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華亭市黃甫學校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已經(jīng)有7年之久了,無論哪一科目,師生均能配合默契,體現(xiàn)生本課堂的特點,學生也已養(yǎng)成了快速高效讀書自學的習慣。在歷史課堂上,他們以導學案為依托,絕大部分學生總能在有限的8分鐘時間內,精讀、略讀、瀏覽相結合,快速閱讀文本,勾畫知識要點,并在5分鐘內完成自學檢測題的填寫。尤其進入九年級以來,一課時要學習兩到三課內容,容量大、要點多,“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真是發(fā)揮到了極致。
但長久以來,每節(jié)課的模式都如此,學生們也知道你上課的步驟,出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先學”完成自學檢測,“后教”“鞏固識記”,師生配合默契了,課堂也高效了,但很少能從學生的眼眸中看到欣喜的亮光,甚至部分學生一節(jié)課從始至終都未睜大過眼睛,只像一臺聽話的機器,按照你的指令運行。站在講臺上的我們怎能沒有一種挫敗感呢?
如何讓我們的沉悶課堂既高效又煥發(fā)新彩呢?
美國著名的詩人希微雅·普拉斯先生曾經(jīng)說過:“所謂創(chuàng)造,往往只是將已存在的東西加以變化。你知不知道,鞋子分左右腳出售,只是百多年前才開始的?!碑斎唬灿邢鄳慕逃以?jīng)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蔽覀冎挥性谧兣c不變中思考、前行,只有在遵循“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基本模式不變的前提下,在導入、后教部分求“變化”,讓每一節(jié)課都同中有異,讓每一節(jié)課都能帶給學生小小的驚喜。讓這種細小的變化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引發(fā)他們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減少學習的倦怠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那么如何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科學地引入到日常的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呢?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好的教書先生不是教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而是教學生怎樣去學習。”因此,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推出,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歷史老師的主導地位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轉移,但是這種轉移并沒有弱化歷史老師的主體地位,而是逐漸強化了起來。所以初中歷史老師應該在此過程中做好引導者、激發(fā)者、推動者的工作,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都充分地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投入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從而快速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而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夠增強自己的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但是為了使其能夠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的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歷史老師能夠提前根據(jù)相應的歷史課程標準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然后將學生對歷史知識實際的掌握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最大化地提升歷史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要重視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這雖是經(jīng)常說的一個話題,所占課堂比重也不大,短短的幾分鐘,但作用不容小覷。把握好這關鍵的開場時間,讓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都能“亮麗登場”。
(一)疑問懸念式導入
初中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學習《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時,可出示大清全盛時和今天中國地圖FLASH比較,并提出疑問:為什么我國的形狀從“秋海棠葉”會逐漸變成“公雞”?教師的這一疑問,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我們到底失去了哪些領土?什么時候失去的?通過什么不平等條約失去的?為什么會失去了?帶著這樣的疑問,一節(jié)課的重點自然就掌握了。
(二)聯(lián)系時事政治導入
前段時間,學習九年級下冊《動蕩的中東地區(qū)》,上課前夕,正值美國“任性、奇葩”的總統(tǒng)特朗普公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美駐特拉維夫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這一行為立刻在國際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再次引發(fā)了新一輪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在約旦河西岸很多城市引發(fā)了暴力沖突,造成了重大傷亡。大家知道,中東問題的關鍵就是“巴以沖突”。為什么會如此呢?中東問題的由來是什么呢?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況且,當我一提起特朗普名字時,教室里瞬間洋溢著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許多學生不禁嬉笑交談,課堂氣氛一下被點燃。
(三)影像視頻導入
歷史課可用的資源很多,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電影、電視劇精彩片段,運用恰當,可以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歷史場景中,營造濃厚的歷史學習氛圍。比如,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一課,可采用“慕尼黑陰謀”PPT導入,讓學生直觀了解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原因,英法等大國的綏靖政策。更比如,學習《中外歷史的交往與沖突》,可讓學生觀看《大航?!酚耙暺?,真正讓學生感受到鄭和七下西洋的浩大規(guī)模,了解其宣揚國威的意義。這樣導入,學生怎能不感興趣?
