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群
【關鍵詞】 ?歷史教學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143-01
俗話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笨梢钥闯?,對歷史事件及其相應的歷史人物故事的學習對現實生活中的為人處事具有相當的參照意義。然而,已有研究顯示,傳統的歷史課堂存在教師機械講述歷史內容,學生照搬照抄的普遍現象;近八成的學生也認為歷史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課程。這顯然脫離了歷史教學,建構與生活世界之間意義聯結的應然價值追求。本文即是對這一問題的反思,力圖明晰闡釋歷史的生活意涵,以及去生活化的歷史教學之缺陷,進而分析如何重建歷史教學與生活世界之間的融通理路。
一、歷史的生活意涵
我國的教育領域長期起來存在著為考試而教學、為分數而學習的應試主義傳統。在此影響下,歷史教學演變成了對一堆僵死的史料的機械灌輸。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將考試重難點相關的歷史復述給學生,學生的根本任務就是將這些史料原原本本地進行記憶,以應付考試、取得好的分數。
事實上,歷史最重要也最本真的價值在于它的生活意義。誠如著名歷史學家李大釗所言,“歷史是由生活的、活動的、進步的。”日本歷史學者小原國芳也說道,“歷史是活著的文化是人生命、生活的躍動,我們應從歷史中看到活生生的社會精神與時代精神?!被诖?,歷史教學首先應當關照歷史中包含的關于人之生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同時考量這些思想、情感與精神對于當下社會生活的意義所在。在歷史學習中,我們可以追溯、可以反思、可以產生情感共鳴、甚至可以宣示自己的不滿情緒。總之,歷史應該成為我們思考生活的平臺,我們于其中深化認識、升華體驗、修正觀念、獲得洞見,從而不斷拓展人生的寬度與深度。
二、去生活化的歷史教學的缺陷審視
那么,傳統的去生活化的歷史教學存在哪些具體缺陷呢?首先,是主體的缺失,也即學生和教師的主體性被遮蔽。因為僅僅將歷史教學視作對篩選審定的史料的機械灌輸,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全然被懸置。教師不用思考自己所講述的歷史對于現實生活有何聯系及意義,學生也完全沒有以歷史來反思自己的生活的意識與行為,兩者僅是輸出史料與接收史料的容器而已。著名教育學家保羅·弗萊雷將此種教學模式形象地比喻為“儲蓄式教學”。其次,是情感的缺失。作為一門典型的人文社會學科,歷史教學本身就內蘊著涵養(yǎng)人的感性、情感的主旨。傳統灌輸式的歷史教學顯然不重視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碰撞,甚至可以說,關于歷史中涉及的“情感”,也只是一種應對考試的需要。第三,是智慧的缺失?!白x史使人明智”,也就是說,歷史學習本應該給人帶來某種感悟與思想,以此作為省思人生的視角與立場。然而,調查研究顯示,傳統的歷史教學充其量知識帶給了學生某些應付“短時記憶”,且容易引起學生對歷史的厭倦與反感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參照歷史反思人生的理想狀態(tài)顯然無從談起。
總之,去生活化的傳統歷史教學是缺失了“人”、“情感”和“智慧”的教學,是僅僅圍繞歷史史料機械灌輸的教學,其與歷史教學本應追求地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相去甚遠。
三、歷史教學與生活意義的融通理路
那么,我們該如何重建歷史教學范式,以彌合傳統歷史教學的諸多缺失呢?
首先,歷史課堂應該關涉“人”的發(fā)展。歷史課程標準將歷史教學的目標界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大維度,這都是指向教學中的人,特別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歷史課堂首先應將價值主旨定位為“人”的發(fā)展,而不是對僵死的歷史史料的機械記憶?;诖?,歷史教學應當充分發(fā)揮師生,特別是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與他們的現實生活,與他們的點滴成長息息相關的場所。
其次,歷史課堂應該關涉人的“情感”。既然歷史教學關乎人的發(fā)展,那么勢必就引出了對人之情感的關注,它指向學生健康、和諧的情感養(yǎng)成。由此,教師應努力挖掘歷史史料中的情感成分,并探索其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活動之間的遷移共性,以達到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效果。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排演歷史情景劇,使他們在扮演某些歷史人物時充分感受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與自己生活中相似的情感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第三,歷史課堂應該關涉人的“思維”。人在生活中的為人處事需要各種智慧的支撐,因而生活化的歷史教學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與思維,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發(fā)展出諸如辯證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智慧品質,并以此省思自己的現實生活。正如亞里士多德說的那樣:一個未經省思的生活是不值得人過的生活。與之相應,那種缺失了思維的歷史課堂,除了應付考試之外,或許也是人們不值得或者說不愿意參與的課堂。
概括來說,歷史課堂應該關涉人的現實生活,它應當成為學生現實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惟其如此,歷史教學才能讓師生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氣息,也在此過程中生發(fā)出當下推崇的“核心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高宇.重點中學理科學生歷史學習調查分析及對策[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5).
[2]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歷史與文化[J].當代教育科學,2003(10).
[3]李娜.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5).
[4]周采.當代史學發(fā)展趨勢及其對教育史研究的意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