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峰
現(xiàn)代教學要求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正如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指出的:“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統(tǒng)一,毋寧展個性。”
近些年,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驚天動地,可傳統(tǒng)頑固教育思想還在作怪?,F(xiàn)代教育始終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更何況高考的指揮棒還左右著一切。我們的學生只能埋頭于書山題海之中,將大量的精力,心力投入到愈走愈狹窄的剝奪靈性、削弱個性差異、扼殺想象力的課程中、習題中、考試中……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對語文漸漸失去了興趣,閱讀熱情也減退了。加上學語文的范圍廣,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地艱難,學得又苦又累,到頭來考試總要拖各類科平均分的后腿。語文成了最不受歡迎的學科。
為了扭轉這一僵局,為使在語文教學中,開辟素質教育的天地,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爭取語文素質的整體提高。要求教師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多種方法,讓語文教學真正“活”起來。為此我特探索出一套既適合學生實際,又能引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模式——開放式教學模式。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是引發(fā)課堂開放的前提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中載思?!辟|疑是思維的先導,是開放的前提。只有讓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思維的火花才會自由閃爍。因此老師在課堂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 中,充分發(fā)揮主體意識、暢所欲言。教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有時課堂上會出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高見”。
例如:教學完《寒號鳥》,教師讓學生說說學了課文有什么疑問。一位學生提出,難道寒號鳥非死不可嗎?寒號鳥鄣后在半夜里凍死,喜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喜鵲多次勸寒號鳥搭窩,它卻不聽。喜鵲明知寒號鳥懶,不會去搭窩,這么冷的晚上寒號鳥會熬不過夜,喜鵲為什么不直接去幫助它搭窩呢?假如喜鵲有愛心,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悲劇了。說得多好。
同時,只有在質疑過程中,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因而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在預習時找問題,課堂上大膽質疑,是引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遷性的重要方法。
此外,教師也可多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獨立質疑、獨立釋疑,在不由自主學習中鍛煉學習生自立自強的個性。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課堂開放的關鍵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深入理解,徹底掌握知識后對知識的自如運用,是學生進入高層次的學習的反應,是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解決問題的超前思維的體現(xiàn)。
創(chuàng)造性思維包括學習中的求異思維、想象思維和大膽實踐、獨特見解等。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它突破了“標準答案”的定勢思維。學生可以從中開闊思路,拓展思維空間,體現(xiàn)思維的“個性化”。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精心鋪設求異途徑,主動要求學生在閱讀或寫作中,尋求新方法、新思路、新觀點。
其次,豐富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老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的空間,提供想象的材料。就有關方法,作必要指導,尤其是文章理解和寫作中,更是大有拓展的領地,分析文章不強求一律。寫文章多進行續(xù)寫、改寫、擴寫等創(chuàng)造性練習,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fā)展思維,展示個性。學生求知欲強、表現(xiàn)欲強,教師應盡量放手讓學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寫自己所感的事。無論對文章的朗讀、分析、理解,還是對知識的應用,只要有創(chuàng)意,教師都要熱情地鼓勵和關注其成功之處,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創(chuàng)作的精神動力。
如在執(zhí)教《狐貍和烏鴉》時,我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學生把狐貍和烏鴉扮演得淋漓盡致,令所有在場的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狐貍的狡詐、貪婪;烏鴉的糊涂、虛榮。在表演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學語文的樂趣,體會到了學習的成功感,也提高了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
三、暢開封閉的課堂是課堂開放的保障
社會是課堂、自然是課堂、生活是課堂。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被封閉在小課堂里,思想、行動受到約束,眼界得不到開闊,極大地約束了學生健康個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以呆坐、聽記為主的牢籠式的“苦役”學習生涯,幾年下來,學生思想僵化、反應遲鈍、沒有情感、沒有興趣、沒有能力,很難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紛繁生活,也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
因此,我們必須打開封閉的小課堂,讓學生放飛于社會、自然、生活的大課堂。前蘇陽教育列昂節(jié)夫說:“沒有活動就沒有個性?!蔽覀儜Y合教材,選若干篇目,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既有抽象思維,又有形象思維;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情感因素;既有運用語言描述,又有邏輯分析。這需要教師全面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語文課堂模式,是我們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改變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