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探究

2019-09-10 20:23:17趙爭斌
學習與科普 2019年27期
關鍵詞:文心雕龍理論體系探究

趙爭斌

摘 要:本文肯定并論證了通行本《文心雕龍》五十篇篇次全無錯亂的觀點,并且立足于此,探究了《文心雕龍》從始至終貫穿全書的總論觀點,即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文論觀。依據(jù)總論觀點分別對“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和“批評論”三部分做了論述。清楚明了地闡述了我國古代“體大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文心雕龍;理論體系; 探究

《文心雕龍》,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是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編纂的內容博大精深,體系完備的文學理論著作。內容和形式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內容通過形式表達出來,而形式的改動也對理解內容有較大的影響?!段男牡颀垺返睦碚擉w系也不例外,也是通過篇章結構建構的。因此篇次問題和它的理論體系密切相關,篇次的改動也會影響我們對它內容體系理解。所以,探究這部批評專著的理論體系,首先必須明確現(xiàn)在通行本《文心雕龍》的篇次是否是劉勰自定的原貌,因為這關乎探究的理論體系是歷史的客觀的,還是古人現(xiàn)代化的主觀的體系。

一、客觀歷史的分析篇章結構是探究理論體系的前提

現(xiàn)在的《文心雕龍》五十篇通行本,它的編排次序是否保持著劉彥和著書時的原書原貌,曾經引起了現(xiàn)代一些學者的懷疑。最早的是范文瀾先生根據(jù)自己的看法提出過兩處意見:①認為第39篇“《練字》篇與上四篇(《事類》、《夸飾》、《比興》、《麗辭》),當直屬于《章句》篇?!雹趯Φ?6篇《物色》,認為“本篇當移在《附會》篇之下,《總術》篇之上?!盵1]但是范老先生在其《文心雕龍注》中還是保持著原著篇次。較早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郭晉稀則認為:“今書的篇次是錯亂之后,后人加上篇第的?!盵2]他按照自己的見解,在其著作中對《文心雕龍》下篇篇次重新加以編排。而臺灣學者李曰剛亦認為“今本篇目次序錯亂”,并且認為上篇《雜文》篇應當移至于《諧隱》篇之后。按照以上說法不僅下篇篇次“錯亂”,而且上篇篇次也有“錯亂”的地方。這些看法雖然有各自的理由,其中有的說法按今天的觀點看也不無道理,但他們均屬于主觀推測,并沒有原版被后人更改的任何史料根據(jù)。當代學者牟世金、王運熙、祖保泉及日本學者安東諒等人,均表示了不同意見,反對變動《文心雕龍》原來的篇次,認為原篇次自有其道理。

我認為在沒有任何科考歷史資料作為證據(jù)的情況下,還是應該保持原書原貌為好,并且相信現(xiàn)在通行本的篇次即是劉勰的原書原貌。即使用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分類體系去看,《文心雕龍》的篇次也大體上是層次分明的,其結構框架十分清晰。我綜合有關學者的意見,提出幾點證據(jù):

(一)1899年在敦煌鳴沙山千佛洞第288石窟中發(fā)現(xiàn)的唐代手寫本是當今能夠找到的最早的《文心雕龍》版本,今有《原道》篇“贊”末十三字至《諧隱》篇題殘卷本,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國內有照片影印本。[3]“敦煌唐代手寫本”的每一篇題目中都標清了篇章次序,而且和我國現(xiàn)今收藏的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各種古代版本標注出的篇章次序完全一致。再者《梁書·劉勰傳》和《文心雕龍·序志》中均標明了《文心雕龍》全書五十篇篇次,這些足以表明原書是有篇章次序的,既然原書的五十篇已經標明篇次,那么即使是原書遭到散亂遺失過,后人也會根據(jù)原書篇目的標注來進行整理,而不會發(fā)生錯亂。

(二)我國現(xiàn)在的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全國各地私藏《文心雕龍》古版本,有宋本《太平御覽》引文,元至正本及明、清各種刻本、校本、叢書共百余種[4],它們的篇章次序和當今通行本的篇章次序相吻合,找不到任何篇章次序被后人更改或移動過的證據(jù)。