(四)名人名言導入
名人名言,切中要害,有說服力。學習《冷戰(zhàn)中的對峙》一課,可采用丘吉爾的名言:“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我們只有永恒的利益。”這簡潔的語言,仿佛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理解美蘇由戰(zhàn)時同盟關系到戰(zhàn)后進入冷戰(zhàn)狀態(tài)的思維大門。
當然,導入法很多,“材料導入式”“故事導入式”“圖解式導入”等,這里就不一一詳解了。但一定切記,導入不可喧賓奪主,要做到:求精,有概括性;設疑,有啟發(fā)性;巧妙,有趣味性;求準,有嚴密性。無論用哪一種,適宜就好。
二、后教注重拓展、延伸,方式多樣化
一節(jié)課,不能虎頭蛇尾,有一個華麗的開場,而在悄無聲息中黯淡謝幕,這就要在后教中多動腦筋。
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中,我們過分注重“高效”以追求“堂清”,大多時候只強調掌握知識主干、要點、考點,后教部分不敢展開,而忽略了與知識點相關的延伸、拓展,這樣學習幾乎變成了枯燥識記,學生形成的知識體系就很單薄干癟,掌握不了與知識點相關的更多信息。換個角度考查,學生就會一頭霧水。就像本學期期末九年級考題,出題角度委婉、隱晦,涉及到許多材料、歷史圖片,有些課本上也沒有,但關鍵歷史信息點還在。對于只掌握了要點的學生來說,做這樣的試卷自然會判斷失誤、錯誤百出。
這就啟示我們,平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形成主干式知識體系,更要有繁茂的枝葉,不僅讓學生記住湮沒在歷史歲月中的人名事件,更要讓這些歷史人物變得鮮活豐滿起來,讓歷史事件變得靈動豐盈起來,一起穿越塵封的歷史長河向學生緩緩走來。那么,后教部分我們還需完善、改變些什么呢?
(一)注重地圖、插圖
這包含歷史地圖、歷史插圖、歷史漫畫、人物肖像插圖、事件場景插圖等,比如“淝水之戰(zhàn)形勢圖”“都江堰示意圖”“赫魯曉夫與肯尼迪較量的漫畫”“商鞅舌戰(zhàn)守舊群臣圖”“新航路的開辟路線圖”等??梢龑Э磿詈貌捎谜n件,甚至是動態(tài)地圖,讓學生記憶深刻。
(二)補充文獻材料
對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讓學生獲取有效信息。比如,拿破侖的《法典》,教材只是強調了這是拿破侖一生最大的功績,對于其他沒有涉及的知識點,我們就要適當補充,通過課件精彩再現(xiàn)《法典》封面,以及其確立資產(chǎn)階級立法規(guī)范,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三)注重小字、注釋
小字是對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和分析。
后教部分注重了以上細節(jié),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就信息全面且線索清晰了。考題再怎樣變換形式,相信學生可以輕松應對。
三、對初中歷史老師的要求
現(xiàn)階段,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下,歷史老師首先需要根據(jù)學生對歷史知識實際的掌握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然后規(guī)定相應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歷史課本,進行自主學習,其次應該在課堂結束之前,為學生布置一定的習題,讓學生根據(jù)習題深入地進行合作學習以及溝通交流,而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一些對重難點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充分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是“先學后教”中的“后教”也不是僅僅讓歷史老師傳授相應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然后歷史老師再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能力。通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的歷史老師都會采用思維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因為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從而快速地完成歷史老師制定的學習目標。另外,歷史老師還應該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當堂訓練的達標檢測。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凸顯出學生占據(jù)教育的主體地位,而且歷史老師還能夠在此過程中充分地了解到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雖然部分歷史老師認為當堂測驗的這種教學模式下會逐漸削弱老師教育的主導地位,但是其實不然,反而不斷地強化了老師在傳授知識的主導地位。因為需要歷史老師在上課之前做好相應的教學課件、在上課過程中做好相應的監(jiān)督工作以及查看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地完成。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歷史的要求在不斷提升。
第一,歷史老師應該充分地了解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并且能夠科學合理地組織全體學生參加相應的學習活動。因此,為了有效地完成以上教學內容,歷史老師應該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地準備,并且能對班級學生都有著整體的了解,然后根據(jù)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來進行分組,但是在分組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優(yōu)中差”的分配方式進行分組。當然,歷史老師應該在上課之前,選擇相應的小組組長,然后進行適當?shù)嘏嘤枺瑥亩姑總€學生都能夠有效地積極性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歷史老師應該嘗試著相信學生,并且適當?shù)毓膭?、激發(fā)學生。學生占據(jù)教育的主體地位,所以歷史老師應該在此過程中適當?shù)匾龑W生,使其能夠充分地激發(fā)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自己的歷史成績。同時歷史老師還應該適當?shù)毓膭顚W生,因為鼓勵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物質基礎。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課本中的《隋唐的統(tǒng)一與滅亡》這一章節(jié)時,通常情況下,歷史老師會講完全部的內容,然后在學生講述隋唐的統(tǒng)一與滅亡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看法,一般學生在歷史老師適當?shù)囊龑Ш凸膭钕露寄軌蛘f出自己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看法,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鼓勵以及適當?shù)匾龑W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歷史老師應該在上課之前仔細地編寫好相應的導學案和教學材料。歷史老師應該將根據(jù)歷史課程標準制定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對歷史知識實際的掌握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完成預習、導學、課堂檢測等部分的導學案設計。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求實,不能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制定的較多,因為這樣會使教學活動無法準確的落實和操作,所以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fā)。
