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浮舟
2017與2018,我在河西走廊,度過了兩個冬天。
“甘州,張掖。中府。開元戶五千四十。鄉(xiāng)一十七?!?/p>
張掖的雪是溫柔的。
我只見過一次,是在二度與它離別的夜晚。去火車站的出租車上,窗外脈脈撒下碎雪。一個人拖著行李箱站在馬路邊,交通信號燈的紅與綠變換跳躍,暖黃色的車燈與落雪細(xì)膩鋪開,一地柔光。呵氣成霜的冬夜,火車站外不過幾個行人,車輪在地面碾出長長的痕跡,我搓著手望了半晌,回頭,“張掖站”三個鮮紅燈字在雪里默默亮著,隔著風(fēng)和雪,一種篤定而軟和的靜謐。
一座小小的城,臥在寒冷的高原上。
去年一月,雪滿長安道。在帶了些濕氣的陰冷中,我在傍晚燈火漸升的西安獨自坐上途停張掖的火車,冬夜的列車空曠而明亮??粗噹狻耙翆帯眱蓚€暗紅漆字,恍然,原來這列火車將用漫漫三個寒冷日夜從燈火簇錦的古長安城始,一路駛向遙遠(yuǎn)高原上的北疆。
火車上的夜晚是難得的奇妙時刻。熄燈后歪在窗邊,看著鐵軌外荒寒的路燈透過粗糙的布簾縫隙投在地面。我將額頭抵住冰冷堅硬的玻璃,看著一嶺一嶺的積雪與燈光,就在哐當(dāng)哐當(dāng)?shù)幕疖囘\行聲中遠(yuǎn)去了。
至今仍然懷念那個夜晚,偶爾列車中途停站,鐵軌旁是深夜的人家,我甚而看見暗黃的窗里一位做飯的母親。在這樣沉默而神奇的一瞬,我們的時空是這樣短暫交錯過的。
黑夜是畫在絹布上的河流,清晰而緩慢地流動。而在那樣篤定且不可逆的脈絡(luò)跳動中,我依稀能聽清報站的女聲。過了隴西再過麥積又到?jīng)鲋?,天氣預(yù)報不停切換,猶如一個低矮而霧氣流動的夢境。
搭著夢境中的列車,無言的乘客都是古老王國曾經(jīng)羈旅的魂魄,生生世世地,留戀著這片厚重荒涼土地的寬廣與溫柔。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中對馬蹄寺的描述中有一句,因為“破四舊”運動,許多文物被毀,這座古老而被沉重年月蹉磨的廟宇一時“只剩鴿聲回蕩”。
諸佛金身殘破,在清冷高寒的臨松薤谷中無數(shù)個萬籟俱寂的空幻夜晚里,慈悲垂眼。
遙遠(yuǎn)的十六國是這里群星璀璨的年代。那些顛沛流離中超然而悲哀的隱士大儒,他們拒不入世,開窟講學(xué),踏破布履,世世代代傾囊相授。
這里曾有郭荷、郭瑀、劉昞……安眠著一切虔誠而悲傷激憤的靈魂。后來成為了神明塑像的居所,遠(yuǎn)離紅塵俗世,只剩千佛寂寞唱和。
臨松薤谷,從來是信仰之地。
從市區(qū)往返一百五十公里,我只是一個不太虔誠的俗人。零下的冷風(fēng)不斷拂過,沿途是歷歷的雪山和凍起的溪流,枯草間埋頭的土黃綿羊像飄蕩的碎云。馬蹄寺攀附祁連山壁鑿出,面朝雪山,腳下便是巨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與兩座瑩白生光的菩提塔。塔旁,紅衣的僧人埋頭,目不斜視,雙手合十,念著我聽不懂的祈頌。
景區(qū)淡季游客稀少,馬蹄寺主體三十三天石窟位于山體內(nèi)部,因開鑿年代過早,連接各處洞窟的通道狹窄逼仄只容一人通過。我獨自在近乎無光的山道里攀行,除卻偶爾的鳥鳴,只能聽見自己沉而緩的呼吸。
藏傳佛教的佛像多半神態(tài)莫狀,五彩斑斕的布衣裹住金身,吊起的眼尾凄厲而有神。
我嗅著香火與氈布的氣息,垂頭跪完了所有的神像。后來我問司機,為什么這里要叫“三十三天石窟”,他說整座廟宇能看到外面藍(lán)天的地方,總共不過三十三處。
另一說是,僧人們過的每個月都有三十三天。
山中歲月長。
藏佛殿的佛像一半都被毀得只剩底座,天光灑在空曠的石窟里,果真如書中所說,“只剩鴿聲回蕩”。
另有張掖大佛寺,原名迦葉如來寺,那里臥佛殿前的楹聯(lián)這么寫:
睡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
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難明
當(dāng)午天氣晴朗,我走進(jìn)臥佛殿,臥佛眼睛半睜對著殿門,眸中仿佛有光。記得那里滿墻壁畫,畫中每一位信徒的面容都悲憫肅穆,憐愛地望著一個又一個流離人間的愚昧凡夫。
“敦煌”二字一出,就是別一番的繁弦急管,是西域鋪張的釉藍(lán)明黃、琥珀美酒,再懸上一輪白玉杯般的大月亮。它鼎盛時的燈火像能燃到地老天荒。舞姬折腰的影子,顫動的鼙鼓,五色的綢帶,坊市的夜溢彩流光。
