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園
寫作要求直通車
古人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這就是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fā)情感。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寫作指導是學會抒情。生活中常常蘊含著許多動人之處,寫作時若能恰當?shù)剡\用抒情把這些動人之處表達出來,定能深化文章的主旨內(nèi)涵。真摯的情懷就像一篇文章的靈魂,無論記敘事件、發(fā)表議論或是說明事物,都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那么,怎樣才能讓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流淌于筆下的字里行間呢?具體要求如下: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點和寫法,理解抒情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2.學會采用多種抒情方法表達內(nèi)心感受,激發(fā)自己體驗美好事物的真摯情感。
助力寫作加油站
助力加油一,合理運用常見的抒情方式
在寫作中恰當抒情,對于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例如描寫某一物品,如果能融情于物,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客觀描繪中,那么,就很容易用文字串起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 “情感”,并緩緩流淌于文章的起承轉(zhuǎn)合之間。常見的抒情方式有兩種: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時直抒胸臆,通常用在文章中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強烈的地方,直訴衷腸,情感濃郁、鮮明、強烈。
【語段一】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選自《黃河頌》)
【語段二】
?。∵@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選自《最后一課》)
直接抒情比較直白、熱烈,表達中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例如經(jīng)常會在句中使用“啊”“呀”等感嘆詞。一般來說,直接抒情多與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相結(jié)合,在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點明題意的作用,有表達濃郁感情的效果。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沒有直白的抒情語句,把情感滲透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由讀者慢慢體會。間接抒情,有以下三種常見形式:
(1)敘述中含情。
這是一種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也稱為敘述性抒情。其特點是用充滿感情的筆調(diào)進行記敘,即敘事時帶著自己強烈的主觀感情。例如在蕭紅《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敏銳地捕捉到魯迅先生許多零散的生活細節(jié),敘述時真實可信,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仰和親近,有感人至深的效果。由此可見,在敘述中蘊含感情,可以有效增強文章內(nèi)涵,耐人咀嚼,引人深思和聯(lián)想。
(2)描寫中蘊情。
這是在描寫人、景、物時,一種常用的抒情方法,也稱為描寫性抒情。寫作時要注重把自己的情感傾注、融會于描寫中。
【語段三】
在春天,東風吹起的時候,土壤的香氣便在田野里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天空清亮透明,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秋天,銀線似的蛛絲在牛角上掛著,糧車拉糧回來,麻雀吃厭了,這里那里到處飛。
(選自《土地的誓言》)
這一段描寫,像電影特寫鏡頭一般,生動形象,疊現(xiàn)出家鄉(xiāng)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作者借助這些生動的畫面,抒發(fā)了自己對故土深深的眷戀之情。在描寫中蘊情,能使描寫和抒情互相照應,互相交融,互相依托,創(chuàng)造出“物我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議論中寓情。
這是一種寓情于理的抒情方法,也可稱為議論性抒情。運用這種抒情方法,應注意它與一般議論有所不同,這里的議論是為抒情服務的。
【語段四】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選自《鄧稼先》)
議論中寓情,就像在寫作過程的關(guān)鍵處畫下一抹重彩,有揭示生活意義的作用。議論中寓情,也是作者深入挖掘素材內(nèi)涵的過程,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和精神所在,可以使主題表達升華到更高的層次。
在寫作過程中,常常是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兼用,以收到情感表達既鮮明強烈、字里行間又耐人尋味的效果。
助力加油二, 感情表達自然、真摯、健康
“感情表達自然真摯,思想積極健康”,這是寫作過程中對思想內(nèi)容提出的基本要求?!案星檎鎿础币髮W生在寫作時,心中怎樣想就怎樣寫,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也就是說,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就要說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使感情的流露給人以真實感、真誠感。這樣的文章,才能避免矯揉造作,讀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 那么,在寫作過程中怎樣才能激發(fā)自己真實的感受,做到有情而抒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努力:
1.敏銳體察身邊生活。
“十年寒窗”學習中的喜怒哀樂;小學六年級與好朋友的畢業(yè)告別;新年家庭聚會的結(jié)束;心中揚帆遠航的夢想;雨后彩虹、旭日東升、昨夜星辰的美景,等等,都是我們激情滿懷所經(jīng)歷的事情。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敏銳地體察身邊生活,貯存的情感就能在寫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噴薄而出。
2.深入思考選材內(nèi)涵。
豐富多彩的生活也為寫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在寫作過程中,對于生活素材的選擇,也是一個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思想過程。若想要自己的文章能夠真正打動讀者,僅有一腔真情是不夠的,還應該有意識地思考素材本身帶給我們的啟示與感悟,這樣才能夠在體察真情的基礎(chǔ)上升華真情。
3.注重日常學習積累。
在學習中與也可以激發(fā)并積累情感。例如教材的學習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情感素材,朱自清的《春》中飽含著對自然的贊美,對希望的憧憬;史鐵生《秋天的懷念》,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抒發(fā)了對成長哲理的感悟,等等。試想,如果我們隨著學習的積累,不斷豐富自己對自然的感悟、對生活的思考、對親情的摯愛、對家鄉(xiāng)的感懷、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的希冀……那么,我們在寫文章時,自然能做到“情自筆下淌”。
在作文中表達的思想要積極健康,這就給寫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健康、積極;不僅能夠給予自己成長中前行的動力,也能夠給閱讀者帶來積極的情緒影響和生活的啟迪。為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fā)自己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要以積極的思想狀態(tài)看問題,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思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