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驅逐蚊蟲凈化環(huán)境的實用性功能,演變到讀書操琴修養(yǎng)心性的必備伴侶,焚香之事在元曲中被賦予一種性情,成為特殊的符號化象征。
元曲,作為元代文學之所勝,以生動的、藝術的、雋永的、活潑的方式,記錄了元代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香”作為一種特殊的表達意象,在元曲描寫的筆墨中,往往具體又詩性,實存又隱喻。透過元曲作品,或許可以更為深入地觸摸到那個時代中一縷沉煙香的生活世界。
焚香清坐
焚香以靜心,聞香以凈氣。在暗香幽意的世界中,尋求精神的出路與超越,是那個時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例如,元人張雨“焚香終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目”?!敖K日焚香”或許帶有夸張的成分,但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文人好焚香、求清凈、達超越的性情,通過用香功夫之熏習,焚香逐漸升華為一種美感體驗,從而求得心靈的安撫。
焚香可避世,焚香亦可消愁。尤其撫琴時,常置香案,焚香助興。“自焚香下簾清坐久,閑把那絲桐一奏,滌塵襟消盡了古今愁?!保ㄍ醯滦拧都t賓·退隱》套曲)靜室焚香清坐是一種文人化的符號,洗凈塵凡,銷融孤獨,堅守自我,即便愁悶悲思,也不隨波逐流,“畫堂春暖繡幃重,寶篆香微動。此外虛名要何用”(馬致遠《四公子宅賦·春》)。裊裊煙香,雖為器,卻不可輕慢褻玩,欲得其美者,不外乎靜心,“凍云晴,月華明,香消燭滅人初靜”(曾瑞《自嘆南山空·題情》)?!办o”中包孕著活潑潑的“動”,將“未發(fā)”與“已發(fā)”融成一片,構筑了自然的存在狀態(tài)。
當然,焚香助興不可濃烈,否則會化“靜”為“動”,破壞性情,“惟取香清而煙少者,若濃煙撲鼻,大敗佳興。當用水沉、蓬萊,忌用龍涎、篤耨,凡兒女態(tài)者”(宋《洞天清錄·古琴辨》)。香清煙少自是一種動態(tài)的靜,這種靜,既不彰顯外表華麗,也不蕩漾悲喜情愫,卻能到“物我兩忘之地”,“仁智獨得之天”,雕琢人的情性,達致得意忘言的境界。如喬吉的散曲《香柈》的描繪:“暖蛻龍團香骨塵,細裊云衣古篆文。寶奩余燼溫,小池明月昏。心火蟠燒九曲腸,鼻觀薰修三昧香。劫灰書幾場,猶存延寸光?!甭勏闶且环N“鼻觀心參”的修行方式,借此獲得止息雜念、心神平靜的三昧,這也是蘇東坡所說的:“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和黃魯直燒香》)清微淡遠、品性簡靜,終究是文人靜室焚香、靜坐鼻觀的根本。
知覺感受必有心里的對應物,聞香的目的顯然不是單純的嗅覺體驗,沉靜的味道是要喚起思維的觀想,在似有似無之間的香氣體驗中,使精神超脫、寧靜、安祥,獲得一種不同于世俗煩瑣生活的審美感受。正如徐復觀先生在其《中國藝術精神》中講道:“‘靜’的藝術作用,是把人所浮揚起來的感情,使其沉靜,安靜下去,這才能感發(fā)人之善心。但靜的藝術性,也只有在人生修養(yǎng)中,得出了人欲去而天理天機活潑的時候,才能加以領受。”借助香的引導,契入靜的佳境,心靈完全回歸自己,與天地合為一體,與萬物相諧和,與自然相融洽。此時,人心歸于自由,主客兩忘,超越時空,一派天機自然。
焚香拜月
元雜劇中最知名的劇本《西廂記》,重要的情節(jié)都是在香事活動中推進的。故事的發(fā)生地在普救寺則天娘娘的“香火院”中。張生在“香火院”第一次與崔鶯鶯相遇,轉瞬之間,愛情萌發(fā),張生呆望著崔鶯鶯遠去的背影,不能自已地感嘆:“蘭麝香仍在,佩環(huán)聲漸遠?!眲≈械拇搡L鶯,喜好蘭麝熏香,紅娘夜夜為鶯鶯繡被熏蘭,“翠被生寒壓繡裀,休將蘭麝熏;便將蘭麝熏盡,則索自溫存”,因而崔鶯鶯的身上總是散發(fā)著一股淡淡的蘭麝香氣,“臉兒粉膩,口邊朱麝香濃”,透出一股超凡典雅的大家閨秀氣質。而張生也是一位愛香之人,平日所用,喜好瓦香爐:“好寄閑身,眼底無俗物。有幾扇兒紙屏風,有幾軸兒水墨畫,有一枚兒瓦香爐?!睆埳鷮W琴,必凈手焚香:“曾師高士,向焚香窗下,煮茗軒中,對青松,彈得高山流水,積雪堆風?!?/p>
