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鵬菲
摘要:近年來,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居民收入水平差異逐年遞增,從而導致其消費行為、消費理念出現多元化、差異化趨勢。部分消費者依然遵循以往消費習慣,講究以購買實用商品為主,追求理性消費與節(jié)約消費,部分消費者在新潮流的帶領下追求享受物質,購買具有消費品味的商品。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導致消費需求逐漸兩極化趨勢,市場消費動向被一些消費觀念所影響。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tài);消費驅動;經濟學
一、經濟新常態(tài)下消費驅動因素
(一)理性消費因素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高,其消費水平也出現遞增趨勢,且對商品價格跌漲幅度也具備一定承受能力,多數居民在選擇商品時已經極為理智,逐漸消失雷同消費現象,并呈現多元化消費發(fā)展趨勢,不在重現出以往的盲目跟風消費行為與攀比消費行為。同時,消費水平也逐漸出現差異化趨勢,人們的消費主流基本由需求所引導。這種消費行為占據消費市場的首要因素之一,主要體現于中等消費水平的人民,他們是增長消費需求的主要力量,他們具有穩(wěn)定的收入,且基本滿足日常消費需求,消費時較為理性,且收入相對不低。
(二)觀望消費因素
對于普通居民來說,通貨膨脹則意味著縮水自身經濟實力,因此,當居民面臨通貨膨脹時,往往會轉變自身消費行為與投資理念,以此減少經濟實力縮水的可能性。為了讓經濟穩(wěn)定下來,居民往往會從娛樂、購物、餐飲方面較為節(jié)約,從而導致此類行業(yè)收入呈現不穩(wěn)定趨勢。收入與支出不成正比時往往會讓人們做出小心購買商品的謹慎心理,更為注重于物品的性價比,重視更為實惠的物品進行購買,從而導致中端消費市場發(fā)展較為穩(wěn)定。在消費者面對現實經濟時,會有一定程度品牌消費水準的降低與溢價意義等品牌的降低。
(三)謹慎消費因素
消費者謹慎消費行為主要由于未來收入不穩(wěn)定,從而更為注重消費行為的頻率與消費品價格的增跌。形成謹慎消費行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居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沒有穩(wěn)定的預期收入。另一方面是由于居民對預期消費十分擔憂。在醫(yī)療、失業(yè)保險、房價增長、養(yǎng)老等超出預期消費時,人們往往會增強消費謹慎行為。此外,以往居民的消費理念極大程度影響居民消費行為,并被這種消費理念所支配,人們認為消費應“收支相抵、略有結余”,而不是“寅吃卯糧”因此人們的收入空間則為消費限度空間。居民極少會出現從超前消費與負債消費行為,不贊同將明天的收入在今天消費,更為贊同“節(jié)儉當前、聚財預后”,更為注重長遠的持久消費能力,一旦居民出現收入結余現象,會出現儲存行為,并將其作為日后治病、購房、養(yǎng)老等消費支出。
二、經濟新常態(tài)下消費驅動的引導作用
(一)增強商品針對性
我國是一個具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從而居民消費水平也不盡相同,由于家庭收入、年齡、生活習慣、地域差異等不同因素而產生的消費多樣化因素。在此情況下,各大企業(yè)不僅要迎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還需激勵鞏固自身市場經濟地位,同時也是滿足消費者消費差異化的表現。企業(yè)想要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便需提升自身企業(yè)品牌信譽度,進而增強消費者對企業(yè)的滿意度,帶給消費者產品用后的體驗感與服務感,形成具備強力競爭實力的企業(yè)。很多企業(yè)為了成功,將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作為主要發(fā)展目標。因此,企業(yè)需積極考慮消費者消費因素,由此實施更具備針對性的商品,并在汲取消費者意見后進一步完善產品內容。
(二)引導消費者消費行為
從當前居民消費水平來看,可分為三方面促進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其一,高水平消費。想要促使此類居民消費一些文化、大件物品、旅游等方面,需要豐富的消費內容,并引導消費者消費理念,提升消費者個人品味,給予消費者更高的服務質量,從而達到促進商品銷售目的。其二,中等水平消費。此類消費主要以提升消費者心理預期與穩(wěn)定消費者收入水平為主,首先需要增強社會保障、住房預期、醫(yī)療等相關支出規(guī)劃,讓居民具有更為明朗的消費視域,從而增強消費者心理支付預期,強化消費者當期消費行為。其次,增強商品宣傳力度,改變消費者對原有價格預期計劃,讓居民對價格上升與價格下降幅度具有充分認知,以此安排合理消費計劃。其三,低水平消費,此類消費者的消費購買行為可有效促進整體消費,在此情況下政府可有限對其群體進行補貼,由此調整居民收入合理分配,在增強此類群體補貼時,可優(yōu)先考慮補貼下崗工人、失業(yè)工人力度、保障此類群體最低消費水準,增強建設社會消費保障。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新常態(tài)背景下村民的消費驅動力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部分較為富裕的村民往往消費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礙及盲目性,雖然此類群體經濟水平尚可,但消費觀念與消費待遇與城市居民存在一定差異。例如村民城市購房、子女城市讀書等往往遭受阻礙。同時,由于農村市場經濟環(huán)境發(fā)展較慢,從而部分農民消費水平受到限制,多數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民消費水平和自身經濟實力并不協調。面對此類消費群體,需積極引導消費行為,改善當地消費環(huán)境,增強建設農村電網、廣播電視、醫(yī)療網點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tài)背景下不同群體的消費驅動主要由理性消費因素、觀望消費因素謹慎消費因素所引起。雖然我國不同群體消費特征與消費結構逐年發(fā)生變化,但每一次升級消費過程中都會有購買力水平的提升,且消費周期短、消費檔次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齊建國.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語境解析[J].西部論壇,2015,25(01):51-59.
[2]任保平,段雨晨.關于經濟新常態(tài)研究的評述[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7(02):14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