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晶晶
摘要:鐘表最早只是清朝士大夫和鄉(xiāng)紳之間流傳的洋玩意,這種流通并非以買賣的形式進行,而是作為一種贈品。步入近代以來,鐘表技術的提高、價格的回落使普通大眾有能力購買;伴隨著近代有識之士救亡圖存的同時,鐘表時間的引入與流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觀念。鐘表時間在生活各個領域內都有運用;工廠、學校、公共空間都有鐘表的身影。但在工廠領域內,資本家用鐘表時間來壓榨人們的身體。
關鍵詞:器物;鐘表;鐘表時間
一、器物研究歷程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在歷史上曾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的物質文化。在古代中國的文明史之中,器物文明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是對于器物的研究,在中國史學中卻長期被忽視。究其原因,這與中國文化、中國史學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追崇器物的精致、華美,歷來為主流價值觀所非議;而能工巧匠的社會、經濟地位。在傳統(tǒng)中國則列于低端。
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持續(xù)了數千年。一方面,儒家的價值觀不提倡追求器物精美,排斥“奇技淫巧”,貶低工匠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人們對于改善物質生活的期待從來都是強烈的、執(zhí)著的,尤其是經濟實力雄厚的上層社會,對于各種器物更是精益求精;因此中國古代歷來不乏能工巧匠,以及精美絕倫、充滿巧思的器物。但是就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而言,輕視器物制造、器物文化仍是主流。
進入近代以后,中國社會對于器物的認識發(fā)生了重大轉折?!疤斐蠂痹谂c西方殖民主義者的較量中一敗涂地。有識之士開始認識到世界發(fā)生了變化,中國已落后西方,這種認識不僅僅是器物觀的改變而是世界觀的變化;而對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西方器物的力量。使中國國門洞開,國家處于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中的,正是西洋的“堅船利炮”;西方各種器物也隨之而來,由沿海至內地、由口岸至農村。西方的器物對社會生活產生了意義重大的影響。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早起對西方器物的追慕就是很好的證明。早期的洋務運動主動學習、模仿,引進近代均值工業(yè)生產技術,以達到用西方的技術來達到增強自己實力的目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面貌的變化以及深刻的社會轉型。
近代器物建立于科技與工業(yè)革命的基礎之上,本質上是西方社會制度的產物。因此,近代器物融入中國社會的歷程絕非坦途。傳統(tǒng)中國式以儒學意識形態(tài)作為主流價值觀的農業(yè)社會,因此近代中國器物文化是脆弱的。從西方傳來的近代器物在與本土傳統(tǒng)的碰撞中,逐漸融入到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之中。雖然就整體而言,近代中國是一個物質匱乏、器物落后的社會,但近代器物仍然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生活的內涵,影響了歷史發(fā)展的進程。
二、研究理論與方法
目前中國近代器物研究的動態(tài)包括:單項器物選擇的方法論,新文化史的理論體系,與社會生活史研究的結合。
所謂單項器物選擇,是指目前較為流行的研究方法,就是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器物,以此入手,以點帶面。而單項器物,從廣義上說,可以是個別器物,也可以指性質相似的一組、一類器物。
所謂新文化史的理論體系,是指器物文明研究的主要指導性理論。新文化史是在后現(xiàn)代理論的影響下逐漸成熟起來的歷史學領域,它的理論體系域話語體系與后現(xiàn)代理論基本相通。正是在新文化史的理論背景下,對中國器物文明,尤其是近代中國器物文明的研究,采取了與社會生活史相結合的方法;而這一方法是該學科的大勢所趨。
