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對學生來說,情感和審美既是他們全面發(fā)展中無可或缺的“必需品”,又是他們健康成長中不容忽視的“營養(yǎng)品”。語文學科及其教學活動融“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創(chuàng)造美”等眾多情美元素于一體,對于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美上的和諧發(fā)展,具有絕無僅有的塑造功能和無可比擬的促進優(yōu)勢。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鋪路工程,這也是啟智益能和情美培育的原始黃金時期。充分借助語文課程這一有效載體,積極開展小學生的情感和審美教育活動,這正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德善之舉。下面就此談幾點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一、學習優(yōu)美詞句,引領學生品味語言美
語言文字是語文學科的依托和寄所。漢語言文字不僅優(yōu)美生動、精深博大,而且表情達意既精準又細膩。凡是編入基礎教材中的“例子”作品,更是集典范性、生動性、藝術性、情感性和特色性于一體,無論從表現形式還是內涵思想抑或音律和諧上來說,都是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和審美培育優(yōu)質資源。以古詩詞為例,不僅字詞凝煉、內涵豐富,而且情趣頗豐、音蘊優(yōu)美。五言絕句《登鸛雀樓》,傳遞一種“登高望遠”的優(yōu)美意蘊;辛棄疾的詞作《清平樂·村居》,讀起來長短不一、音律雅致,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無論字詞內容還是音律形式,都給人以十足的美感。
二、研析人物言行,引領學生感知形象美
“人既是美的發(fā)現者,又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更是美的核心所在?!闭Z文教材中刻畫了不同人群、不同性情、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個性化人物,但是從他們的言行所為和內在情感等方面,都集中地體現了不同特質的形象美。比如,“代父出征、忠心報國、智勇雙全”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勤學苦練、不畏強敵、舍身救母”的沉香,“為民造福、勇打龍子、以弱勝強”的哪吒,“善于觀察、執(zhí)著堅定、終有成就”的法布爾,“勇斗病魔、關愛他人、不屈不撓”的小恩科西,“牢記重托、忍辱負重、發(fā)憤寫作”的司馬遷、“心地善良、機智勇敢、舍己為民”的嫦娥,“勤于學習、渴望光明、熱愛生命”的海倫·凱勒等,認真解析其所言所行和所思所想,都充滿著正強化的情美能量。
三、創(chuàng)設恰當情境,引領學生感受意境美
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意境既有顯性美又有隱性美。由于心智發(fā)育的規(guī)律性,小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感悟力不夠,對于隱寓其中的各種意境之美也就難以體會到位。正因為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如表情范讀、配樂朗誦、看圖描述、多媒體呈現、自主體驗等,努力創(chuàng)設恰當的良好情境,在以情激情、以情傳情、以情化情中,把語文教學轉化為一種更加完美的活動,提高教學的境界。以《詹天佑》的學習為例,小學生通過自讀體悟和圖文互動,能夠讀懂“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豎井鑿進法”,卻對“人”字形線路設計難以搞懂。筆者在“憤啟悱發(fā)”之際,借助多媒體展示了它的設計圖案和火車暢通視頻,小學生從中切實地感悟到了主人公的智慧美和精神美。
四、解析引領濡染,引領學生體悟情感美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歷史上的許多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而不朽,既有語言文字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們內中蘊藏著擁有無限活力的情感力量,在涵養(yǎng)并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審美。比如,《愛如茉莉》中流動著的夫妻關愛和家庭和睦美,《船長》中傳遞了恪盡職守和舍己救人的精神力量美,《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中顯現了憂國憂民和至死不忘祖國的情感力量美,《輪椅上的霍金》中透露著潛心科研、因愛而生的科學品質美,《牛郎織女》中洋溢著向往自由、至死不渝的男女情愛美,還有許多托物言志和借情抒情作品中的情美意美等等,都需要我們通過作品解析、有效引領和熏陶濡染,讓學生從激發(fā)共鳴、拓展情思中獲取教益和啟迪。
五、拓展延伸活動,引領學生獲取創(chuàng)意美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能動性,其中包含了眾多可以發(fā)揮的因素。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迎合小學生“求趣、求異、求新、求動”的活潑心態(tài),引領他們在課堂教學和拓展延伸中把所學知識進行遷移與內化,從中獲取“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素,不斷促進小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比如,在教學《負荊請罪》后,筆者要求學生課后開展課本劇創(chuàng)作與表演活動,然后就其中的“人物形象”寫一寫各自的實踐感悟。有小學生在創(chuàng)演互動和讀寫活動中認為:“深明大義”用在廉頗比用在藺相如更合適一些。理由在于——后者只知道“忍讓”,卻沒有以趙國根本利益為重主動作出解釋;而前者得知錯誤后即刻“負荊請罪”,就是因為“深明大義”。這難道不是一種“創(chuàng)造”嗎?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及其教學活動中蘊藏著豐富多元的“蕓蕓眾美”。教師善于引導學生認真品味、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眾美”元素,這既是語文活動的應有之義,也是引領并推動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舉措。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常州路小學(2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