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11月25日傍晚,網(wǎng)紅美妝博主宇芽發(fā)長微博稱,在過去的半年多里,自己一直遭受著男友的家暴。就在網(wǎng)友還沉浸在震驚和憤怒中沒回過神的時候,蔣勁夫又被曝出一年之后再次家暴女友。很難想象在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人正在遭受著家庭暴力的傷害。據(jù)全國婦聯(lián)統(tǒng)計顯示,30%的中國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還有數(shù)據(jù)顯示,家暴致死占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對于家暴,為什么總在暴力施行很長時間才被發(fā)現(xiàn)?
有人以為是愛的表現(xiàn),有人害怕被報復,正像宇芽說的:“掙扎了很久,終于鼓起勇氣跟大家說出這個事實,我不想再沉默,我不希望有女孩子再跟我一樣。”
家,本是為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家暴卻讓家成為了噩夢。究竟什么是家暴?為什么說,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shù)次的區(qū)別?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家暴,不只是身體暴力,還有其他表現(xiàn)形式:1.冷暴力。對對方表現(xiàn)出冷漠、輕視、放任和疏遠,將與對方的語言交流降低至最低,即使偶爾有語言交流,也都是嘲諷、挖苦等。2.精神暴力。對受害者進行恐嚇、威脅、強迫等精神層面的暴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看不見傷口的精神暴力對人傷害更大,影響更深遠。
家暴,受害者不只是女性。家庭成員間,無論是對丈夫、對妻子、對父母、對子女等發(fā)生的暴力,都可視為家暴。只不過,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為什么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shù)次?家暴零次,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家庭成員是處于心理健康的范疇內;二是家庭成員之間有正常的處理沖突的方式,有非常好的溝通機制。家暴N次,一般來講,只要產(chǎn)生了家暴,至少說明施暴者不太會合理控制和處理情緒,是具有家暴傾向的。
很多家暴者在實施暴力的時候情緒失控,在家暴結束后又會異常真誠地道歉,得到原諒后會表現(xiàn)得非常好。因此,很多被家暴者會選擇原諒,其實,這正是下一次家暴的開始。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來講,一旦被家暴者心軟原諒了這第一次,這說明被家暴者是可以接受或者容忍這種行為的,這強化了家暴者的這種行為,在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境時,還會采用家暴的形式來解決。所以說,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shù)次。
哪些人容易出現(xiàn)家暴傾向?家暴者具有幾個典型的心理特征,大家遇到一定要提高警惕。1.占有欲、控制欲和妒忌心極強。對物品、人等有極強的占有欲,對另一半充滿猜疑,喜歡控制人,并有非常強的妒忌心。2.性格暴躁,不會合理控制情緒。性格沖動、易怒,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用暴力解決,不能合理疏導憤怒情緒。3.習慣于外歸因。喜歡將錯誤歸咎于外部因素或他人,不會從自己的主觀找原因,喜歡譴責他人。4.對人缺乏同理心。不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非常自私,尤其是不能理解家人的痛苦。5.原生家庭中有家庭暴力。個人生活在充滿家庭暴力的原生家庭中,小時候遭受或目睹過家庭暴力。6.酗酒、藥物濫用等。7.人格障礙或精神病史。對于已經(jīng)開始使用暴力、威脅的人,一定要及時報警。
很難理解,為什么這些被家暴者不第一時間報警,離開施暴的“惡魔”。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狀態(tài),讓他們忍受著那些痛苦呢?
被家暴者的恐懼來源于兩方面:一是家暴者會威脅要傷害被家暴者或者其他家人;二是擔心由于沒有證據(jù),不會被重視和受理,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家暴。
被家暴者都有一種僥幸心理或救世主心理,總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者有責任幫助對方變好,只要再堅持一下,家暴者會被自己感動。
這種依賴有兩種:一種是經(jīng)濟依賴,一種是心理上的依賴,總是懷念家暴者曾經(jīng)的好,而不停地改變自己,討家暴者歡心。
多數(shù)被家暴者都認為這是家事,是自己看錯了人,害怕將這些講出來之后,別人會笑話自己。因此,選擇忍耐,在外人面前偽裝自己有一個非常和睦的家庭。
但其實,無論以上哪種心理,只會助長家暴者的氣焰。
面對家暴,就三個字:零容忍。在家暴第一次發(fā)生時,或在家暴剛有苗頭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遠離家暴者,先保護好自己。二是保留家暴證據(jù),三是報警和撥打全國婦聯(lián)婦女維權熱線12338尋求幫助。
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不是私事,而是犯罪。如遇到家庭暴力,請一定要明確說“不”!
◎ 來源|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