屬請其算日子下葬,道銀師傅開壇祭師后,孝子孝孫穿上孝服,還請寨子上的人分路去親戚家告知、報喪。
(3)守靈
死者沐浴、更衣后要擺放到堂屋三塊木板上,孝子孝孫穿著孝服,親屬及幫忙的人在手臂上綁白布。孝子孝孫及親戚朝夕輪流在堂屋守靈,守到出殯為止,一般為7天,有些是15天。道銀師傅在堂屋念經(jīng)、做法事(侗語“倒場”)時,孝子孝孫要在堂屋跪拜、作揖。道銀師傅算好出殯日子,親屬請寨子的人制作棺材。一般在50歲以后或者病重期間,家人會事先為之制作棺材。親屬請地理先生看風水,祈求一塊能護佑子孫后代的福地來安葬先人,看好地之后請寨子上的男子漢挖坑。通常情況下,除炎熱天外,死者要在堂屋木板上放三天之后再放進棺材(即入殮)。入殮是要道銀師傅選擇吉日吉時的。放入棺材后,孝子孝孫要來見死者最后一面,然后再蓋棺,孝子孝孫還要哭喪。
(4)上山(出殯)
道銀師傅選好出殯時間,出殯前要進行祭祀,誦經(jīng)超度亡靈。祭祀完后就出殯。棺材(靈柩)抬出家之后,親屬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睡的被子、用過的東西全部燒掉(燒掉的東西跟著死者一起去)。上山時抬靈柩的都是寨子里的中年男子,4~16人輪流抬到下葬地點。上山時孝子孝孫走在道銀師傅后面,抬棺人之前,手里拿著香火不時地對靈柩下跪。當送葬隊伍快要到達下葬地點時,孝子孝孫要跪謝送葬者,請他們止步,送葬親友和女性脫去孝帶和孝服返回。
(5)下葬
抬棺人把棺材抬到下葬地點,地理先生念經(jīng)當場殺掉公雞(要打鳴的公雞),用雞血印在棺材頭和棺材尾,再印在土上面。再把棺材放入坑里,棺材上放一塊花布,地理先生“掃影”,通過“念經(jīng)”把活在世上的人的影子即挖坑的人和抬棺的人等的影子掃干凈。掃影之后,地理先生誦功德:“孝家發(fā)富發(fā)貴……”把棺材上放的那塊花布拿給兩個孝子抬著,先丟紅包在孝子的花布上,親戚(主要是女兒女婿)再丟紅包在孝子的花布上,孝子再把布包起來背回家,背回的布一般放在家里堂屋的神龕上。地理先生再把破土(挖墳時第一鋤頭挖的土)填在棺材上,接著是死者最親的人先填土,最后親戚再幫忙一起填土,有些當天立碑,有些過后再立碑。送葬的人也不允許再把孝服和白布帶進家里,在進家門之前,必須在家門口盛著茶葉水的盆里洗手。
安葬后第三天(從下葬當天算)要去“扶墓”,把填的土扶正扶大扶整齊。安葬后在家里附近的地方安“土地”(三片瓦組成的),點7天的煤油燈,燒7天的包封、香火、紙錢等。子孫祈望死者靈魂歸天國,在陰間有棲息處,死者下葬后親屬給死者燒“鬼屋”(配套有衣、食、住、行等用具的大紙屋),希冀死者在陰間過上舒適的“生活”。
3.生育禮俗
侗族辦喜酒結(jié)婚后,女性平時在娘家居住,播種、收割等農(nóng)忙時節(jié)才由夫家派人接去小住幾日,直至懷孕才到夫家長住。婦女懷孕后,婆家的人會在農(nóng)歷初一、十五拿香燭、紙錢、供品前往附近的廟里祭拜,祈求祖先和王母娘娘保佑與賜福,并許愿答謝。逢年過節(jié),夫家還要在家里祭拜祖先,保佑分娩順利、母子平安。日后若能如愿,家人須挑選吉日再到廟里還愿。孕婦不能去別人家,只能坐同一張板凳,別人不能坐,吃飯也是從房間搬出那張凳子。當?shù)囟弊迦苏J為若是被另一個懷孕的女子坐了板凳,該孕婦就會沒有奶水喂孩子。孕婦不能去家里的廚房,廚房有灶王菩薩,相沖。孕婦出門上廁所要戴斗笠,孕婦是“紅人”,不能見天亮。生了孩子,用布包著孩子,三天之內(nèi)不能出房間。嬰兒三天之后,才能洗澡,穿大人的衣服(舊時沒有嬰兒的衣服,就穿大人的衣服),才能出房間,但不能出門。侗族女性坐月子時,房間的窗戶緊關(guān),門也關(guān)著,一直關(guān)到30天為止,產(chǎn)婦要在房間整整待上一個月,不能沾冷水、刷牙、淋浴、洗頭發(fā),洗手洗臉、漱口只能用開水放涼的溫水。由于女性產(chǎn)后身體比較虛弱,加上要哺育嬰兒,飲食營養(yǎng)非常重要,三頓必須吃燉的土雞、土雞蛋等,侗族人認為雞是最補的。
4.其他禮俗
侗族是稻作民族,天柱縣侗族地區(qū)普遍種植糯稻和水稻。天柱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勢較高,土壤肥沃,有適宜農(nóng)作物(糯稻、水稻、玉米等)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因而天柱縣侗族普遍喜愛糯食,喜歡將糯米制成各種糯質(zhì)食物,如糍粑、甜酒、米豆腐、甜酒粑等。按侗族人的說法:“無糯米不成敬意?!痹谝郧?,生產(chǎn)勞動對侗族村民來說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勤勞的侗族村民在農(nóng)忙時節(jié)總是互幫互助,大家一起在這家?guī)兔ν旰笤俚搅硪患規(guī)兔?,無須酬勞。侗族村民在播種插秧時,會看日子選擇吉日去插秧,俗稱“開秧門”。侗族村民“開秧門”的時候自家的秧插完之后會主動去幫其他家的忙。每個月的農(nóng)歷初一、十五,侗族俗稱“幕”,村民不能挑糞,否則是對觀音老母的不敬,是淋觀音老母的頭。在農(nóng)歷的三月、六月、九月各有一天,侗族俗稱“土皇”,村民不能挖土。
