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琴
摘要:整本書閱讀能夠促使學生在閱讀探索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與答疑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本文簡要概述了“整本書閱讀”以及“閱讀導讀”的相關概念,分析高中生目前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闡述這種閱讀方式的意義,并提出閱讀導讀的相關實踐教學策略,以期為后續(xù)導讀方向的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淺薄的理論研究資料。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閱讀導讀
一、相關概念概述
(1)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通常指的是選擇內容完整且具備思想邏輯體系的書籍讓學生自主閱讀、積極探索,通過整本書的閱讀來培育良好的閱讀興趣以及習慣,掌握合適的閱讀方式及技巧,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整本書閱讀相較于碎片化閱讀和節(jié)選閱讀,耗費的時間更長,不利于課堂教學操作,對教師與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但這種閱讀方式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思維與邏輯架構,拓寬視野,也能夠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
(2)閱讀導讀
“導讀教學”這一概念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提出,相較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更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引導答疑為主,學生則循導學讀,通過自主閱讀學習來培養(yǎng)自身的閱讀能力、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充分發(fā)揮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導讀教學在師生間構建了良好的交流互動關系,重視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學思結合,是一種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創(chuàng)見精神的教學方式。
二、高中生整本書閱讀的導讀現(xiàn)狀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在其中只是扮演引導的角色,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探索求知,因此十分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耐性?,F(xiàn)代化教育倡導培養(yǎng)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創(chuàng)新的高素質人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視,“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也逐漸落實下來。但目前許多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仍較為低下,過分依賴于老師的授課教學,成為整本書閱讀中導讀教學發(fā)展的桎梏。
(2)課堂缺乏多樣化導讀方式
導讀是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導讀過程中必須激發(fā)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引發(fā)他們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并設定合理的閱讀目標與任務,以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形式豐富多樣、寓教于樂的多樣化導讀方式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對于整本書閱讀的導讀通常局限于課本上以文字和問題探究為主的導讀方式,雖然十分嚴謹客觀,但也缺乏了趣味性。因此在導讀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向同學們展示相關的影視作品、圖片、漫畫等,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高中階段整本書閱讀導讀的意義
(1)有助于學生提高核心素養(yǎng)
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讀物,對于培育他們的思想品格以及核心素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整本書閱讀在語言建構及運用、思維發(fā)展及提升、審美鑒賞及創(chuàng)作、文化傳承及發(fā)展等方面均有所幫助。而導讀通常則是以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同學們的深入思考,讓他們在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能夠全面地提升綜合素質,對于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綜合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讓他們通過閱讀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全面提升綜合能力。
(2)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葉圣陶先生對于整本書閱讀這一閱讀方式向來推崇備至,認為閱讀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過程。在閱讀優(yōu)秀書籍時,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求知是感受書中思想文化和邏輯體系的不二法門,因此導讀是不可或缺的。優(yōu)秀的導讀能夠引人入勝,充分激發(fā)閱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探索書中的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
(3)有助于學生傳承優(yōu)秀文化
書籍是傳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和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感受到前人的智慧結晶和思想情感。例如孔子的《論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老舍的《家》等重要的中國文學作品,均滲透著中國文化的思想與精神,成為現(xiàn)代與以往各個朝代相互連接的重要橋梁。但有時對于一些經(jīng)典文學著作,學生可能難以使理解書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導讀來引導他們開展閱讀,以背景介紹、精品導讀、問題探究等形式讓他們對傳統(tǒng)文學作品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有助于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四、閱讀導讀的實踐策略
(1)學貴有疑,以疑導讀
設置問題來引導引導學生開展思考是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學者陳憲章曾提出“學貴有疑”的思想,這一思想在長期的教學中也得到了論證,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閱讀導讀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不囿于現(xiàn)有的答案與解讀,積極主動地開展思考,以疑導讀,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開展思考,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
(2)學思結合,以讀助思
在閱讀中,學生的思考與理解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單純的吟誦和默讀,缺乏思考的閱讀是效率低下的,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探究,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書中的思想內涵與情感表達。例如錢夢龍先生提出的示錯法與七嘴八舌議論法,通過錯誤的問題與各抒己見的開放式問題來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充分抒發(fā)自己的意見與認識,在討論與思考中加深對書籍內容的理解。
(3)學練結合,寓練于讀
練習是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通過練習能夠有效得知教學效果,有的放矢地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引導和糾正。因此,必須在閱讀教學中貫穿有邏輯有規(guī)律的訓練,以多種訓練方式來鞏固教學成果。例如讓學生總結文章中對事物的描寫手法和描寫特點,并仿照一種描寫手法進行簡短的創(chuàng)作,在長此以往的實踐訓練中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與寫作能力。
(4)制定目標,計劃閱讀
閱讀的書目、計劃、目標都是需要經(jīng)過合理制定的,閱讀的書籍過于淺顯易懂則難以有所收獲,過于晦澀難懂又難以理解與堅持,每天的閱讀量過少無法促進思考,過多則容易出現(xiàn)“貪多嚼不爛”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導讀過程中必須引導同學們閱讀優(yōu)秀的讀物,制定合理的每日閱讀計劃與閱讀任務,讓他們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閱讀,受到優(yōu)秀文化作品的熏陶,在閱讀思考中健全人格、提升綜合素質。
(5)豐富形式,激發(fā)興趣
依托于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新媒體技術,導讀的形式也能夠日益豐富。相較于傳統(tǒng)的文字形式導讀來說,影視視頻、圖片、音樂等形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現(xiàn)代化的導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的科學技術與資源,不斷豐富導讀的形式,引導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五、結語
“導讀”是學生開展閱讀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與閱讀過程息息相關,優(yōu)秀的導讀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究,同時為閱讀制定合理的目標與計劃,有序安排閱讀工作。本文從整本書的閱讀導讀入手,結合前人的研究經(jīng)驗與自身教學實踐總結歸納了一些淺薄的觀點。閱讀導讀的研究尚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與實踐不斷充實和完善,希望本文能夠為后續(xù)的相關教學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余春梅.基于整本書閱讀的高中語文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
[2]鮑國富.在學生問題創(chuàng)設實踐中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思維層次——以七年級上冊《西游記》為例[J].名師在線,2019(24).
[3]施云鋒.巧借名著導讀推進整本書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23).
[4]江琳.以《<紅樓夢>導讀》為例淺談高中名著閱讀教學[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