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德
【摘 ?要】在廣大農村,大批青壯年男子紛紛外出打工,留下兒童、老人、婦女在家,這樣就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他們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社會的幫助,生活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缺陷,成績較之其他兒童均有很大差異,成了突出的問題。了解這一部分群體的生活狀況、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分析其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迫在眉睫。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學校教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為學生傳授各種知識、技能,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能面對未來社會種種挑戰(zhàn)、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堅強自信、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但大量的事實資料證明,當前孩子中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現(xiàn)就自己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多年的經驗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如下:
一、現(xiàn)狀分析及其原因
(一)個人因素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許多兒童也抱有許多幻想,希望將其變?yōu)楝F(xiàn)實,也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去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xù)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時,就產生了挫折感,多表現(xiàn)在學習、吃穿、玩具等方面。還有的孩子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的影響,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不能正確評價自己。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人們最早生活在家庭之中,兒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基礎是由家庭奠定的。但不良的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不同的危害。一部分家長過分“溺愛”使孩子養(yǎng)成自高自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F(xiàn)在的家庭多半是三口之家,全家托著一個“太陽”,整天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侍奉著,恐有閃失。洗腳水有奶奶端送,書包有爺爺奶奶整理,吃飯有人端,被子有人疊,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另一部分家長管教過嚴,期望過高,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家長總覺得一個孩子,一定要讓他學好,想方設法為孩子請家教、找補習班,制訂各種培訓計劃,購買各種教輔資料,制定過高的目標。還有個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容易使孩子產生對抗情緒或自卑心理,養(yǎng)成不好的品性。
(三)教師因素
首先,教師不正確的教育思想、不端正的教學態(tài)度、不健全的人格、不良的情緒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其次,教師教育方法不得當,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疲勞,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教師心理不健康,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以素質教育、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內化”原理為指導,心理學基礎知識告訴我們:內因決定外因,外因反過來推動內因,內因與外因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個性心理通過心理過程在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心理過程受個性心理的制約和影響。按照心理學的分類,興趣屬于心理過程,是內因。能力屬于個性心理特征,是外因。所以我們從激發(fā)興趣入手,關鍵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這個內因。
二、學校采取的對策
(一)建章立制,明確責任,使學校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井然有序
留守兒童本身就是一“三缺”群體——生活上缺少照顧、行為上缺乏管理、學習上缺少指導,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對他們的管理極其困難,往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進行思想教育卻收獲無幾。久而久之,教師就會失去信心。因此,一開始學校就把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來抓,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大力開展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學校通過“六一”、國慶、元旦等節(jié)日開展大型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品質,能夠促成學生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特長,適應多種需要。
(三)開展特色活動,使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更加豐富多彩
1.開展“親子”活動,享受家庭溫暖。
(1)為了補償親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關愛,我們設計了模擬家庭活動。即每位參研教師認領幾個留守兒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給予照料和關心,并在節(jié)假日、學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們帶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照顧他們,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得到親情般的關懷。(2)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品德較好的學生與一名留守學生結成對子,視為兄弟姐妹,在生活學習中互相幫助。(3)為了讓留守兒童每周至少有一次與外出父母交流的機會,學校安排每班每周上一節(jié)親情教育課,并將親情課的具體時間通知給家長。留守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校訊通分批給家長打電話,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的工作、生活和身體狀況,與家長親切交流。
2.舉辦家長學校。
祖輩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主力軍,可他們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難以適應現(xiàn)代孩子的教育。為了提高他們的素質,學校每學期舉辦家長學校,對他們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引導家長逐步接受新的觀念和方法,能夠了解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與教育,從而更好地履行監(jiān)護人的責任。
3.開展班隊活動。
定期開展以親情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活動,通過真情體驗感悟親情,激發(fā)學生愛的情感,豐富情感積淀,把親情回報付諸實踐。如:利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教師節(jié),有意識地進行感恩教育,我們要多渠道引導留守兒童理解父母的艱辛,感受家庭學校、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愛,讓他們用感恩的心去過濾不安、消融許多抱怨與不快、抵制許多毒害和侵蝕,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覺糾正自己在思想、行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圖報,與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
4.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學校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配備心理建康咨詢室專兼職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及時發(fā)現(xiàn)和矯正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一方喪偶而另一方也外出打工,把子女寄養(yǎng)在祖輩﹑父母親友或遠房親戚家里的孩子。小學生原本活潑、好動,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心,但因其年齡小,又是留守兒童,沒有家長監(jiān)督輔導,沒有人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做法也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外地打工的父母有時間就囑咐孩子聽話,逐漸就養(yǎng)成了對監(jiān)管人的依賴,上學對教師的依賴。
久而久之,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都被扼殺了。所以,在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識、能力、品格、方法、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guī)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fā),心理得不到健康發(fā)展,能力、方法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
只有走課程改革之路,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切實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關注留守兒童,才能調動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才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真正做到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發(fā)展。在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農村留守兒童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和策略上進行探索,并不斷加以改進,腳踏實地,從我們的專業(yè)角度,選擇當?shù)氐牧羰貎和后w,帶孩子走出一條適合他們成長的教育之路。時間不多,還有后續(xù)的問題,我們不可能一下解決,但是我們打開了一扇創(chuàng)新之門。
三、結語
總之,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行之有效的解決。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祖國的未來棟梁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奉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