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諾諾 吳鳳鳴
王諾諾,青年科幻作家,互聯(lián)網公司產品經理,劍橋大學環(huán)境經濟碩士,第二十九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新人獎,第一屆“冷湖獎”一等獎得主。王諾諾的首部短篇小說集《地球無應答》,從基因、數(shù)據(jù)、時空等多個角度,置身未來反思現(xiàn)實,思考我們與自己、科技、宇宙的關系,表達對隱私、社會關系、星際移民的獨特觀念。中國科幻文學的興起和“走出去”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刊記者采訪了“90后”科幻新星王諾諾。
《新閱讀》:您作品中涉及很多前衛(wèi)的科技名詞,請您談一談對您寫作幫助較大的閱讀素材、書名或者書單?
王諾諾:我從小對科普書籍很感興趣。比如還不怎么識字時就喜歡看科普漫畫,初高中時會訂閱《科幻世界》與《科學世界》。由于互聯(lián)網的普及,長大后可以接觸到更多與科普相關的信息,平時會關注“果殼”“科學松鼠會”等。還包括觀看紀錄片,記憶較深刻的有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天·地·人三部曲》,我的小說中也引用了《天·地·人三部曲》中《遷徙的鳥》主題曲的歌詞。在圖書方面,前一段時間看的《中國絲綢通史》,與我的下一本科幻小說有關。
小時候喜歡看科幻世界,后來在漫長的留學過程中用寫東西來跟自己做游戲,再到后來工作之后,接觸的行業(yè)處于科技與未來的交匯行業(yè),也看到了許多技術逐漸影響人與人之間交互的例子,也給我的故事增加了靈感。
《新閱讀》:《地球無應答》中提到電子書與紙質書的比較,您認為紙質書是能更好地保護人類的產物,請您談談電子書的數(shù)字閱讀與紙質書閱讀的感受,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王諾諾:小說中是夸張的,但是我的靈感來源是生活中有被算法或者科技“推”著往前走的情況。比如,我們用電子閱讀器看一本書時滑動頁面的速度,都會被分析出喜好。因此在小說中將這種情況演繹到極致。針對現(xiàn)實階段的比較,我是電子書與紙質書兩者皆用。電子書更方便、快捷、環(huán)保地覆蓋了信息攝取的需求。讀書不僅僅是滿足吸取知識的需求,從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紙質書,更多地滿足需要去翻閱的儀式感。我在英國讀書時,地鐵中對紙質書的閱讀尤為明顯,無論小孩還是老人,都會閱讀紙質書。
《新閱讀》:科幻文學創(chuàng)作在國內強勢IP很少。您投身這個創(chuàng)作領域,有什么個人的思考嗎?
王諾諾:這是我個人的興趣。第一次參加的作家簽售會,是我外公帶我參加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圖書簽售會。在成長過程中,外公給我買了很多科普、科幻書籍,比如訂閱《科幻世界》,所以這是我從小的興趣愛好。而且我對懸疑、推理等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極感興趣,因此我將科學與推理兩方面結合,進行寫作,這是令人愉悅的,興趣使然。
國內科幻小說在劉慈欣的《三體》橫空出世之前,可以算是亞文化,評不上主流文學獎,也不是被廣泛地討論,甚至很難成為影視改編的標的,只是初高中學生藏在抽屜里看一看的圖書。這與我國之前科普、科技滲透不足有關,大家更注重現(xiàn)實生活過的如何。劉慈欣的《三體》將這個領域帶火,有更多年輕、有才華的作家進入這個領域,我們互相交流開筆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想法會與老一輩科幻作家不一樣。
《新閱讀》:李淼老師在《〈三體〉中的物理學》中描述我國在應用物理、應用化學領域是比較好的,而理論物理、理論化學則與世界頂尖水平有一定差距。李淼老師認為,科普不是一項服務,而是一項專業(yè),甚至可以作為一個大學的學科來對待,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諾諾:我之前看到一個比喻,物理前沿仿佛在一個山的山頂,科普就像纜車,有的人喜歡全副武裝,努力訓練去爬山,但也應該修一條纜車道,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看山上的風景??赡苡幸徊糠秩讼律胶笥X得“太好了,我也要爬山”,這就是一部分轉化。對更多人來說,能到山頂上看風景就足夠了,而不是只有登山隊的人才能看到全部風景。
《新閱讀》:從事科普寫作的感受,有時才思泉涌,那會有“下筆難”的時候嗎?如果有,是怎么克服的?