(三)序言是介紹或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編次體例以及作者情況等相關內容的文章,往往對理解全書結構體系和內容起到關鍵性作用?!缎蛑尽菲莿③摹段男牡颀垺返淖詈笠黄恼?,也是是全書的總序。作為序言,劉勰在篇中說明了《文心雕龍》書名的含義、寫作此書的緣由、全書的主要內容以及寫作態(tài)度,是解讀《文心雕龍》其它四十九篇的關鍵,對幫助我們認識劉勰《文心雕龍》理論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文心雕龍·序志》中的“蓋《文心》之作也……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5]一段。

1.“文之樞紐”中《神思》、《原道》、《宗經》、《正緯》和《辨騷》這五篇在《序志》篇中均已標明篇次?!罢撐臄⒐P”中《明詩》、《樂府》、《詮賦》、《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吊》、《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和《書記》這二十篇排列順序合理,且有“敦煌唐代手寫本”為證,毋庸置疑。

2.因為受駢體行文格式的限制,“剖情析采”中《神思》以下至《總術》十九篇,劉勰在《序志》中“點要歸納式”的提到九篇,即:“至于剖情析采,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逼渌氖獩]有提到,這大概就是給懷疑者引起懷疑的根本所在?!缎蛑尽菲@段話既然是概述,即“點要歸納式”的提法,它就不可能提及每一篇、標明每一篇的順序。前后點題并省略一些篇題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譬如《情采》第三十,將“剖情析采”提到“摛神性”之前,作為對下篇的概括語即是一個例子。又如對其他幾篇用“籠”、“圈”、“苞”、“閱”等動詞來概述,也說明有概括的意思。我們不能用“一個蘿卜一個坑”對號入座的方式去理解。

3.《序志》篇中這樣講到:“崇替于《時序》,褒貶于《才略》,怊悵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盵6]《時序》至《序志》六篇,這里除《物色》一篇未提,其余五篇也無可質疑。至于為何不提《物色》篇,這與“剖情析采”后各篇“點要歸納式”的提法一致,即《物色》篇屬省略之例。若按今人對創(chuàng)作論的觀點分類,將《物色》提到《總術》之前,也未曾不可,但這不符合劉勰原意,更不是客觀的歷史的做法。

總之,通行本《文心雕龍》篇次當以不改為妥。探究《文心雕龍》自身的理論體系,就必須不武斷地、輕易地更改篇次,變動文字,要以尊重原著為根本出發(fā)點。

二、《文心雕龍》理論體系的探究

劉勰“詳觀近代之論文者多矣”之后,他對于南朝齊梁間各家文論諸如 陸機《文賦》的“各照隅隙,鮮觀衢路”、魏典的“密而不周”,《流別》的“精而少功”、《翰林》的“淺而寡要”等等“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的缺點很是不滿,希望創(chuàng)作一部全面的、系統(tǒng)的著作從根本上挽救近代以來浮靡訛濫的不良文風。從《序志》篇中,我們已經大體上可以看出《文心雕龍》全書的基本內容和結構安排。就五十篇所構成的理論體系,按其篇目順序來看,可大致分為:(一)貫穿全書的總的論點;(二)文體論部分;(三)創(chuàng)作論部分;(四)批評論部分;(五)總序。下面,我就這幾個部分分別做簡單的探析。

(一)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總論觀點

《原道》、《征圣》、《宗經》、《正緯》和《辨騷》五篇是劉勰《文心雕龍》的第一部分“文之樞紐”。

劉勰說的“樞紐”是不是就等于全書的總論觀點,這是首先要明確的一個問題。一般來說“樞紐”是“關鍵、重點”的意思;而“總論”,即是總的論點,應當是貫穿全書的基本論點,或者是建構全書理論體系的指導思想?!罢暋?,顧名思義,就是辨正緯書的真?zhèn)?。所謂緯書,就是指以神學迷信附會儒家經典的書。齊梁時代,緯書頗為流行,因此不首先“正緯”,就會影響到貫徹“宗經”的基本觀點。然而“正緯”不過是為了“宗經”做鋪墊,并沒有總論的性質?!侗骝}》論述的是跟《詩經》同列的《離騷》及其代表的楚辭,它集中體現(xiàn)了劉勰文學思想中創(chuàng)新求變的一面,與宗經的觀點是有所不同的。同時騷體也是一種文體,它實質上應當與《明詩》等篇章歸為文體論,是 “論文敘筆”的第一篇。因此,從這個理解來看,《辨騷》、《正緯》不具備總論的性質。這兩篇雖然列入“文之樞紐”部分,但并不是《文心雕龍》的總論。屬于總論部分的,應該是《原道》、《征圣》、《宗經》三篇文章。

