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華
拓展教學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模式,以完成課堂教學內(nèi)容、延伸知識、提高學生素養(yǎng)為目的。雖說城鄉(xiāng)差距日漸縮小,但農(nóng)村孩子的認知水平等非智力因素較城鎮(zhèn)孩子依然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拓展課堂的有效進行成了影響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
語文課標中指出: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科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隨著課改的深入,課程資源不斷豐富,課堂日益鮮活,談到課堂的溫度和深度,必不可少的便是課堂拓展,沒有拓展,課堂便缺少靈魂,因此,有效的課堂拓展使課堂更生動、更有深度、更有溫度。
農(nóng)村偏遠地區(qū)的教學仍存在很多滯礙,表現(xiàn)為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不足、閱讀量不豐富,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思維的敏捷性等都存在著與城鎮(zhèn)孩子不可比擬的短板,學生家長大多由于文化程度和閱歷的有限,對孩子言傳身教或輔導的起點層次都較低。鑒于此,在農(nóng)村有效拓展語文課堂教學就非常必要。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加以實施。課前預習,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相關信息,閱讀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課中拓展一些與文本相關的內(nèi)容;課后依據(jù)對課堂范文學習的收獲,向?qū)W生推薦同類題材或表現(xiàn)手法相近的名家名篇。
一、準確把握拓展時間,優(yōu)化課堂結構
(一)需填補文本空白時
語文課堂拓展既是預設的,也是生成的。抓準最有利于文本分析、最有助于思考、最需要拓展的時機進行拓展,千萬不能把課堂變成死氣沉沉的照本宣科。一部分課文在文中或文末有一定的空白讓學生借助想象填補空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如《窮人》一文中,課文以漁夫和桑娜的對話結尾,漁夫看到西蒙的兩個孩子后會想些什么?他們一家的生活將會怎么樣?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學生來填補空白,而教師可以在此時對當時俄國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簡單拓展。
(二)學習興趣不濃厚時
語文課本內(nèi)容設計的范圍比較廣,當學生理解力跟不上、想象不足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會迅速下降,此時進行恰如其分地拓展會激發(fā)學習欲,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栋颜坡暦纸o她一半》一文中提到孫晉芳球技高超,能化險為夷,“如果說向她飛來的球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那么,從她手里飛走的球已經(jīng)變成一縷裊裊青煙……”此時插入球賽小視頻,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球場的激烈,抽象的句子形象化,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會帶著自己的驚嘆和疑問學習下文,課堂自然高效。
二、合理地拓展內(nèi)容,增強課堂深度
(一)完善背景,形成初步認知
把握好課堂中拓展的寬度和廣度,選取最優(yōu)拓展方式,才能使拓展有效促進語文教學。
如果單純從解讀文本出發(fā),學生很難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理解深層含義。因此,首先要拓展文本相關的背景資料,以開闊視野,輔助學生進入閱讀情境,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這些背景資料通常涉及“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機”等,部分影響較大的作者和作品還要了解其價值和意義。
(二)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利用導入進行趣味性拓展,設計出適合學情和文本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抓關鍵詞,深入文本主旨
抓關鍵詞句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和措施,既能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又能提高文章主旨的把握率。依舊以《窮人》為例,文中有這樣一句情景描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此處教師應提醒學生抓關鍵字,比較“一張帆”“一張破帆”“補一張破帆”,兩個勤勞簡樸的窮人就浮現(xiàn)在了大家眼前。
(四)升華主題,增加課堂深度
升華主題最有效的方法是“由點及面”。選擇相同或相似主題的文本,指導學生比較、分析、對照、思考、討論,作出歸納和評析性的拓展,學生會更容易地領會每一部作品的主題,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達到升華主題的目的。課文《歲寒三友》中梅、竹、松歷來被文人雅客們稱頌,它們所象征的不僅僅是詩人的高尚品格,更是民族氣節(jié)和中華魂的體現(xiàn)。講梅時可拓展毛澤東、盧梅坡、王安石等寫梅的絕倫之筆,也可提到史可法的故事;在講竹時可了解鄭燮;講松時可談到陳毅,這樣的拓展可使學生的認識更深刻,理解更透徹,知識面也隨之拓寬。
三、巧妙的拓展方式,使課堂更有溫度
(一)小組合作,分享式
合作學習是課堂中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實現(xiàn)共同提高。合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一個小組4~6人,當大家的疑惑得以解決,知識也在分享。
(二)多媒體資源,感官式
有目的、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資源,是課堂拓展的另一種有效形式。隨著信息化的深入,多媒體很好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踐表明,直觀性的文本如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比單一呈現(xiàn)的文本更具有感官刺激性,能較好地呈現(xiàn)教學的內(nèi)容,促使學生產(chǎn)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沖動。
(三)師生互動,引導式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是師生互動過程中隨機產(chǎn)生的,這種隨機增加了課堂的不確定性因素。為此,教師若置若罔聞,課堂就沒有了溫度,也就談不上高效,不利于學生綜合品質(zhì)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課堂應有“韌性”和“彈性”,無論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引導式的師生互動性拓展,都使課堂具有了創(chuàng)新品質(zhì)。
總之,課堂拓展是圍繞文本而展開的系列活動,與文本是一個整體。方式可變,內(nèi)容可變,但主旨不能變。尤其是在農(nóng)村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根據(jù)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和基本學情,靈活有效地進行拓展,既立足課文,又跳出課文,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