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要] 目的 對精神病患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運用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的具體作用進行分析。方法 以對比管理方案展開研究,共計選取患者88例,為2017年7月—2018年9月所接診,組中44例,在管理中以尋常方式展開各方面工作,即對照組;余下44例則借助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進行管理,即觀察組。對比護理效果。結(jié)果 結(jié)合對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統(tǒng)計可知,觀察組發(fā)生率明顯較低(P<0.05)。且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同樣具備優(yōu)勢(P<0.05)。結(jié)論 在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的作用下,可有效提升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效率,實現(xiàn)對風險事件的有效控制。
[關(guān)鍵詞] 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精神病患者;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047-02
精神病患者因其精神狀態(tài)存在有不同程度障礙,容易出現(xiàn)自殺、出走等事件,同時在日常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不合理用藥的情況,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跌倒、噎食等不良事件。為保障精神病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綜合效果,更需要對護理管理工作進行重視。如果在護理過程中只是注重醫(yī)療,一般情況下很難得到良好的護理效果,有相關(guān)臨床研究表明在精神病護理中制作內(nèi)部警示標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現(xiàn)不良事件。該研究就主要對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在該方面護理工作中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對比管理方案展開研究,共計選取患者88例,在管理中以尋常方式展開各方面工作,即對照組;余下44例則借助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進行管理,即觀察組。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在55~79歲間,均值為(70.12±1.73)。而觀察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在53~80歲間,均值為(71.81±1.99)。對比以上數(shù)據(jù)(P>0.05)。
1.2? 方法
研究期間對照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常規(guī)方式展開,對于病癥較為嚴重患者增加巡查力度。而觀察組在該次研究中,則需要運用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具體如下。
①對安全等級標識卡進行制作。安全等級標示卡需放置在患者床頭,并做好對應固定操作。卡片上需要對患者各方面信息詳細進行記錄,包括年齡、性別以及入院時間、當前治療方案等。以3種顏色對患者風險程度進行評估,以綠色代表輕度患者,黃色代表中度患者,紅色則視為重度患者,需要嚴格落實風險管理[1]。
②安全等級標示卡具體運用。在標示卡運用前,對應護理人員需要以較為熱情態(tài)度接待患者,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標示卡的主要作用,確?;颊咭约凹覍倭私獾綐耸究ㄔ谌粘Wo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標示卡上對應信息仔細進行填寫,并通過交流、詢問病史等方式,對患者各方面情況進行評估,評定患者風險等級。若患者存在有外走的風險,則視為中度風險。若存在有自殺風險,則視為重度風險。隨后則需要將標識卡對應部位進行涂色,以便交接班護理人員可迅速對患者狀態(tài)進行評估。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需再次對患者風險等級進行評估,做到對患者風險等級進行準確評估[2-3]。且在后續(xù)治療過程中需要以3 d或者5 d為間隔對患者風險程度進行評估。若患者存在突發(fā)狀況,需及時對評估結(jié)果進行該癥。在評估完成后,護理人員需要私下做好對應交流功能工作,以便每位護理人員可對患者各方面情況進行充分了解。且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需結(jié)合患者風險評估結(jié)果落實各方面護理工作,以保障各環(huán)節(jié)護理工作的準確性以及適用性。
1.3? 觀察指標
于該次研究中需對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同時需以逐一詢問的方式對研究期間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中與兩組有關(guān)各數(shù)據(jù)都借助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頻數(shù)和百分數(shù)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共計出現(xiàn)7例不良事件,2例為跌倒、1例為暴力行為、1例為噎食、3例為外逃,而對照組共計出現(xiàn)14例不良事件,3例為跌倒、3例為暴力行為、7例為噎食、1例為外逃,對比可知,觀察組發(fā)生率較低(χ2=9.082,P=0.014)。此外,護理過程中觀察組出現(xiàn)1例藥物劑量使用出錯,而對照組為5例,觀察組出現(xiàn)1例醫(yī)患糾紛,而對照組為4例,對比(χ2=10.821,P=0.011)。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7.73%(43/44),對照組為79.55%(35/44),對比可知,觀察組優(yōu)勢顯著(χ2=6.082,P=0.019)。
3? 討論