1.“本乎道”——劉勰在全書最后的《序志》中說“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梢姟暗馈笔恰段男牡颀垺啡珪倪壿嬈瘘c,是劉勰用以考察文藝現(xiàn)象、探究文藝本質的理論武器,也是他整個理論體系的根本所在。本篇以自然之道來矯正南朝齊梁以來那種“為情造文”、“采濫忽真” [7],“習華隨侈,流遁忘反” [8]的不良文風,是《文心雕龍》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正如清人紀昀所說:“齊梁文藻日競雕華,標自然以為宗,是彥和吃緊為人處?!盵9]《原道》中所說的“道”是個綜合的概念,是將自然、社會與精神統(tǒng)一起來的精神概念,既融合了儒道兩家的思想,又借鑒了老子,韓非子等人對“道”的解說,最終歸結為儒家的圣人之道。人文之中最能體現(xiàn)圣人之道的儒家經典,則是古代圣人根據(jù)自然之道制作出來的。所謂“爰自風姓,暨于孔氏,玄圣創(chuàng)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 [10],就是把六經也看做是自然之道的體現(xiàn)。

2.“師乎圣”——“道”是虛的,“文”是實的,而“圣”則是二者之間的中介,正因為有了“圣”,才能使“道”由虛而實。因此《原道》之后,必然繼之以《征圣》。所謂“征圣”,是指文章應當以古代圣人為標準來檢驗,是否做到了“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這是立言的根本準則。 “征圣”離不開圣人之文,劉勰說“論文必征于圣,窺圣必宗于經”,所以,征圣離不開宗經?!扒迦思o昀認為:‘此篇是裝點門面,推到究極,仍是宗經?!@不是沒有道理[11]?!墩魇ァ愤M一步發(fā)揮了《原道》篇中的人作為萬物之靈的有關論述,說明圣人的思想通過文辭在政化、事跡和修身三方面得到彰顯,進而指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笨梢姡罢魇ァ钡哪康木褪菫榱讼蚴ト藢W習“立言”,就是為了闡述“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以及“然則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文質并重的觀點。黃侃在曾說:“此彥和《征圣》篇之本意。文章本之圣哲,而后世專尚華辭,則離本浸遠,故彥和必以華實兼言?!盵12]

3.“體乎經”——劉勰把經書看的至高無上,在今天看來,無疑有些夸大其詞的成分,人們往往批評其觀點過于狹隘和保守,但是劉勰的宗經實際上是比較圓通的:一方面,儒家經典在古代思想文化領域占有主流地位,它的價值與作用在兩漢以后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fā)展,這是其它任何學術流派所無法相比的,因此,劉勰為挽救南朝齊梁時期浮靡訛濫的文風,儒家經典無疑是最有力的武器;另一方面,劉勰不像揚雄那樣只以圣人和五經作為判斷一切是非的標準,而是兼容各家思想,例如他認為諸子之作也是“入道見志之書” [13],又肯定何晏、王弼等人的玄學論文是“師心獨見,鋒潁精密” [14],這就把宗經的思想進一步具體化,使之成為一種論文的標準。在劉勰看來,宗經的意義在于,它為全書確立了一個總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批評標準。這就是著名的“六義”說:“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貞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盵15]其中,“情深”、“事信”、“義貞”是從思想內容方面說的,“風清”、“體約”、“文麗”則是從表現(xiàn)形式方面說的,這就進一步申明了《征圣》中所說的“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文質并重”的觀點。

