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
【審問之】原態(tài)再現(xiàn)——二月山城未見花
略讀課文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略讀課文在教材中的頻繁出現(xiàn),教師們開始重視略讀課文的教學。很多教師也看到了這片廣闊的閱讀教學資源,把它們作為各級各類評比課、觀摩課、示范課等的教學內容。但是筆者對近幾年聽課活動中所展示的略讀課文教學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下表所示:
略讀課文教學究竟該何去何從,引起了筆者的思考。
【慎思之】深度解讀——問渠那得清如許
1.解讀編排比例(如下表)
從上表中不難看出,隨著年級增高,精讀課文數(shù)量逐漸減少,略讀課文數(shù)量逐漸增加,略讀課文的重要性也就可見一斑。
2.解讀目標要求
(1)略讀課文的課程功能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痹诘诙W段提出有關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痹诮虒W建議中強調:“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2)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有三:第一,用多種閱讀方法獲取重要信息,尤其要進行略讀能力的訓練,讀懂文章的大意;第二,通過自主閱讀獲取信息,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第三,加強課內外聯(lián)系,溝通課內外閱讀,適度拓展和延伸。
專家的闡述為筆者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指點了迷津,更激發(fā)了筆者對略讀課文教學的進一步研究、探索實踐的強烈興趣。
【探索之】教學處理——為有源頭活水來
一、刪繁就簡,精心選取教學內容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必須找好、找準“教什么”,即選擇準確的教學內容,努力踐行簡簡單單教語文的思想,才有可能實現(xiàn)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一)“略”讀而非“精”讀——大膽舍棄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是四十分鐘完成,因此必須認真做好“減法”:要找準著力點,抓住要點,忽其枝節(jié),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1.略化字詞教學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必花專門的時間進行字詞的朗讀檢查,字詞的指導理解、賞析等。例如略讀課文《火燒云》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天空著了火?!边@句話中的“燒”字用得非常傳神,既寫出了火燒云的絢麗色彩,又讓人聯(lián)想到火燒云的動態(tài)變化和氣勢。如果是精讀課文,我們一定會在此做足文章,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但是,在略讀課文中一般不作要求。
2.簡化學習內容
略讀課文一般在初讀基礎上,引導學生大體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便可。例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青山不老》公開課時是這樣設計:“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跡、宏偉、價值、命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淡化朗讀指導
精讀課文的教學往往是在朗讀中深入理解文本,而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可以淡化這種“出聲”的朗讀。例如,一位教師上《用心靈去傾聽》一文時,初讀提示中要求“大聲讀,讀不通的做個記號,再讀……輪讀課文,正音?!钡冉虒W要求,其實是不適于略讀教學的。
(二)略“讀”而非略“學”——精挑細選
略讀不需要教師詳細指導,并不等于說不需要教師的指導。略讀的讀,不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提過高的要求,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獲即可。所以教師需走出難以割舍,精雕細琢的誤區(qū),要抓住重點,課中指導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1.關注文本特色
每一篇略讀課文都有獨特的文本價值,這些課之所以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并不是因為其面面俱到的完美,而是因為有其獨特的魅力。如第八冊《小英雄雨來》是一篇兒童小說,故事很長,怎么選取教學內容從而在一節(jié)課時間里完成教學呢?兒童小說在閱讀時有個重要目標就是體會人物特點,感受人物形象,圍繞這一目標,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如下表所示:
一、導入質疑
1.談話導入課題。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
2.邊讀邊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并在你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研討品讀
1.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小故事讀,并用講故事的形式把雨來的形象再現(xiàn)。
2.為雨來寫一段人物介紹。(在相互講述各部分故事后,可能你感受到的雨來形象還比較單薄,那就為雨來寫一段人物介紹吧)
3.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體會雨來熱愛祖國的品質。
四、拓展延伸
通過閱讀,我們已經認識雨來,他的行為讓你感動了嗎?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說的嗎?(扮演角色對話)
2.善待精妙語段
在略讀課文中,教學目標集中,教學重點突出,但在閱讀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讀。尋找適當?shù)耐黄瓶?,在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
如教學《給予是快樂的》這課時,筆者通過“保羅兩次意想不到”,這一思維的沖突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帶領學生細細地品味語言文字。抓住幾個詞語進行重點解讀,如“腳有殘疾”的教學,通過一步步的預設,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子對于這樣一個弟弟給予的到底是什么?學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從“男孩想給予弟弟一輛汽車”到“男孩給予弟弟的是快樂,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還通過“這一夜難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問,再次帶領學生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來觸及藏于心靈深處的東西。此時,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與語言感悟上都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3.探究言語形式
