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潔
2018年11月下旬,第27屆“現(xiàn)代與經典”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無錫舉行。這是一場小學語文教學的觀摩會,更是一場語文的“華山論劍”,論教學理念,論教學方法,論教學風格……
趙志祥:我是人間瀟灑客
悠悠古曲,意韻遙遙。抬起頭,樸素的衣著遮掩不住內在的儒雅書卷氣,低沉渾厚的嗓音透露出的是謙遜與智慧。有一份清涼,像一本古老的書,每一頁卻又透出淡然和謙和。
趙志祥老師是一位性情中人,俗世紛紛擾擾無法動搖他一顆瀟灑的心——“臨水照花是照給別人看的,古詩我就要這樣上?!彼詣?chuàng)“六線譜”,教學生打手勢朗讀,音長音短、輕重停頓清晰可見。為了讓古詩的學習“非同一般”,他設計了豎排版認讀、繁體字認讀、小篆認讀、甲骨文認讀等,同一首詩變換不同呈現(xiàn)方式,在由易到難的過程中,學生慢慢熟讀成誦。整堂課耳目一新,妙趣橫生,笑語盈盈。
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定有對周圍文化元素的敏感,趙志祥老師確確實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課堂臨近尾聲的古詩吟唱,更將所有聽者折服。渾厚的嗓音極具辨識度,《敕勒歌》從他的口中緩緩唱出,余音繞梁,回環(huán)綿長,臺下掌聲雷動。
將吟唱帶入古詩課堂,仿佛已成為趙老師教學之路上的一大特色。
他,便是那位陰山下的瀟灑客,認真做學問,詩意過人生。
王崧舟:我心自有明月照
初見王崧舟老師,其人恰似一方墨香四溢的硯臺,這不恰當?shù)谋扔鞔蟮謥碓从谥苌砜M繞的書生氣息。王老師講課語調溫和,如同涓涓溪流,卻每一句都能講到你的心里,也許這就是學識淵博的風采和魅力吧。
王老師以《記承天寺夜游》的起、承、轉、合為切入點,指導學生讀出文章似山、如水一樣的節(jié)奏。他對蘇軾了解之深,對“閑人”二字剖析之透,令人嘆服,那一輪“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的明月到了所有人的家中。
在王老師的深情引領下,我看到蘇軾腳踩“竹柏影”緩緩走來,一個真實、豐滿的文豪形象清晰可見。王老師說:“我們要像蘇軾一樣用語文成全自己?!睂W習《記承天寺夜游》,重要的是文化與心靈的積淀,用蘇軾的人格來陶冶學生的人格,用蘇軾的心靈去影響學生的心靈。
當今社會,“閑人”太少了,而一個真正追求幸福、追求心靈解放的人,一定渴望自己能夠成為像蘇軾一樣的“閑人”。
在王老師的課上,我們帶著敬畏和自豪之心,和學生共同學習蘇軾,用文字去成全自己的美好人生。
竇桂梅:我手可以繪童心
猶如午后夏日透過樹蔭灑下的縷縷光斑,跳脫煩悶,一切宛若新生。這是在竇桂梅老師課堂中最真切的感受,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生機,讓人忍不住挺直了脊梁。
簡要的板書,生動的圖文,活躍的小組學習氛圍,竇桂梅老師不囿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她敞得開心,能夠營造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性課堂;她放得開手,讓兒童“站立在課堂正中央”。
教學《神筆馬良》時,竇老師采用工具撬動的方式,利用故事中的“插圖橋”和“時間繩”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厘清故事情節(jié)。她通過看、讀、演、說的方式循序漸進,傳承中華民族“懲惡揚善”的美德,讓人重拾童心,情不自禁愛上她的課堂。
半個多小時的課后交流中,竇老師始終以謙和、親切的姿態(tài)詳細地回答教師們的各種問題,同時闡述這樣的理念:“我們要努力從一個乒乓球教練變成一個足球教練?!薄獜囊粏栆淮鹗降慕虒W方式向小組協(xié)同學習的方式轉換。“讓每一個老師心里都住上一個馬良?!薄c時俱進地傳承與創(chuàng)新經典文化。
她侃侃而談,高雅的談吐、獨到的見解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言聽計從”,為之感佩。
經典文化通過經典課堂得以演繹,一扇扇通往文學殿堂的窗戶被打開,而窗外,是一片片行云流水,詩情畫意。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高新區(qū)獅山實驗小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