從“原道”的觀念出發(fā),劉勰非常注重自然之文采,而對文章過分的雕飾很是反對。這主要屬于形式方面。對于“體大慮周”的《文心雕龍》,僅僅提出形式方面的文論觀點,而對于內容方面如果沒有提出什么論斷,這就不能構成一個全面的科學的文學觀點。想要挽救當時齊梁時代“飾羽尚畫,文繡鞶帨”的創(chuàng)作趨向,僅僅提出“原道”的重要,顯然是不夠的?!罢魇ァ薄ⅰ白诮洝庇^主要是針對當時“將遂訛濫”的文風,為了“正本歸末”的目的而提出的,重點是強調“情深”、“風清”等內容方面,而反對“詭、雜、誕、回、蕪、淫”等形式方面的缺點。一方面強調內容的純正,反對形式的浮華,另一方面又對文采提出一定的理論根據(jù),這就是劉勰論文首先強調“原道”觀,然后又強調“征圣”、“宗經”觀的原因。這也是《原道》、《征圣》、《宗經》三篇中闡發(fā)出的“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基本文學觀,也是貫穿于《文心雕龍》全書的總論觀點。

(二)《文心雕龍》的文體論部分

《明詩》、《樂府》、《詮賦》、《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吊》、《雜文》、《諧隱》、《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和《書記》這二十篇是劉勰《文心雕龍》的第二部分“論文敘筆”,即文體論。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文學的自覺,文體的日益繁榮,文體的辨析引起了文人更多的注意,文筆之說隨之興起。文筆的劃分,最有影響的是顏廷之和范曄兩家。范曄劃分文筆,以有韻無韻為標準,有韻為文,無韻為筆。劉勰說:“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16]指的就是范曄的文筆說觀點。劉彥和吸收了他的的觀點。在文體論這部分,他將文體劃分為“論文”和“敘筆”兩部分,“論文”的十篇文章講有韻的文章,“敘筆”的十篇文章講無韻的文章。有韻的文章后兩篇《雜文》和《諧隱》,實質上是有韻和無韻文章的結合,即既是有韻又無韻之文,是有韻和無韻之間的過度。但劉勰認為這兩篇最主要還是講有韻之文。從《辨騷》至《書記》為止,在這二十一篇中,劉勰依“文”和“筆”兩類去分析各種文體。他論述的各種文體,基本上是按照“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 [17]這四條原則進行的。也就是說,他對各種文體的分析,首先是去探究其源流演變,追本溯源,同時,還從理論上對各種文體的實質給以明確的解釋,并以代表性作品為例,分析各種文體所固有的特征以及各種文體的性質和規(guī)格要求。這四個方面,有的是錯綜進行的,有的是按順序論述的。對此黃侃有這樣一段解說:

“茲舉《頌贊》篇以示例:自‘昔帝嚳之世’起,至‘相繼于時矣’止,此原始以表末也?!炚呷菀病溽屆哉铝x也?!舴蜃釉浦沓鋰韵拢诉x文以定篇也?!蝽灳S典雅’以下,此敷理以舉統(tǒng)也。”[18]

從這四條原則和黃侃先生的解說,我們不難看出劉勰對于研究文體的方法是非常仔細和嚴謹?shù)?。他通過這四條原則,不僅僅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文體在文學歷史長河中發(fā)展變化的來龍去脈,同時還闡明了復雜多樣的文體的特征以及各種文體之間的差異。

我們說“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基本文學觀是全書的總論觀點。在文體論部分,劉彥和也是以這個總的觀點來論述作家作品,總結創(chuàng)作經驗的。例如,劉勰論騷體“若能憑軾以依《雅》、《頌》,懸轡以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貞,玩華而不墜其實” [19];品評詩歌的時候,則強調“是以‘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20],舒文載實,其在茲乎?”[21];對“情采芳芬”、“華實相勝”、“攬華而食實” [22]的文章,大加贊賞和表揚;對“或文麗而義睽,或理粹而辭駁” [23]、“有實無華”、“華不足而實有余” [24]的文章給予批判。

由此可見,劉勰的文體分類是很明確的,不似《文選》的分類那樣瑣細雜亂。從《辨騷》至《書記》,篇目順序俱經刻意安排,有韻之文在前,雜文居中,無韻之文列后,并且始終貫穿了“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總論觀點。