王諾諾:有的,因為我不是全職寫作,有在互聯(lián)網公司上班,因此都是晚上碼字。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比較順,一晚上能寫出一篇文章,有時候會卡殼,會三四個月都寫不出來。
寫作是自虐卻歡樂的過程??苹米骷彝ǔJ枪陋毜模驗樗麡嬒氲氖澜缡遣淮嬖谟谡鎸嵤澜缰械?,是獨立的。如何將構想的世界介紹給大眾,讓大眾進入到你的世界,是個從孤獨到被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奇妙。因此在搭建這個世界時,即使痛苦、糾結、孤獨,也是很愉快的。
看看一個加班狗是如何用科幻寫作和996對抗的?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里都有自己的幻想,但它們可能被煩瑣的學習工作日程沖淡,但如果留心把他們攢下來,甚至寫成一本書,那它就可能是這本書里的樣子。
《新閱讀》:書中提到很多的現(xiàn)實問題,比如基因改良、隱私泄露、平行時空等,作為“90后”,你覺得生活中最大的困擾是什么?或者說,你最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是什么?
王諾諾:全數(shù)據(jù)時代里,我講了一個故事——當數(shù)據(jù)一直被大企業(yè)或者機構所集中調用,那個時候到底是人定義數(shù)據(jù)還是數(shù)據(jù)定義人?這將變得很模糊。書里面有一句話:“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稱為人,一切奧秘就是那些不為人知的隱私?!倍[私在今天的范疇,遠遠超過了你的想象,不僅僅是你的電話號碼通訊地址,而是你每天開的網頁每天刷的視頻你每天走的公里數(shù)你的定位,這些東西如果被復刻了,那有沒有可能造出一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你呢?如果可以,那么你的本體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相比于機器人征服人類這種對未來的預測,我更擔憂未來某一天人因為技術和信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新閱讀》:您能否評價一下您的作品《地球無應答》?
王諾諾:這是我從讀書期間開始寫的,寫了三年,正好是第一部是最先寫的,最后一部是最近交稿的。這個過程中,從稚嫩、單一的故事線,到后來賦予了故事不同敘事視角,我認為敘述方式和寫作技巧是有進步的。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我完成了學生到走入社會的轉變,因此對人與事物的描寫更加貼近現(xiàn)實了。
《地球無應答》這本小說是我的個人的一個嘗試,相對于其他成熟作家的科幻小說來說,肯定是比較稚嫩的。但每個人的行業(yè)和成長背景都是不一樣的,我的故事里也會有一些我自己的烙印。比如說,我喜歡描寫比較圓潤的故事,我小時候喜歡懸疑推理小說,所以自己的故事里面所有的線索,在最后都能有一個交織。給讀者帶來那種剝絲抽繭的體驗,我覺得是特別棒的。
《新閱讀》:之后的創(chuàng)作規(guī)劃、寫作方法的主攻在哪方面?
王諾諾:首先,我的修辭方面、文筆方面是有進步空間,對于作家來說,將文字寫得更優(yōu)美是基本要求。其次,期望用科技貼合人們生活的話題,把現(xiàn)在能看到的生活中的細節(jié),演繹到未來科技發(fā)展中,讓更多讀者為未來感興趣,讓讀者對即將發(fā)生在其身上的事情產生思考。最后,科幻故事要講三個要素。第一要素:科技審美。審美是一個復雜的事情,我無法定義怎樣怎樣的作品就不夠“科”了,哪些哪些作品的科學成分是夠的了,但又不夠嚴謹。但我相信,隱隱的一定有一條準則,準則之上,是對科技的敬意,是對科學的敬畏,讀者能夠感受到的其中的獨特美感的。第二要素:世界觀自洽??梢猿霈F(xiàn)不同于本時代的技術/設定,但是需要前后自洽,為故事本身的敘事美感服務。第三要素:好的人物、情感線條。我感覺目前自己在這第三條上做得還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