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zhàn)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總有一些歡樂的鏡頭,藏在記憶的角落,在無意中輕輕掀開,抖落了一室的蕭瑟!歲月的年輪,像那黑色的旋轉(zhuǎn)著的唱片,在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播放著那美麗的舊日情曲!
歲月的河流上,會流走很多很多。讓生命的書面,永遠記住點燃過心靈的溫暖陽光。
請以“別了? ?”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請將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脈絡(luò)清晰;(3)寫一篇記敘文,不少于800字。
【技法指導(dǎo)】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物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文體形式。每篇記敘文總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把記敘的內(nèi)容有機地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線索猶如縫制衣服的線,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線把一塊塊布料縫制起來。沒有線,縫不成衣服。記敘性文章如果缺少線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為好文章。
線索如果確定得恰當(dāng),就會使文章內(nèi)容多而不亂,渾然一體。那么,怎樣確立記敘的線索呢?
常見的記敘線索主要有以下幾類:
1.以人物為線索。有些記敘文,是按人物動作行為的變化、思想性格的發(fā)展、人生歷程的見聞來組織材料,把人物作為文章的線索。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廉頗、藺相如為線索,將完璧歸趙 、澠池相會 、廉藺交歡三件事串聯(lián)起來,突出藺相如的有勇有謀、顧全大局、寬厚待人以及廉頗的目光長遠、性格坦率、知錯就改,成功地塑造了藺相如和廉頗的形象。
又如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師》,文章以“我”的老師“蔡蕓芝”為線索,將七件事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塑造了一個慈愛、公平、偉大的老師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蔡老師的思念、尊重、熱愛之情。
2.以實物為線索。寫事的記敘文,尤其是寫幾件事的時候,用確定的實物為線索,可以將人和事都集中在它的周圍,以此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揭示主題。如莫泊桑的《項鏈》,故事講述了小公務(wù)員的妻子瑪?shù)贍柕聻閰⒓右淮瓮頃?,向朋友借了一串鉆石項鏈,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鏈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鏈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wù),她節(jié)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項鏈?zhǔn)羌俚??!俄楁湣凡捎昧艘晕飳懭说氖址?,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guān)系出發(fā),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
再比如,史鐵生的《老海棠樹》,是一篇懷念奶奶的文章。奶奶所有的活動都在海棠樹下,海棠樹不僅是線索,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抒發(fā)感情的媒介,是將生活片段有機串聯(lián)起來的“彩線”。
3.以事件為線索。通常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等幾部分,有些文章中的事件本身便是線索,如《鴻門宴》,全文以“鴻門宴”這一事件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貫穿三個部分。宴前,交代鴻門宴的由來——曹無傷告密、范增分析情況、項伯夜訪張良、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宴中,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jié)的高潮,包括“三起三落”——三起是指“范增數(shù)目項王”,暗示動手; 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樊噲闖入帳。 三落是指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項羽賜樊噲酒肉,賜座;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跑。宴后,劉邦脫身,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nèi)奸。層次清晰,線索分明,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4.以感情變化為線索。有一些記敘文沒有中心事件和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發(fā)展為線索來組織材料。
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就是以感情變化為線索貫穿全文的,文章的層次非常清晰:寫作緣起,紀(jì)念死者,喚醒庸人,牢記血債;劉和珍概況及遇害經(jīng)過;“三·一八慘案”的教訓(xùn)和意義。感情變化的過程是:悲痛──憤怒──理智思考。許廣平曾說: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淚,是用血淚寫出了心坎里的同聲一哭。寫記敘文時,如果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比較容易讓文章情節(jié)跌宕起伏,情感豐富。
5.以時間為線索。即把事情發(fā)展過程中比較明顯的時間寫出來,并敘述在此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內(nèi)容。