張生與崔鶯鶯同為愛香之人,并非作者描寫的偶發(fā)之舉,而是刻意的人物塑造,暗示了才子佳人的身份,潔身香薰的超然之氣,也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埋下伏筆。崔鶯鶯每夜拈香拜月,吩咐紅娘“移香桌兒近太湖石畔”,“每夜花園內燒香”,為張生與崔鶯鶯的相見提供了機會。張生倚在太湖石邊,偷看鶯鶯三拜祝告,有感唱道:“夜深香靄散空庭,簾幕東風靜。拜罷也斜將曲欄憑,長吁了兩三聲。”與鶯鶯對詩后,張生心生相思:“霎時雨過琴絲潤,銀葉龍香燼。”
至于“隔墻聽琴”的情節(jié),更是在焚香拜月的情景中展開的。張生因為老夫人賴婚而苦悶不堪,此時紅娘獻計,讓他在崔鶯鶯月夜焚香之時,隔墻操琴,借琴音傳達相思悲愁,張生用一曲《鳳求凰》扣動鶯鶯的心弦。之所以選擇撮土焚香,拜月之夜,撫琴彈唱,訴說衷腸,想必也是因為“焚香”“月夜”“撫琴”《鳳求凰》等意象,構筑了富有意味的美感特質,給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揉進了不染塵埃的韻味。
因此,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在點評《西廂記》時,認為這是一個需要焚香閱讀的劇本:“《西廂記》必須掃地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于胸中也?!段鲙洝繁仨毞傧阕x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崔鶯鶯焚香拜月的情節(jié),也成為《西廂記》最為純粹動情的經典部分。
香冷金鴨
在元代文人元曲的詩意歌唱中,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那個時代對香爐的喜好。元曲中出現(xiàn)兩類香爐,一類是金爐,一類是金鴨鼎:
商衟(dào)的套數【雙調·新水令】
夜深香燼冷金爐,對銀釭甚娘情緒。和淚看,寄來書。訴不盡相思,盡寫做斷腸句。
荊干臣的套數【黃鐘·出隊子北】
心懷悒怏,無一時不盼望。塵蒙了錦瑟助凄涼,香盡了金爐空念想,弦斷了瑤琴魂蕩漾。
王挺秀的套數【中呂·醉春風】
珠簾上玉玎王東,金爐中香縹緲,彩云聲斷紫鸞簫。那其間惱,惱,萬種凄涼,幾番愁悶,一齊都到。
關漢卿小令【正宮·白鶴子】之四:
香焚金鴨鼎,閑傍小紅樓。月在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金爐為金屬鑄的香爐。漢代的桓寬在《鹽鐵論·貧富》就曾提到:“歐冶能因國君之銅鐵以為金爐大鐘,而不能自為壺鼎盤孟,無其用也?!瘪R非百注釋:“金爐,疑即金香爐?!钡恰敖馉t”在后世文學作品的描繪中,逐漸演變?yōu)橄銧t的美稱,而非確指。宋代王安石有《夜直》詩:“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詩中的金爐,已是一種香爐的泛指。因此,元曲中的金爐,大概也是接近宋詞的用法,為香爐的美稱。
至于“金鴨鼎”,則確實為一種鍍金的鴨形銅香爐。唐代戴叔倫《春怨》詩:“金鴨香消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痹鷱埧删谩墩瘍毫睢なь}》曲:“步蒼苔涼透羅襪,掩朱門香冷金鴨。”龔騫也有《九秋詩·秋月》描繪:“綺窗獨坐香沉酒,金鴨無煙道書朽?!便~制的鴨形焚香器具,三足兩耳,爐煙裊繞,器型雅致,為古人所鐘愛。
從某種意義上看,香味比聲音和景象更能撥動心弦。在元曲的詩性世界,焚香、品香滲透在文人的生活中,伴隨著讀書、彈琴、品茗、會友,熏洗著空氣的污濁,凈化出清澈的氣息,象征著文人不雜世俗的高潔之氣。在香氳乍起,以鼻聞香、以耳聽香的觀想中,開啟一片澄明的精神境界。
張婷婷,文學博士、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