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伙勝
初中美術課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教育性強。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千篇一律地說教的話,學生就會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育思想,通過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增強學生學習美術課的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從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以下是筆者就有效提高美術課教學質量的一些認識。
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它好比是一本小說的序言,如果序言扣人心弦,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堂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吸引到我們的課堂學習當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如用趣事導入、用故事導入、用名言警句或典故導入、用音樂導入、用時事導入、用幽默的比喻導入、用小品表演導入等。如在設計《大家動手做條龍》這一課的導入時,我首先播放了歌手劉德華的歌曲《龍的傳人》,讓學生細細品味著這首歌的每一句歌詞,自然而然地喚起了學生的情感,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是炎黃子孫,從而調動其積極因素,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再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欣賞課《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時,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興趣特點,教師可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的直觀導入,從學生最喜歡、最熟悉的“山、石、樹木、河流、房子”的形狀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再讓學生欣賞美術、感受美術、體驗美術,再去表現美術。此時,學生觀察著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來自情感、視覺、動覺、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審美因素,從各種渠道綜合地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極佳審美境地。
成功的新課導入,不但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習熱情和誘發(fā)積極思維。
二、挖掘身邊事例,構建生活化教學平臺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边@就要求在教學中注入生活的內容和時代的“活水”,讓學生在學習美術課的同時學會生活,讓美術教學生活化。因此,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并列舉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從已有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深入淺出,用事實說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學習內容趣味化,從中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實際問題的熱情,有助于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理論知識。如學習八年級下冊《布置理想的家居》這節(jié)課時,我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構思。他們在充分的準備中順利地完成了對自己現在的家的描述和對將來的家的構想,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同學們對那些創(chuàng)意獨特而新穎的同學給予贊揚,還當場給那些構思不當或不完善的同學提出修改意見。這樣不僅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美的感受,而且讓他們的潛能也得到充分發(fā)掘。接下來,我以“愛的港灣”為主題,要求學生設計一個自己認為理想的家居設計圖。結果,同學們的作業(yè)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有些作業(yè)還附有恰當、簡潔而精練的文字說明。在生活化的教與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結合美術學習親身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加深了對美術知識的感受和理解,也使他們對生活有了一種全新的認知,進一步感悟生活中美的真諦,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這樣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的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通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把生活中一些與教學內容有直接聯系的鮮活材料引入課堂,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平臺,從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探討生活、感悟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這無疑是上好美術課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能夠提供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內容相對比較枯燥的美術課更是帶來新的活力和生機。因此,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并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激活課堂,而且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用色彩表達情感》這一課時,我用多媒體展示畫家吳冠中的中國畫《吳家作坊》、美國畫家克里德·斯蒂爾的油畫《繪畫》、俄國畫家德·斯塔爾的油畫《海道的形態(tài)》等美術作品,讓學生討論并思考“美術作品給了我們什么感受”“畫家是怎么樣來表達自己情感的”“要傳達給我們哪些信息?”根據美術作品展示的內容,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普遍都有這樣的認識:美術作品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生活品位。其實,從這些美術作品中我們明顯感受到畫家心中強烈的表現欲。他們通過色彩和點、線、面這些基本造型元素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感受。也許他們并不在乎所面對的真實世界的具體物象,只借助色彩把自己心目中那些絢麗、新奇的印象傾注于筆端,抒發(fā)或宣泄情感,用色彩表達的強烈打動觀者的心,使觀者感受單純、抽象的色彩之美,從中聆聽畫家的心聲。
可見,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較大的信息量傳遞給學生,節(jié)省了板書、示范的時間,這樣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多舉實例,深入淺出,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授課信息量,進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所帶來的獨特教學優(yōu)勢。
四、還學生民主,允許學生異想天開
美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一味地理論說教,只會壓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難以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只有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學生民主,才能暴露問題的癥結,同時教師適時地循循善誘,才能使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如在講授八年級下冊《墻壁小裝飾》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廢棄物品來做裝飾品,同時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學生的設計令我大開眼界:有的利用廢棄紙張做成一幅很特別的風景畫;有的創(chuàng)作環(huán)保宣傳廣告畫,將它貼在學校的宣傳欄里,等等。接著,我要求學生以“假如我是本市環(huán)保局局長,我會……”為題,續(xù)寫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并大膽地將它表述出來。結果學生踴躍發(fā)言,興致勃勃,提出了一些合理而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想:假如我是環(huán)保局局長,我會對工廠排放污水、廢氣實行徹底而科學的整治,并對亂排放污水、廢氣的工廠進行嚴厲懲罰;假如我是環(huán)保局局長,我會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植樹造林工作,禁止亂砍濫伐;假如我是環(huán)保局局長,我會抓好城鄉(xiāng)綠化工作……看著學生們一個個富含創(chuàng)意的想象,我在想:老師注重還學生民主,并有意識地抓住時機,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允許學生異想天開,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提高美術課的教學質量都是大有好處的。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課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教師要通過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才能上好美術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系廣東省陽山縣教育科研第十二批立項課題“山區(qū)農村初中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開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12—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