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利
形式豐富多彩,內容生動有趣的插圖,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課文配有插圖,可以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形象化,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彌補文字表達的不足,起到圖文互補的作用。教學中如能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恰當?shù)闹笇W生細致觀察、體會和分析這些插圖,就能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訓練。
一、利用插圖,訓練觀察。
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學時,教師可憑借插圖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如教第八冊《頤和園》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從而明確觀察事物的方式:
1、按照順序,即邊走邊觀察,走一處觀察一處,使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把每個觀察點的轉換方位弄明白,原文寫道:“離公園大門不遠,有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向湖中的小島走去。”落實到插圖上,這樣,給人留下一幅完照整的畫面。
2、突出重點、特點,抓住了“橋洞多”、“小獅子多”的十七孔橋的特點具體來寫。
3、注意感受,如“公園又大又美麗”等。
二、利用插圖,理解內容。
學生閱讀課文時,文章中的有些語言文字障礙,可利用插圖直觀性來幫助理解。如《在艱苦的歲月里》有這么兩句話:“小紅軍聽著笛聲,出神地望著遠方。他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其中“出神”一詞和第二句話的意義較難理解,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插圖,“通過小紅軍的動作和神態(tài)領會”出神的意思,通過畫面所表現(xiàn)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會第二句的含義。再如《威尼斯的小艇》,學生對威尼斯這個水上城市是陌生的,通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就會認識這個水上城市,了解到小艇是該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還會認識船夫嫻熟的駕駛技術和居民的生活習慣,至此,全文也理解了。
三、利用插圖,展開想象。
插圖雖富于直觀性,但畢竟是靜止的。因而對照課文,就往往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的余地。教學時,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教《列寧和衛(wèi)兵》總結課文時,再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三個人物的神態(tài),想象他們分別說些什么?尤其注意那位來開會的同志,啟發(fā)學生思考:文中寫到他的只有一句話:“生氣地嚷……”但是畫面上的他確面帶微笑,這究竟是為什么?他在想什么?可能會怎么說?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使學生更深刻領會列寧模范遵守紀律的意義。再如第三冊《溫暖》、第七冊《繁星》等課文的插圖,都能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感覺,他們對深化主題的認識具有同樣的作用,教學時不容忽視。
四、利用插圖,領悟主題。
課文插圖一般與反映課文的中心思想關系密切,利用好插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如第九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記敘了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戰(zhàn)斗中舍身炸暗堡的事跡,頌揚了他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不惜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根據這一主題,課文設計了一幅展現(xiàn)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拉導火索的壯烈場面的特寫式插圖。通過觀察這幅插圖,學生必然會被董存瑞英勇獻身的高大形象深深感動,而這正是本文的主題思想之所在。
五、利用插圖,練習表達。
插圖是教材內容的形象表現(xiàn),它為發(fā)展學生語言,訓練表達技能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教學時可以多練習。
1、看圖復述。如教第七冊《三味書屋》,就可以引導學生先看書屋“正中”墻上掛的古畫,接著看畫的正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張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然后學生的書桌分列“四面”,最后看“東北角”的那張魯迅用過的書桌。即按由中間到四周的順序,邊看圖邊復述課文里描寫書屋的樣子的內容,既達到了憑借插圖,復述起來又有條不紊,并且生動具體,也達到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口頭語言能力的目的。
2、據圖練寫。如第十一冊《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潛伏的環(huán)境和火勢以及被火包圍所表現(xiàn)的神態(tài),都在插圖中描繪了出來。教學本課后,可以指導學生根據畫面內容,以表現(xiàn)邱少云被烈火燒身高尚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為中心。圍繞邱少云被烈火燒身時的情景,練寫一段短文。此外,學習配有插圖的古詩時,也可以根據古詩的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詩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寫出畫面的景物,描述詩中所蘊含的意境。以上練寫,不僅能使學生加深理解課文,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總之,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課文插圖,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既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水平。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根據訓練重點,重視插圖的教學,爭取最佳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