夏衍的報告文學(xué)《包身工》,敘述了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種種非人的待遇,以及帶工老板等人對他們殘忍的壓榨。這篇報告文學(xué)就是根據(jù)時間線索來組織材料,按時間順序?qū)懥恕鞍砉ぁ币惶斓纳睿核狞c一刻,包身工被迫起床的情狀,補敘包身工的來歷,交代包身工制度的背景;四點半后包身工吃粥的情景,交代雇傭包身工的原因并論及包身工制度的發(fā)展;五點鐘,包身工開始一天的勞作生活,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于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 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將到來。
6.以地點的轉(zhuǎn)移為線索。移步換景,地點的轉(zhuǎn)移就是敘事的線索。如《小橘燈》一文按地點的轉(zhuǎn)換,全文可分為四部分:敘述鄉(xiāng)公所樓上發(fā)生的事;敘述小姑娘家的情形;敘述回寓所后的交談;交代離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點為線索,井然有序。
又如《林黛玉進府》,林黛玉進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huán)境的線索:“棄舟登岸”后由東向西先后經(jīng)過“寧國府”——“榮國府”——“西邊角門”——“一射之地”——“垂花門”——“抄手游廊”——“穿堂”——“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三間廳”——“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通過描寫林黛玉第一次離開母家進入賈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來描寫賈家的一干人等與賈府的建筑結(jié)構(gòu)、房屋擺設(shè)、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
安排線索應(yīng)注意的問題是:(1)注意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必須有利于情節(jié)的展開,必須有助于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2)線索一經(jīng)確定,就要用它組織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3)線索的安排還要做到首尾呼應(yīng),使全文上下一貫,結(jié)構(gòu)嚴(yán)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文章的線索不止一條,比如《藥》這篇小說就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明線,寫華老栓夫婦買人血饅頭為兒子治病;一條是暗線,寫革命者夏瑜被捕入獄、獄中斗爭和英勇就義。但就我們寫簡單的記敘文來說,最好只確立一條線索,這樣寫出的文章更干凈利落,更能突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寫作時,我們需要提前確定以什么為線索來組織材料,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定,以便收到脈絡(luò)清晰、線索分明的效果。
【優(yōu)秀作文】
別了,童年的老屋
彭雪梅
暮夜,一盞一盞街燈在遠處連成了線,將天空染成黃色。站在窗前望著對面樓上一扇扇泛著柔光的窗口,涌動的思念把記憶勾勒成我心中的老屋,那個曾裝滿我整個童年的老屋。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的呵護下度過的。在我的記憶中,老屋在鄉(xiāng)村諸多的房屋中平凡得如同路邊的一株野草,但它卻盛著我兒時的夢想和美好的回憶。那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感觸,落寞中透著幾分驚喜,苦澀中透著一絲甜蜜。
老屋伴我走過的是貧窮,啟迪的卻是理想。冬天,我喜歡搬把椅子獨坐在老屋的窗前,任暖烘烘的陽光烘烤我的全身。閉上眼睛,思緒飛揚,我可以忘卻煩惱,我可以幻想未來。那一刻我是自由的使者,老屋是我忠實的守護者。夏天,外面酷熱難耐,老屋總會把涼爽的清風(fēng)請進來。打開木格的窗戶,屋里明亮清爽,透過窗戶,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盡收眼底。那時候的我,總會在每個黃昏將盡時,在院里仰起臉看著太陽一點一點地從山后消失,等待著黑暗一點一點地吞噬整片天地。然后,我便會一溜煙地竄回老屋里,央求姥姥給我講故事。
姥姥坐在炕頭,一邊納著鞋底,一邊輕輕地給我講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我總會感嘆童話的美好!感嘆是愛的力量讓王子和公主戰(zhàn)勝了邪惡贏得了幸福。童話的美好、現(xiàn)實的冷酷和生活的辛酸,輕輕地從姥姥口中飄出,讓我回味無窮。每當(dāng)講累了的時候,姥姥總是會慈祥地看著我,輕輕撫摸我的額頭。每到這時,我都會沉浸在離奇的故事和姥姥的愛撫中。
日子就這樣在姥姥的故事中一天又一天消逝。直到有一天,姥姥突然去了,她在我的生活中永遠地消失了。
后來,我被父母接到了縣城,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孤寂占據(jù)了我的心房。即使父母在身邊,我也找不到曾經(jīng)和姥姥在一起時的溫馨、快樂的感覺。此時的我,像一只孤雁,在空中獨飛。很快各式各樣的玩具填充了我所有的生活,從此,姥姥和她的故事以及老屋也在我的記憶里結(jié)上了蛛絲網(wǎng)。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流水似的時光所掩埋,但有一種情感卻永遠珍藏在兒時的記憶里。當(dāng)塵封的記憶被打開,美好的回憶便如同湖面上泛起的漣漪蕩漾在靈魂的深處。
春去春又來,花謝花又開。善講故事的姥姥走了,童年悄悄地走了,我久別的老屋,你還好嗎?
【作者系河北省武邑中學(xué)學(xué)生】
點評
這篇散文以“老屋”為線索組織材料,串起“兒時的夢想和美好的回憶”,居住在老屋的歡樂、姥姥講的童話故事、離開老屋的失落,等等。作者所回憶的童年生活、身邊的人、生活的環(huán)境,都是與老屋有關(guān)的,都鐫刻著作者對老屋深深的記憶,“老屋”如同一條紅線,串起了一顆顆晶瑩的珍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對親人的無盡思念。文章脈絡(luò)清晰,線索分明,意蘊深厚,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