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藝復(fù)興時期,乃至整個西方文學(xué)史,莎士比亞都可位列最杰出的作家之列,他的早期著作《威尼斯商人》是典型喜劇,其自誕生以來,一直深受學(xué)界關(guān)注,對于猶太放貸者夏洛克這一經(jīng)典形象的解讀也異彩紛呈。本文將從“他者”的角度解析夏洛克,他作為宗教中的“他者”,悲劇是其必然的結(jié)局,從而論證了矛盾與對立是主體與他者關(guān)系的基調(diào),而他者的慘敗是注定的。
關(guān)鍵詞: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宗教;他者
引文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文藝復(fù)興時期戲劇家及詩人,也是為后世傳頌的偉大作家之一。莎士比亞的作品呈現(xiàn)出的對語言卓越的掌控能力及對生活細微之處的觀察能力,跨越國界、跨越時代,被人們推崇為不朽的藝術(shù)家?!锻崴股倘恕纷鳛樯滔矂〈碜髦?,多年來,一直備受評論界的關(guān)注,因其內(nèi)容豐富、形象豐滿、情節(jié)引人入勝而飽受贊譽。
夏洛克是《威尼斯商人》中最豐滿、最令人難忘的角色。這個角色的復(fù)雜性與雙面性使其成為舞臺上幾乎所有偉大演員都想嘗試的角色。但是,夏洛克這個復(fù)雜多面的形象也成了許多批判性辯論的主題,我們?nèi)绾卧u價他的戲劇形象?
本文將從“他者”的角度解讀夏洛克,探討其宗教他者的地位體現(xiàn),以及其“他者”抗爭最終慘敗的過程。
一、宗教“他者”
根據(jù)夏洛克在審判時的表述,作為猶太人,夏洛克經(jīng)歷了許多壓迫性的種族歧視,他似乎為整個社會所排擠。但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傾向于夸大自己的痛苦,并試圖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找到一些恰當?shù)慕杩?。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夏洛克也是在為他的報復(fù)心理辯護。他向讀者揭示了作為猶太人,他是如何被冤枉并且刻意夸大他所受到虐待。雖有刻意夸大的成分,但是夏洛克的遭遇作為猶太社會和民族的一面鏡子,也揭示了整個社會對猶太人的嚴重迫害。
夏洛克所處的文藝復(fù)興時代,基督教已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對異教徒百般殘害。為了確立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異教徒被基督教徒視為妖魔化的對立面。在這部戲劇中,夏洛克與安東尼奧不僅是兩種生活方式的沖突,更是兩種對立宗教之間的矛盾?;浇掏阶鳛橹黧w,為確立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不斷壓迫“他者”——異教徒?;浇虨榱藰淞⒆约旱臋?quán)威,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刻意地與異教建立對立關(guān)系:仁慈——邪惡,大方——吝嗇,寬容——睚眥必報,等等。這些美好的表述無一例外專屬于以安東尼奧為代表的基督教徒,而夏洛克,這個“冥頑不靈”的猶太教徒,則成為被不齒和排斥的“他者”。
除了形象上被妖魔化之外,以夏洛克為代表的猶太教徒還深受不公平的遭遇。整座城市為夏洛克作為高利貸者而感到不恥,奚落嘲笑他。但是夏洛克一切都隱忍了下來,直到他抓住致命的機會而進行反擊。從夏洛克的一幕對白中,我們能精準地刻畫出他的內(nèi)心世界。夏洛克向人們表露,作為一個猶太人,他完全被誤解了,完全被邊緣化了。他怒斥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猶太人沒有手,器官,情感或者熱情嗎?如果一個基督徒做了對不起猶太人的事,他又會怎樣去對待這種遭遇呢?報復(fù)?我會將你們教給我的罪行實施在你們身上?!?/p>
二、“他者”的反抗
夏洛克的所有行為都符合一個商人的準則,他對待別人沒有任何溫暖,甚至對他自己的女兒。當他的女兒偷他的錢離他而去時,他依舊不為所動,甚至希望他女兒永遠消失在他面前。他總是頑固地堅持他自己的規(guī)則和行事準則,特別是在審判中,夏洛克完全不會對懇求者施以任何同情,他是堅硬的,不知變通且毫不屈服的。同時,不同于杰西卡的主動改宗,從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夏洛克始終堅持不放棄自己的民族信仰,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與基督徒的法庭博弈便是高度體現(xiàn)了夏洛克的民族性格。在法庭上,基督徒們用金錢利誘,用“仁慈”軟化,對夏洛克來說都是無效的,因為他堅定自己的信仰。