(三)《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體系)

從《神思》、《體性》、《風骨》、《通變》、《定勢》、《情采》、《镕裁》、《聲律》、《章句》、《麗辭》、《比興》、《夸飾》、《事類》、《練字》、《隱秀》、《指瑕》、《養(yǎng)氣》、《附會》、《總術》、《時序》到《物色》這二十一篇是劉勰《文心雕龍》的第三部分“剖情析采”中的創(chuàng)作論。

1.從《神思》篇開始,就是創(chuàng)作論部分,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分別論述了藝術構思、風格體勢,結構安排和修辭技巧等創(chuàng)作方面的問題。一般來說,文學創(chuàng)作的真正開始是藝術構思。作為文學理論家的劉勰,自然也是如此。他把文學構思看作是“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所以,將《神思》列為創(chuàng)作論第一篇,這也不無道理?!渡袼肌菲涣袨閯?chuàng)作論的首篇,還有另外一層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神思》篇還集中論述了言與物、心與物、言與意的關系問題,并且《神思》篇以下的各篇大都是圍繞這些相關內容展開論述的。因而,就可將《神思》篇看作是探究劉彥和整個創(chuàng)作論體系的“大綱”。

《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論述到:“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且砸馐谟谒迹允谟谝?,密則無際,疏則千里?!盵25]這段引文說的是“神”與“物”、“神”與“志氣”以及“物”與“辭令”之間的關系,這里的“神”,指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活動;“物”則是自然界的及能夠被人感知的物;“志氣”就是通常所說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狀態(tài);而“辭令”,自然是語言文字?!吧衽c物游”說的是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活動必須與事物的形象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志氣統(tǒng)其關鍵”指出這種思維活動是由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狀態(tài)所引發(fā)的,最終心與物相接、情與景交融。要想創(chuàng)作做文學作品,心物相接,情景相容還不夠,最后還必須通過語言文字將其巧妙地表達出來。實質上,這段話講的就是情與物、言與物和言與情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當然,如何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創(chuàng)作的最終效果就是作家如何做到“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達到“文質并重”的效果。

2.《體性》、《風骨》、《通變》、《定勢》、《情采》和《镕裁》這六篇文章是對《神思》篇中的觀點具體化到某一方面。①“體”就是文學流變的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不會隨意變動的風格、體式、體制等方面的因素;“性”指的是創(chuàng)作家的個性才學、思想等方面的因素?!扼w性》中講“情動而言行”,“因內而符外”,不難看出,它說的是創(chuàng)作家選擇怎樣的體制表達怎樣的個性、才學和思想的問題,即選擇什么樣的形式表達什么樣的內容。②我們從“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于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盵26]中不難看出這里的“風”較多地是對情志的美學要求,“骨”是對文辭的美學要求。即是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精神氣質和文辭體貌兩種要素。③《通變》和《定勢》兩篇論述的主旨是“洞曉情變”和“曲昭文體”,本質上就是要作家通曉各種文章基本的創(chuàng)作規(guī)范和體制源流,然后根據(jù)現(xiàn)實的文辭和文意的變化,使文章達到“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創(chuàng)作效果。④《序志》篇將《文心雕龍》的創(chuàng)作論部分“點要歸納式”地概括為“剖情析采”,顯而易見,“情”與“采”的關系是創(chuàng)作論討論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內容與形式二者之間關系的問題。 “剖情”、“析采”和“熔意”、“裁辭”是兩者關系的具體化。

3. 《聲律》、《章句》、《麗辭》、《比興》、《夸飾》、《事類》、《練字》、《隱秀》、《指瑕》、《養(yǎng)氣》、《附會》和《總術》這十二篇文章,主要論述的是寫作技巧、修辭方法的問題,是“剖情析采”的具體運用。但是,都跳不出如何用各種表現(xiàn)手段來抒情寫物、如何用表現(xiàn)形式為內容服務的范圍。