吃飯的時候,輩分最老的先入座,坐上席,長者動筷子后才能開始吃飯,吃飯不能發(fā)出聲音,吃飯不能敲碗,盛飯要用雙手遞。喝酒時,等主人家舉杯時,方可飲酒;敬酒時,自己的杯子或酒碗要低于所敬酒的人的杯子或碗。不要把碗里的剩飯倒回鍋里,喝湯時不要發(fā)出聲音,啃骨頭也不要發(fā)出響聲,不要把咬過的魚肉放回盤子,不要專吃最好的食物,不要用筷子插在碗上面。正月十五日過小年,表示過了當天后就要開始干農(nóng)活了。二月初二,寨子里的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三月初三的時候,侗族俗稱“蛇婆出山”,要封蛇洞,過年打糍粑,最大的那塊糍粑必須留到這天來吃。立夏當天,侗族人要吃竹筍。筍子炒豬肉,人們吃第一口的時候要吃筍子,寓意用筍子(竹筍是硬的)撐開眼睛,開始忙農(nóng)活。四月初八牛的生日,當天不讓牛干活,給牛吃好。五月初五,過端午節(jié),正午12點過節(jié)吃飯,在大門上掛草葉子,寓意牛鬼蛇神進不了家門。六月初六,曬家譜,曬箱子里的東西,當天曬的物品不發(fā)霉。七月十五日,鬼節(jié),燒包封,祭祖。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全家人團圓吃月餅。九月九,重陽——釀的酒最好喝,俗稱“重陽酒”。九月里釀的酒都是好酒。在侗族禮俗中,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
天柱縣侗族禮俗的內(nèi)在價值
一、侗族禮俗中的和諧友善
侗族鄉(xiāng)村中,受傳統(tǒng)禮俗的影響,村民之間樂于助人、相互寬容、團結(jié)協(xié)作等,體現(xiàn)出了侗族村民之間的友善。例如侗族傳統(tǒng)的喪葬禮儀中,村寨的人不辭辛勞幫忙通知親戚。再例如侗族村民“開秧門”的時候自家的秧插完之后會主動去幫其他家的忙,整個村寨都是和諧的畫卷。村民之間互相幫助,可以看出村民之間是非常友善、和諧的。
侗族村民在婚喪嫁娶習俗中的互幫互助,展現(xiàn)村民與村民之間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體現(xiàn)為侗族村民在相互交往中的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侗族村民信仰祖先神,熱愛大自然,祭拜大樹,體現(xiàn)村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侗族女性懷孕后,到廟里祭拜、許愿答謝、廟里還愿等行為,體現(xiàn)了侗族人民的善良、淳樸,以及對和諧生活的追求。在侗族傳統(tǒng)的生養(yǎng)禮儀中,不管是打三朝、做滿年,還是過大生日,辦酒席時村寨的人都前來幫忙。打三朝時雙方對歌,表現(xiàn)出寨子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侗族村寨,尊敬長輩也是傳統(tǒng)的禮俗,年長者因其在集體勞動中經(jīng)驗豐富而受到人們的愛戴,在吃飯時,由長輩坐上席。另外,孕婦是“紅人”,產(chǎn)婦坐完月子,要用三種草藥來洗頭、洗澡、洗衣服、洗床單、洗凳子、洗門檻等。侗族的這些傳統(tǒng)習俗已根植在當?shù)厝说乃枷胍庾R里,成為意識的一種約定俗成,進一步促進了侗族鄉(xiāng)村村民的和諧。
二、侗族禮俗中的誠信
侗族婚姻禮俗注重誠信。侗族傳統(tǒng)的婚姻嫁娶是按約定俗成的程序進行的,結(jié)婚辦好事時,男方家給女方家放籃子之后,可以等2至3年后再辦酒,男方在女方家住的那一晚,要輪流守嫁妝守一整夜,且半小時放一次鞭炮。在婚喪嫁娶中,受禮俗的影響,鄉(xiāng)村中的大多數(shù)人遵守信用,都展現(xiàn)了侗族人講誠信、守信用的傳統(tǒng)美德。
三、侗族禮俗中的孝敬
侗族喪葬禮俗中的披麻戴孝、哭喪、抬棺等是孝敬的一種表現(xiàn)。侗族傳統(tǒng)的禮俗,注重構(gòu)建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側(cè)重家庭倫理道德,強調(diào)要尊老、養(yǎng)老、敬老。對家里老人的孝敬,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zhì)上的孝敬,也體現(xiàn)在精神上的孝敬,既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也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還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給老年人全方位的關(guān)心。
侗族禮俗是侗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侗族禮俗活動中,侗族村寨社會成員能感知“四時”之理,體察人間百態(tài),甚至領(lǐng)悟生命之意義。換言之,侗族禮俗是侗族人民物質(zhì)與精神之教育載體,有著純民風、啟民智等教化功能。
作者單位:貴州裝備制造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