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白
擁有很多“第一”的城市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開始了定居的生活。隨著文明的發(fā)展,城市逐步出現(xiàn)了,從早先用來防御敵人、舉辦祭祀儀式的地方,到工商業(yè)催生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人類花費了數(shù)千年的時光。工業(yè)革命后,城市出現(xiàn)的速度大大加快,短短數(shù)百年,城市——這一現(xiàn)代文明的象征,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
在中國,有這么一座城市,它位于中國東部的江蘇省、長江入??诘谋卑丁K苣贻p,在近代才悄無聲息地崛起,但它的名氣卻很大,有著“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譽,許多近代中國罕見的公共設施都首先出現(xiàn)在這里,它就是南通。
南通城里的“第一”
第一座氣象站
第一所師范學校
第一所紡織學校
第一所刺繡學校
第一所戲劇學校
第一所由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盲啞學校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中國人獨立創(chuàng)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探尋這座城市的秘密吧!
南通有點兒“咸”
五千多年前,南通還被“淹沒”在大海之中,陸地剛剛開始形成。那里地勢平坦,河溝縱橫,食物資源充足,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好地方。
南通博物苑收藏了兩件珍貴的玉器,它們分別是玉琮和玉璧。盡管被深埋在地下數(shù)千年,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兩件玉器的精美。它們有著鮮明的良渚文化特點,讓人不禁猜想:南通的“根”是否與消失的良渚文明存在聯(lián)系呢?
滄海桑田,轉眼數(shù)千年,南通緩慢地從海中“生長”出來,奔涌而下的江水卷來泥沙,在長江入??谥饾u生成了大大小小的沙洲。南通的先民在沙洲上壘起土灶,日復一日地燒煮海水,熬成食鹽。你知道嗎,古人吃的鹽大多都是這樣得來的,這可比我們今天吃鹽麻煩多啦!古代的南通是國家重要的鹽產(chǎn)地之一。南通博物苑有一塊獎牌,據(jù)說是朝廷頒發(fā)給制鹽有功的南通先民的獎勵呢!
如果你來過南通,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許多地名都帶有“‘總”“‘甲”“灶”等字樣,像什么二甲、三甲,秦灶、姜灶,五總、十總,等等。這些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原”來,“總”指的是鹽場內生產(chǎn)鹽的地方,“甲’指的是按灶丁和人戶劃分的制鹽小組,“灶”當然指的就是生火的地方啦!
一個人打造座城
到了距今一千多年的五代十國時期,南通開始筑城,最初它只是一座并不大的土城,到了清代末年,出現(xiàn)了一個特別“厲害”的人——張謇(ji?n),他是狀元,是近代著名的愛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還是一位偉大的實業(yè)家。
看這張老照片——照片中的張謇身穿西式禮服,打著白色領結,是不是非常帥氣?在張謇考中狀元的那一年(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了。目睹了割地賠款的恥辱,張謇決定實業(yè)救國,他回到家鄉(xiāng),在南通城西北郊的唐閘鎮(zhèn)創(chuàng)辦了大生紗廠。后來,張謇又開辦了油廠、面粉廠、鐵廠,修建了工人住所。與此同時,他還在江邊開辟了天生港,建造碼頭,成立輪船公司,又在南郊的狼山鎮(zhèn)修建了別墅和園林景觀,開辟出一片美麗的風景區(qū)。
唐閘鎮(zhèn)、天生港鎮(zhèn)、狼山鎮(zhèn)三座小鎮(zhèn)簇擁著南通城,以公路、河流相連——這是南通“一城三鎮(zhèn)”的近代城市布局之始。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其他城市才開始實行這樣的規(guī)劃建設。
包羅萬象的南通博物苑
南通這座城市傾注了張謇的心血,不過,最讓張謇得意的,還是他開辦的南通博物苑——這是中國人獨立創(chuàng)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么,當年的南通博物苑是什么樣子的呢?
建成之初的南通博物苑分天產(chǎn)、歷史、美術、教育四部,苑內種著各種花木、藥材,還飼養(yǎng)了許多飛禽走獸。
今天南通博物苑的南館——一棟黃色的英式二層小樓,在1906年剛建成時被作為“動礦物陳列室樓”。當年,在這棟小樓里,陳列著許多動植物標本、礦物、化石以及名人字畫、唐磚漢瓦等珍貴文物。
自然館陳列的鯨魚頭骨算是南通博物苑里比較“年輕”的文物了。1911年,聽說有一頭巨鯨擱淺于南通海灘,張謇立即讓人將死去的巨鯨移送到博物苑,制成了鯨骨標本,供人們參觀和學習。
在這里,你可以和小伙伴們走進園林“探險”,度過一個難忘的“博物館奇妙夜”,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制作帶有濃郁中國風的斗笠風鈴和布貼畫。
今天的南通,不僅經(jīng)濟發(fā)達,港口貿(mào)易繁榮,而且文化教育、城市發(fā)展水平也位于全國前列,還有著教育之鄉(xiāng)、文博之鄉(xiāng)等美譽,這其實都得益于當年張謇所做的努力。有機會的話,歡迎你來到南通,親眼看看這座美麗的“中國近代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