情與物、言與物和言與情三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劉勰創(chuàng)作論的核心問題,貫穿了他的創(chuàng)作論的全部內容。因此以物、情、言三者關系為綱所作的論述,就構成了劉勰創(chuàng)作論的理論體系。當然,它也是和全書理論體系總論觀點相吻合的,都在于如何把作品寫的“銜華佩實”、“文質并重”的效果。

(四)《文心雕龍》的批評論部分

《才略》、《知音》和《程器》這三篇是劉勰《文心雕龍》中第三部分“剖情析采”中批評論部分,也是最后論述的一個問題。

1.《才略》篇的主要內容是評述了歷代重要的文學作家,從作品的辭采、擅長的文體、行文構思以及作家自身的學識和氣質等方面,對他們在文學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做了比較深刻獨到的評價,而這一系列的品評無不是遵循了全書總的理論觀點。2.清人紀昀一語“難字一篇之骨” [29]就道破了《知音》篇的論述主題?!爸羝潆y哉!”——《知音》篇開篇就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而整篇文章就是對知音難求原因的論述。劉勰認為“音實難知”和“知實難逢”是知音難逢的兩個方面,同時批判了文學品評中“貴古賤今”、“崇己抑人”、“信偽迷真”的種種偏向,指出要做到真正的鑒賞批評,一方面要做到博觀,另一方面要做到公正,即“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和“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的品評要求。在此基礎上,劉彥和提出了鑒賞作品的“六觀“說。3.《程器》篇中主要論述的是作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道德品質和應當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假如說《原道》篇論述的是“文之本源”,那么《程器》篇論述的則是“文之功用”,這種首尾呼應,體用相結合的做法,使得《文心雕龍》結構更加周密。總觀這三篇文章,不難看出:《程器》篇談的是作家批評的準則,《知音》篇談的是作品批評的準則,而《才略》篇是這兩個準則的具體運用來進行作家作品的批評。所以《才略》、《知音》和《程器》這三篇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

(五)《文心雕龍》的總序

總序部分是解讀全書理論體系的關鍵,劉勰在《序志》篇中說明了書名的含義、寫作此書的原因、主要內容以及寫作態(tài)度等,之前已有說明,不再贅述。

結語

綜上各部分的論述,我們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到《文心雕龍》全書的理論體系之所在?!耙粭l主線”——“內容與形式和諧統(tǒng)一、文質并重”的總論觀點貫穿《文心雕龍》所有論文專題,并以這條“線”作為論文論述的指導思想?!叭齻€主體”——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和批評論就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之下,首先總結了南朝齊梁之前的各種文體的源流和寫作經驗,其次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論觀點和批評論原則?!耙话谚€匙”——《序志》篇是解讀《文心雕龍》理論體系的關鍵,就如打開全書理論體系這把“大鎖”的鑰匙。縱觀全書,“一條主線”、“三個主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其理論的邏輯過渡,有條不紊,真可謂是中國古代“文苑之學,寡二少雙”、“體大而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

參考文獻:

[1]范文瀾. 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8-19.

[2]郭晉稀.文心雕龍譯注十八篇[M].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63:138.

[3]梁.劉思著---陳鳳金.林其錟集校.敦煌遺書文心雕龍殘卷集校[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14.

[4]<文心雕龍綜覽>編委會,文心雕龍綜覽[M].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132.

猜你喜歡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快樂語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論《文心雕龍》象喻批評的邏輯建構特征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再認識①——兼論“依經立義”與《文心雕龍》理論體系之關系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0
《文心雕龍》選讀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1:09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巨著
月讀(2016年10期)2016-11-05 18:50:06
劉勰《辨騷》再認識
六枝特区| 望奎县| 呼伦贝尔市| 青川县| 弥勒县| 项城市| 宁波市| 稻城县| 通化市| 东安县| 华阴市| 镇赉县| 靖西县| 临漳县| 庐江县| 河池市| 子长县| 雅江县| 蓬溪县| 平塘县| 错那县| 松潘县| 宜城市| 宿州市| 南宫市| 霍城县| 荃湾区| 白河县| 拜泉县| 平利县| 溧阳市| 定西市| 东源县| 迭部县| 红桥区| 奉化市| 石首市| 定西市| 祁连县| 鲁甸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