精神病作為臨床上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其也是一種精神心理上的疾病,藥物的治療只能夠?qū)颊叩哪承┌Y狀進行控制,不能夠完全治愈精神病,當患者遇到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時很有可能會再次復發(fā),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過護理將導致患者發(fā)病的心理因素去除,才可以完全根治精神病。但精神病患者與其他疾病患者相比,精神病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更多,且護理工作難度更大。如何做好對該部分患者風險管理工作,充分保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并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該部分患者護理過程中較為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在精神病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有較高的使用率,旨在結(jié)合患者具體情況,對其護理風險等級進行評估。再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充分保障該方面護理工作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實現(xiàn)對護理風險的有效控制。避免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因其不健康行為對自身造成傷害,更避免患者出現(xiàn)自殺、出走等風險行為。同時,在交接班的過程中,通過對安全等級標示卡進行評估,可幫助該部分護理人員能迅速掌握患者各方面情況,使得后續(xù)各方面治療以及護理操作能夠更加符合患者,保障各類護理操作的有效性。同時,結(jié)合定時對患者安全等級進行評估,可較為直觀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判定,對于護理方案的優(yōu)化,以及評估之前護理操作的有效性等均存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間接達到持續(xù)提升該方面護理工作綜合質(zhì)量的效果。
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除了包含有傳統(tǒng)護理床頭卡的所有內(nèi)容之外,其還增加了許多的患者信息記錄,并且其識別上也要比傳統(tǒng)護理床頭卡要便捷,使得患者與醫(yī)護人員都能夠做到一目了然。因為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是運用嵌入式的方式,因此其能夠輕松自然地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提取,護理人員在查看信息時并不需要彎腰或是下蹲,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得到明顯的減輕?;颊叩牟∏椴⒉皇且怀刹蛔兊?,護理人員常需要對信息進行更改,采用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可以使得信息更改變得更為便利,可在任意時間對信息進行更改,使得信息與患者的實際病情相結(jié)合,從而導致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得到顯著的提高,并有效避免發(fā)生護理風險事故。同時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還選用了較為醒目的顏色,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早在陳佳麗[4]的研究中已經(jīng)指出,借助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可有效提升對精神病患者的護理效率,提升該部分患者與各方面治療、護理操作的配合程度。但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需要護理人員的正確使用才可以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針對此,醫(yī)院應該與精神科室的特點進行良好的結(jié)合,在醫(yī)院中構(gòu)建專門的風險管理組織。風險管理組織的成員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同時成員需要對精神科管理標準和操作流程都要有足夠的了解,能夠熟練使用各種醫(yī)療設備,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以此確保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展開護理的過程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護理人員在對患者使用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之前,需要先對患者及家屬解釋使用原因,等到患者與家屬都同意之后才可對患者使用,從而使得患者與家屬能夠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予以配合,患者及家屬也可通過護理等級標示卡了解到整個護理環(huán)節(jié)[5]。護理人員在使用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的時候需重視其管理,待患者治療完成后回收護理等級標示卡。在該次研究中,該院就將護理安全等級標示卡運用于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結(jié)合觀察可知,在該護理模式的作用下,可進一步保障該環(huán)節(jié)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可長期采用。
[參考文獻]
[1]? 王春麗,劉瑩,夏萍,等.顏色標識腕帶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 4(6):1080-1083.
[2]? 薛德云.護理風險管理在住院精神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醫(yī)藥前沿,2016,6(6):334-335.
[3]? 陳霞.風險管理理念在精神科護理流程再造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12):12.
[4]? 陳佳麗.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7,8(17):82-83.
[5]? 吳佩.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在精神科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118-119.
(收稿日期: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