一個朝代結(jié)束后是另一個朝代,太陽升起又落下。歡歌達(dá)旦的年代早已宣告終結(jié),而留下的、能被描在筆下細(xì)細(xì)摩挲的影像,卻活得比它實際存在過的歲月還要長。
而那些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間藏匿的細(xì)膩深情與純粹,我想都在一千六百年前,樂僔和尚遙遙對著三危山開窟的月夜,得到永生。
佛有三世——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分別寓意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
《中阿含經(jīng)·王相應(yīng)品·說本經(jīng)》說:
世尊告曰。諸比丘。未來久遠(yuǎn)當(dāng)有人民壽八萬歲。人壽八萬歲時。此閻浮洲極大富樂。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雞一飛。諸比丘。人壽八萬歲時。女年五百乃當(dāng)出嫁。諸比丘。人壽八萬歲時。唯有如是病。謂寒、熱、大小便、欲、飲食、老。更無余患?!鸶嬷T比丘。未來久遠(yuǎn)人壽八萬歲時。當(dāng)有佛。名彌勒如來。
當(dāng)未來佛彌勒如來臨世,人壽八萬歲。所有愛意與恨意都可以用漫漫一生消磨,無苦無難,細(xì)水長流的歲月使信徒的知覺自足,萬物臻于圓滿。
這樣的圓滿,我與它有過匆匆一面。在一年前的莫高窟。
佛像的面龐總是圓潤而貞凈。成形于泥沙、麥秸或芨芨草,以及昏暗油燈下,被緩慢研磨的、沉睡兩億年的礦物。千佛洞的誕生,本就已經(jīng)是某種神跡。
我三度去莫高窟,是源于某種朝圣情節(jié)。
高考前做閱讀理解認(rèn)識了幾位這樣偉大的女性,譬如已故的李佩先生(“生命是永恒的沉重的努力”),譬如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樊錦詩。
在莫高窟對面的陳列館里坐著看完樊錦詩的紀(jì)錄片,屏幕上懸著五個字“敦煌的女兒”。我低頭瘋狂搜索當(dāng)時那篇把我讀得熱淚盈眶的閱讀理解,卻遍尋不著。
而淡季的莫高窟領(lǐng)隊松散,陳列館旁是幾座白塔和松軟沙山,我看四下無人,便踩著未化的積雪紋路翻過沙嶺,走過沙礫與寒風(fēng)棲居的小小洼地,踏上第二道山空無一人的山階。臺階頂上是幾座墳?zāi)?,其中最大一座,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長常書鴻先生的安息處。
空曠青空下,他長眠在三危山圣地前,遙遙對著幾里外的莫高窟,仿佛仍在無聲注視著這一片土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p>
“大漠寒山黑,孤城夜月黃?!?/p>
“云開大漠風(fēng)沙走,水折長河日夜流”……
荒蕪的高原,倒伏的灌木。忠貞的人,最終也得到了忠貞。就是這樣的圓滿吧,無須八萬歲,只要度過溫柔且偉大、粗糲而崇高的一生。
我在寂靜積雪的沙嶺上,靜靜望著他墓碑前“敦煌守護(hù)神”五個字許久,最后眼眶濕潤地,深深鞠下三個躬。
莫高窟。
他們說它在此地沉睡了一千六百年,而今金箔被竊,經(jīng)書零落,壁畫上供養(yǎng)人雙眼被挖,幾萬縷殘魂在大洋那一面的夜里呼喚。
你不是被熏黑了的墻壁,也不是被偷走的經(jīng)卷,你是故國亂世作塵土,知交半零落,今宵別夢寒。
白象托生,舍身飼虎,夜半逾城……
每一篇與佛教有關(guān)的故事,背后都長明著熱烈又純摯的火光。而那些古老的,溫柔或綺麗的年代,也永遠(yuǎn)沉睡在它們深情的故土。
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見唐使者旌節(jié),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吐蕃生靈否?”其人皆天寶中陷吐蕃者子孫,其言語小訛,而衣服未改。
大漠蒼涼寂寥,風(fēng)聲嗚咽了一百年,又一百年。然而那些不朽的、哀傷的靈魂,仍然存留于發(fā)黃書簡與斑駁的石壁,音容不改,溫?zé)崛绯酢?/p>
責(zé)任編輯:田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