第四,歷史老師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使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教學的技能和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首先需要歷史老師具有一定的觀察力,能夠找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其次,應該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因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各種突發(fā)事件以及相應的教學意外,所以歷史老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將自己的教學理念科學地整合到一起,使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另外,歷史老師還應該通過一些教學平臺和網(wǎng)站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等等。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一歷史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中的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時,歷史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歸納相應的知識點,并且讓學生思考宋太祖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在他在歷史上占據(jù)著怎樣的地位。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儲備來增強學生對宋太祖的了解程度,從而使學生能夠客觀地做出相應的評價。
而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歷史老師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和組織力,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從而快速地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歷史老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對歷史的看法,但是不能被學生的想法所束縛,因此,歷史老師應該及時地總結自己教學上的成功與失誤的經(jīng)驗,然后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不足,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
第五,歷史老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歷史這門學科的特征以及學習規(guī)律,并且采用整合三維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下,歷史老師應該逐漸將自己在教育中的主導地位進行轉移。例如,在引導學生的時候加強歷史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分清主次,突出歷史事件的發(fā)展線索等等,當然,還應該適當?shù)卦黾訉W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難度,然后采用鼓勵和引導地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形式來探究相應得到歷史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第六,歷史老師應該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學習關系,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學習才會成為學生的主要需求。而且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下歷史老師改變了強制學生背誦、學習相應的歷史知識,變成了學生主動要求歷史老師進行適當?shù)刂笇?,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有效地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真正地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從而使每個學生能夠積極地學習相應的歷史知識。而且當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學生向老師表達自己的疑惑,老師幫助學生消除相應的疑惑。而這個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對該知識的記憶力。如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解答了疑惑,那么他就會體會到一種滿足感,從而認為學習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這種不分彼此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夠豐富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
第七,歷史老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直接套用新教學模式的情況,因為這樣只是換個方式繼續(xù)強化應試教育,提升學校的升學率。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大多數(shù)的歷史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著考試進行的,所以學校一直都在反復的進行課堂訓練以及階段性考試,但是如果持續(xù)下去,那么必然會造成學校的課程標準嚴重偏離國家制定的課程改革目標。因此,學校應該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使其能夠按照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完成相應的改革。
四、結語
總之,大道無術,教無定法?!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給了我們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不應該拘泥于固有的教學模式止步不前,而是應該結合具體學情多思考,讓這一教學模式常用常新,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與光彩。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程度,提升學生的民族精神和世界意識,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