在法庭上,夏洛克瞧不起所有基督徒,毫不畏懼基督教徒強大的群眾力量。當公爵試圖說服夏洛克懷抱一顆憐憫之心時,夏洛克斷然拒絕。他的一字一句都揭示了社會現(xiàn)實中種族間的各種不平等,每個控訴都有理有據(jù)。人類有一種趨同心理,渴求別人的認同和接納。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結(jié)交同類是一條不變的生存法則。但是作為一個充滿激情和勇氣的人,夏洛克在內(nèi)心深處長期堅定著他自己的想法:“猶太人遭受了壓迫,和基督徒的世界是敵對的,我要復(fù)仇!”顯然,他已經(jīng)忍受了很長一段時間,并把他的仇恨作為一個不可阻擋的借口。在審判現(xiàn)場,他就像一個瘋狂的人,因為仇恨的累積而緊張狂熱。
“如果有人搔我們的癢,我們也會大笑起來;要是有人用藥毒害我們,我們也會死。所以要是基督教徒欺侮了我們,難道我們就不會復(fù)仇嗎?既然在別的方方面面我們是相同的,那么在這一點上也毫不例外。如果一個猶太人侮辱了一個基督徒,那么,請問那個基督徒該如何處理?無外乎報仇。既然你們已經(jīng)把殘虐的手段教給了我,我就會嚴格執(zhí)行,并且加倍奉還。”這吼出了夏洛克多年憤怒不平的聲音,他渴求平等公正的對待,僅此而已。
三、“他者”的慘敗
對于法律而言,公平和正義永遠是相對的。在基督教統(tǒng)治的世界下,法律的天平已然不能擺平,更斷然不可能傾向夏洛克。當夏洛克將其與安東尼奧的矛盾付諸于法律解決時,就已注定他慘敗的結(jié)局。
在戲劇的結(jié)尾,安東尼奧提出一個提議,可以把一半家產(chǎn)留給夏洛克,但條件是要他改信基督教。此刻,留給夏洛克的選擇便是:死亡或改教??墒沁@是一條注定走向消亡的道路,不管夏洛克選擇哪條路,他都喪失了自我,前者是肉體,而后者是精神和信仰。夏洛克面對改教的最終判決,失語了,一改之前對峙的慷慨激昂,因為此刻他終于明白,在龐大的主體世界里,自己不過是勢單力薄的邊緣人,再如何反抗,也無法獲得公平正義。夏洛克的精神信仰被征服了。但是我們始終無法忘記,作為一個猶太教徒,他如何捍衛(wèi)自己的信仰,如何堅守自己的選擇。
正是在這種毫無掩飾的戲劇沖突里,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卑劣、可怖、殘酷的部分,卻也看到人性中最正義、陽光、堅守的部分。我們不能簡單地歸論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立場如何,但是這部劇卻是莎士比亞對于彼時社會的真實隱射,對于人性的深刻探討,讓我們了解了,要研讀一個人,不能簡單將之歸為一類,人是復(fù)雜的矛盾體。
參考文獻:
[1]Shakespeare.Willi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The Merchant of Venice.Ed.John Russel Brown.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8
[2]Kalmar.Ivan Davidson and Penslar.Derek J.Orientalism and the Jews.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2005
[3]Halio.Jay L.Understanding the Merchant of Venice.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8
[4]威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7.
[5]王蕊.論《威尼斯商人》中弱勢群體的反抗精神[J].濟源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3)
[6]于淼.對夏洛克的再認識[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6)
[7]陸梅華.“他者”的悲劇---夏洛克悲劇的后殖民解讀[J].安徽文學(xué),2009(4)
[8]白丹.從《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亞對猶太人的態(tài)度[J].文學(xué)評論,2013(8)
[9]王九萍.從夏洛克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反猶主義烙印[J].西安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0(2)
[10]管新福,洪剛.反猶主義視域中的猶太商人形象——以散步涉猶經(jīng)典戲劇為例[J].江漢論壇,2009(4)
(楊燁,南通理工學(xué)院,江蘇南通,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