很多略讀課可以以“言語形式”為切入點來選取教學內容,學習文本語言的表達形式。如五下的《金錢的魔力》,節(jié)選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大師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小說通過入木三分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神情描寫,向讀者展示了兩個勢力的拜金主義者形象,在課堂上筆者以“語言形式”為切入點,通過描寫托德的笑以及老板語言的自然段為細讀內容,讓學生探討世界著名小說語言大師,在短短的篇幅不長的小說中,對于托德的笑和老板語言高明之處在哪里。
二、提綱契領,精心設計教學問題
略讀課文的教學,對于“結構簡約”有著更高的要求。只有結構簡約,才能保證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精心設計能夠提綱契領的“大”問題,正是讓略讀教學走向簡約的法寶。
(一)借助課文導讀提示設計問題——領悟真諦
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都有導讀提示,而導讀提示就是涵蓋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等,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導讀提示設計教學問題。
1.抓住導讀提示,把握教學目標
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1)了解“寫了什么”。(2)談談“有什么感受”。(3)交流“哪些地方印象特別深”。而對于一篇幅課文,教學目標就涵蓋在導讀提示中。
如根據(jù)《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導讀提示,可以梳理出本課的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想想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2)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并感受它的壯麗神奇。(3)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介紹你所知道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2.抓住導讀提示,確定教學板塊
略讀課文前的導讀提示,往往會呈現(xiàn)能貫穿全文的“主線”問題,我們只要細細品讀,就能根據(jù)導讀提示中的這條主線,確定教學板塊。
例如根據(jù)《白公鵝》的導讀提示,筆者確定以下教學板塊。
一、圖畫比較,導入新課。
1.出示豐子愷的白鵝圖,說說他筆下的白鵝特點。
2.出示《白公鵝》文中插圖,這只白鵝給你什么印象。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交流初讀情況,并說說主要內容。
三、理解特點,豐富形象。
1.這是一只怎么樣的白鵝?畫找重點詞、句。
2.說說白公鵝給你怎樣的印象,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3.白公鵝的特點,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來,課文是具體怎么寫的,討論交流。
四、閱讀比較,學習表達
1.比較默讀《白鵝》《白公鵝》,討論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結合板書,重點體會作者“抓特點,寫具體”的方法。
就教學效果看,簡單的四大板塊,清晰明了,便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略讀課文的教學便會簡單而有深度。
3.抓住導讀提示,選擇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抓住導讀提示教學,略的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略逐詞逐段分析,不略重點難點品讀;略教師精講細析,不略學生語言實踐。因此,對略讀課文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充分體現(xiàn)以學定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根據(jù)《秦兵馬俑》的導讀提示,可以確定教學方法是讓學生組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分組交流—代表發(fā)言—組員補充—感情朗讀”的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引導,這樣就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結合單元主題設計學習問題——凸顯主旨
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時間安排上的限制(一般為一課時),文本感悟條分縷析不可取,能力訓練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所取舍,緊緊圍繞單元主題來設計教學,突出單元閱讀主題與訓練重點。在同一個主題單元中,略讀課文可以說是單元主題的一次有效拓展。但因所在單元主題的不同,應根據(jù)它所拓展的側重面來設計教學問題。
1.依內容的拓展,設計教學問題
在內容層面,略讀課文側重于單元主題拓展的豐富性。每個單元由每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從文本的內容上,它們互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使單元主題更加豐富,我們可以依據(jù)本文內容設計教學問題,這從某種程度上對學生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和多元。
如:第九冊第八單元的兩篇略讀課文《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蓋了精讀課文所涉及的毛主席作為一位父親、一位雖身居高位卻不自傲,與鄉(xiāng)親們平等相處的有血有肉的偉人形象,因此在教學設計上要緊緊圍繞毛主席這一光輝形象展開討論,這樣對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毛主席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2.依思想的拓展,設計教學問題
在思想層面,略讀課文側重于單元主題拓展的深刻性,思想上的拓展,能夠使單元主題更加豐滿,角度更加全面。略讀課文就要順延著主題單元中精讀課文的思想,設計教學問題,使人文性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第九冊第六單元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是將母愛的不同境界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那樣的慈母心腸,那樣的冷漠之愛,無不是母親內心情感的深刻表露。設計這兩篇略讀課文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體會愛的深沉和豐厚。
3.依方法的拓展,設計教學問題
在方法層面,略讀課文側重于單元主題拓展的多樣性。不同單元主題中的略讀課文,它都是本單元學習方法的一種輸出。譬如略讀課文在內容和語言表述上都很有特色。教師就可以進行對比性閱讀,進行閱讀方法上的拓展等。
如第七冊第四單元略讀課文《母雞》與前三篇課文很不一樣,它一改前三篇課文通篇喜愛動物的基調,而是經歷了討厭—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它不滿足于寫母雞,而是借母雞抒情,歌頌母愛的偉大。教師就可以進行對比性閱讀,使學生在閱讀方法上有所拓展。
總之,略讀課文的閱讀,比精讀課文的閱讀更加接近學生以后的真實閱讀狀態(tài);略讀課文的教學,略的是教師教的形式,不能略的是學生學的實質,“略讀”的課文,更需我們“精心”的設計。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qū)杭州江南實驗學校(31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