就近代中國器物研究而言,就是從器物的角度探索近代化中國社會變遷的路徑,描繪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歷史場景。
三、鐘表的傳入背景
清乾嘉以前,鐘表在中國醫(yī)師都是以一種稀有、昂貴的洋玩意的形式流通于上層社會,而這種流通不是以一種商業(yè)買賣的形式在進行。此后,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制造業(yè)水平的提高,機械鐘的動力裝置、傳動系統(tǒng)和守時機構不斷被優(yōu)化革新,西式鐘表的穩(wěn)定性和精確性才得以改進。但是鐘表傳入中國之初并未引起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上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一小農經濟而制約;同時傳統(tǒng)上人們依賴物候來感知時間以來已久。“以鳥鳴春”“以蟲鳴秋”就是很好的例證。再者早期鐘表的笨重以及修理這個復雜精密的機器一直是困擾鐘表持有者的一個大問題。以為清朝官員就埋怨鐘表常需修理,有了它也不見得不誤時。改變鐘表這一尷尬局面世道19世紀中葉以后。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對外戰(zhàn)爭的迭次失敗使清廷迫于壓力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后期的洋務運動、昌盛的留學東洋為西方商品帶來了發(fā)展的契機。
20世紀之后,鐘表進口激增,消費人群有所增加,除與上述之外因素有關,究其內因,與鐘表的實用性不無關聯(lián)。手工業(yè)制造的發(fā)展解決了鐘表笨重的特性,小型的手表,懷表開始流行起來。在內陸城市長沙,人們以帶懷表為時尚,“一九〇六年,受外國影響已深。城內許多商店成列著五光十色的外國貨,大部分是日本貨。貨主不以出售敵貨為恥,反而用巨大的廣告牌表明他們有頭等的外國貨。成列貨物的櫥窗令人目眩,其中成列各式鐘表、煤油燈、玻璃器皿….人們開始帶懷表,表上墜著一條金項鏈。”在大城市里,手表則成為最流行的裝飾物,而最重要的消費群體是富裕的中產階級女性,手表廣告也因此透露出強烈的女性訴求,旗袍、高跟鞋、手表是當時廣告中時尚女性的必需裝置。同時,鐘表價格的下落,刺激了消費市場的擴張以及流通范圍的加大,這也成為鐘表流行起來的原因?!霸缒赙姳韮r格極貴,中等人家類皆無之。至劣者尚需一二十兩….打光緒八九年這才興出馬蹄表,一兩多銀子買一個馬蹄表…而九菊、七菊、凸盤、短字、金三針,每個菜賣九兩上下,至不貴不過琺瑯馬表,每個能賣二三十兩?!?/p>
鐘表在乾嘉時期對上層階級而言,它只是一種身份的表記,一種象征,到20世紀人們爭相購買,這就顯出了上流社會文化在領導的同一性。早期鐘表只是作為一種昂貴的禮品而非日品在流通,接著波及到城市。為模仿上流社會而以此表明下層高度從屬于上流社會的規(guī)范,同時也表明中下層普遍接受上流社會所操縱的權利機構。
四、鐘點時間的流行與運用
鐘表在近代以后逐漸成為一種最具支配力以及最信賴的分時方式并非偶然。一個明顯的原因在于明清以降,鐘表的準確計時功能逐漸凸顯出來。以水鐘漏刻為例,在晚清之前,官方衙門用漏刻計時,但其準確性遭到挑戰(zhàn),它必須面對水的密度會跟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的問題?!岸绾伪3值嗡亩纯诓粫降卧酱笠彩且粋€麻煩的問題?!倍姳韯t無這方面的顧慮。正如黃金麟所言:通過鐘表的發(fā)明與使用,時間可以被精確,一致地分割成相同長度的單位,超越晨昏與季節(jié)變化的束縛。盡管由于購買力有限,但是在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鐘表的作用依然體現(xiàn)得十分突出。晚清時的上海、福州、寧波等通商城市,公共大型建筑上通常都裝有計時的大自鳴鐘。民國時期,常熟、長沙等內陸城市也都相繼在城市中心建筑物上安裝了大鐘。這些自鳴鐘按時鳴響為市民報時。上海市全中國時鐘最多的地方,早在19世紀70年代,這里的洋行、商店、煙館、妓院、酒樓等娛樂場所,就都不甘人后地有了座鐘或掛鐘。即使是那些沒有鐘表的城市居民,也可以看到和聽到,并進而熟悉這種新的時間節(jié)奏。
我們可以看到,在1916年中國城市里,有一批依靠勞動力而過活的人們,他們的日常生活正受到鐘點時間無所不用極其地“荼毒”。而這種生活的強制管制,甚至也蔓延到城市周邊的鄉(xiāng)村世界,特別當這些居民必須依靠城市工廠而過活的時候,這種身體受到時間無所不在的牽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個千年的古訓,以及一個個依日夜晨昏而運轉的自然田園生活,正受到兩班倒三班制以及工廠的上下班汽笛聲響的無情挑戰(zhàn)。
