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摘 ? ?要】寓言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一個精彩的、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可以讓學生理解人生哲理,提高自身素質。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寓言閱讀教學,精心研究寓言閱讀教學的設計,通過提高寓言閱讀教學的質量效率,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以及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寓言閱讀教學 ?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080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寓言故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簡單、通俗易懂、具有條理性的寓言知曉知識,知道人生哲理,培養(yǎng)想象力。從表層上看寓言閱讀教學是十分簡單的,寓言故事通俗易懂且具有趣味性,在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內容,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寓言閱讀教學不僅需要學生理解故事的整體內容,還要讓學生學會歸納中心思想以及領悟到寓言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小學寓言閱讀教學也是一塊比較難的教學模塊,語文教師需要細心探討寓言閱讀教學設計,提高其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得。本文將探討小學語文教師在寓言閱讀教學中的設計方法。
一、教會學生認識寓言中的字詞
小學語文教師教會學生認識寓言故事中存在的生僻字詞是學生學習寓言閱讀的基礎,如果學生不知曉字詞的讀法以及意思,在通篇閱讀故事時就無法暢讀以及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寓言時需要先找出學生可能不認識的字詞,告訴學生生僻字的讀音以及意義或者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學習,但是有時候教師認為學生可能認識的字詞而學生卻不認識,這時候就需要學生自己告訴教師哪些字詞是不認識的,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提問,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知識盲區(qū),學生一一舉手說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再為學生解答問題,寓言閱讀效率自然就會提升。
例如《揠苗助長》中的“揠”讀“yà”意思是拔起,《邯鄲學步》中的“邯鄲”讀“hán dān”,邯鄲是指邯鄲人,“躊躇滿志”讀“chóu chú mǎn zhì”意思是“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滿意”,“磕磕絆絆”讀“kē kē bàn bàn”意思是“因路不平坦或腿腳有毛病而走路不方便”,這些字詞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教師最先應該將其提出來解釋讓學生提前認識,在接下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當中他們會感覺輕松很多。寓言閱讀中還有許多的四字成語,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找出四字成語,然后再補充學生沒有找到的成語并為學生解釋成語的意思讓學生掌握運用成語。
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寓言故事的內容
學生從小就接觸故事,對于故事這種題材并不是很陌生,所以他們集中注意力閱讀一遍故事內容之后會很快就能理解故事情節(jié)。小學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通篇閱讀完寓言故事后讓學生關上書本憑借大概的記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一篇寓言故事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講述內容了解學生對什么方面理解不正確,在后面的教學中針對學生錯誤理解或薄弱理解的地方加強講解,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此外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復述做簡單的點評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夸獎,自然就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文收尾處,小學語文教師讓學生再一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寓言故事內容,這樣做一是教師從中可以知道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理解故事情節(jié),二是幫助學生加深鞏固寓言故事的記憶。語文教師這樣做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還鞏固了學生的記憶。
三、讓學生學會歸納中心思想
每一則寓言故事都向學生傳達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學習寓言故事不僅僅是需要從寓言故事中認識生僻的字詞、成語,還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對于歸納其中的道理,教師最初是直接歸納后告訴學生,但是教師的責任并不是授之以魚而不授之以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寓言閱讀教學中需要逐漸傳授學生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歸納故事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師讓學生先自己歸納中心思想,然后自己對學生歸納的結果做出正確的評價。這樣讓學生自己歸納中心思想,學生才能體會理解到故事所飽含的人生哲理以及意義。
四、適當增加情景,讓學生想象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寓言故事都是作者想象的虛擬的不存在的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以及結局都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將寓言故事的情節(jié)或者是結果稍作修改,然后讓學生自己想象接下來會發(fā)生的情節(jié)以及結局,可以增添學生對學習寓言閱讀的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小學語文教師讓學生閱讀《烏鴉喝水》這一寓言故事時可以增加一些情景,瓶子里的水在瓶子的底部很少,瓶子的旁邊有一些石頭,另一邊有一根吸管,然后教師讓學生思考烏鴉是選擇用石頭填滿瓶子讓水溢出來后喝還是選擇將吸管插入瓶子里喝。學生如果選擇用吸管吸水喝,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烏鴉這樣做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然后教師再一次改變劇本,讓學生思考在石頭不夠多無法使瓶子里的水溢出,吸管不夠長,無法吸到水的情況下,烏鴉又會如何做?教師讓學生自己改變內容,然后思考在不同情節(jié)下的不同解決方法。教師通過自己改變劇情或者是讓學生自己改變劇情,然后讓學生思考解決方法,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想象,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應變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全面發(fā)展,改變書呆子的現象。
五、教師擴展同類寓言故事,增加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有許多不同的寫作手法,如擬人、對比等寫作手法,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掌握寓言故事寫作手法可以舉例擴展同類寫作手法的寓言故事。例如《陶罐與鐵罐》一則就是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將陶罐與鐵罐進行對比從而表達出每一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既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同時尊重別人的道理。教師在講完這一則寓言故事后再講《螞蟻與屎殼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將兩者事物經行對比從而表達出道理。教師通過擴展寓言故事,豐富了課堂內容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
小學語文寓言閱讀教學看似容易,實則不然,學生不僅需要通過學習寓言故事認識生僻字詞成語,還需要學習歸納中心思想、寫作手法以及明白寓言故事所要表達的人生哲理。小學語文寓言閱讀教學既是重要部分也是難度高的部分,教師有必要細心研究寓言閱讀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蘆萬太.淺談小學語文中寓言的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6):61.
[2]李曉燕.寓言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