這種按鐘點而進行生活作息的安排,事實上并不只出現(xiàn)工廠的勞動生活中,在20世紀初葉的中國,它同樣也在教育領域中產生了重大影響。鐘點時間的采用,就如同陽歷的使用一般,不但使各地的學童必須以一種新的時間形式來進行各式的身體與心智學習活動,同時也使得統(tǒng)一化的學制得以通過時間的精確計算,活絡地應用在各地的中小學當中。這個新的發(fā)展形式隨著“商戰(zhàn)”、“學站”意識在清末的急劇興起,以及學校體系的漸次樹立,有著愈趨擴散的趨勢。
五、鐘點時間的影響
鐘點時間的運用為了在時間這一領域上能讓“世界大同”在中國同步實現(xiàn)。這種以西方時間觀念或制度作為該同的對象,并不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這種向西方看齊的改革動作已經陸續(xù)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和教育等領域逐步實踐過。鐘點時間的運用只不過是子啊不同的面上重復進行逐個動作而已。而鐘點時間所帶來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工廠里的勞工。
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廷的戰(zhàn)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馬關條約帶來的危機,清政府加緊鼓勵民間興辦產業(yè),一方面解決戰(zhàn)績,另一方面避免市場落入外人之手。就在這種支持和馬關條約所促使外資入侵下,一間間工廠開始在中國的地平線矗立,連帶而來的是大量勞動生產力離開土地,進入工廠成為廉價的受薪對象。
在這種緊密、嚴格的時分制度下,身體的機械化作為變成嚴格難以逃脫的現(xiàn)實。無關乎個人的喜好與否,也無關乎這種時間安排怎樣調和和舊有的歷法概念,這個精細的時間劃分正將中國工人的身體送入一個與已疏離的生產過程中,成為新起的機械生產的附庸。過去中國人所習慣的日子,慢慢被鐘點時間所改變;身體所原有的生理時間,如睡眠時間的固定和需要等,也必須配合勞動時間的安排而作大幅的改變,這在男工、女工和童工的身上皆然。另外,以最基本的民生問題來說,除了少數工廠允許工人有一刻鐘至半小時的吃飯時間外,“大多數工廠都不許為了休息或吃飯而停工。因此,人們只是在最餓的時候才吃飯?!伴L時間的勞動,又缺乏飲食時間以及足夠的營養(yǎng)下,這些工人只能變成瘦小的東西,他們只有一點皮或骨頭,五十個人里面找不到一個健康的人”。就如黃金麟在《身體、歷史、國家》中所說的那樣:“在生存壓力以及‘商戰(zhàn)‘保護祖國實業(yè)和‘抵制外貨等冠冕堂皇的名義和保護下,資本家依舊以一種苛酷的方式在經營和剝奪工人的身體?!?/p>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確定,鐘點時間在中國的應用并非起源于機械鐘表的輸入,而是起因于工業(yè)生產的需要。而這種工業(yè)生產進行又和自強運動達成的國富國強目的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在這種國家生存需求壓力下,鐘點時間的計算和使用開始獲得前所未有的正當性和重要性,甚至取代時辰觀成為最具支配性的通俗時間計算單位。
在西方,鐘表被視為工業(yè)時代的象征。在中國,機械鐘表作為來自萬里之外的舶來品,很長時間只是流通與貴族家庭的奢侈品。但是,它的引入還是直接提升了測時和控時的精確度,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對個人日常生活、社會生產和城市公共生活起到了基礎性協(xié)調工作,因之成為表現(xiàn)時間近代化變革的最當之無愧的核心象征。
六、總結
縱觀中國近代史的歷程,我么可以發(fā)現(xiàn),它除了經歷一個國家化和法治化的演變之外,還經歷了一場時間化的洗練。鐘表在乾嘉以前還只是一個流通于士紳之間的洋玩意,只是讓人觀摩。伴隨著制表技術的發(fā)展,價格的回落鐘表慢慢普及大眾。工業(yè)生產的需要,國富國強欲望目地促使鐘點時間的廣泛運用。資本家在“商戰(zhàn)”、“保護祖國實業(yè)”等冠冕堂皇的名義與保護下,以一種苛酷的方式在經營和剝奪工人的身體。鐘表的運用本質上同時也改變了人們體驗時間的方式,人們不在通過“以鳥鳴春,以蟲鳴秋”的方式來感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