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曉靖
背景
青春期的中職學生通常會出現(xiàn)對異性充滿好感,渴望接近異性,并試圖與異性同學建立比較好的關系。異性同學之間互相欣賞、互相吸引,是他們處于性心理發(fā)展的愛慕期的正常表現(xiàn)也是他們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但青春期的孩子過于敏感和富于想象,使他們不少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把握不好友情與愛情的界限,容易將兩者混淆,導致心理困擾。
具體問題情境描述
開學兩周后的一個早自習,我比往常早了兩分鐘到教室,看到班級一男生從自己教室門前經過卻沒進自己教室,我很奇怪地問班里其他同學,他要去哪里。同學們都諱莫如深地笑了,說他是去送“女朋友”回教室了。我一聽,愣了好一會,這才開學兩周啊,動作怎么這么快。同時,心里也直打鼓,按這個形式下去,班級里的同學肯定會第一時間效仿,按這春花爛漫毫不節(jié)制地發(fā)展下去,那班級里就變成戀愛的后花園了,我想,該是時候拿這個話題來跟同學們探討探討了。
問題解決(結果)
考慮到這個問題是全班同學都會面臨的,所以,我以班會課的形式來呈現(xiàn)并解決這個問題。整堂課由“真心話”導入,讓同學們在班級內隨著音樂傳遞玫瑰花,花落誰家誰就要來回答我的問題?!澳銜诋愋酝瑢W面前盡量表現(xiàn)自己好的一面嗎?”“你最欣賞異性同學的什么特點?”“你有在校園里看到過談戀愛的小情侶嗎?”第三個回答的同學,很大聲的說,有!大家笑了。這樣一個看起來“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拉開了帷幕。
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從專業(yè)的角度給學生分析了我們身邊出現(xiàn)“戀愛”的原因。到了高中階段,同學們處于異性愛慕期,更渴望與異性同學相處。所以,有這樣的現(xiàn)象是正常的。就在同學們覺得老師好像是在“贊同”我們談戀愛的飄飄然的感受下,我又灌下了一劑“迷魂湯”。
課件上呈現(xiàn)了一個男孩子跟女孩子情投意合,并向女孩子表白的案例。問到同學如果你是女孩子你會作何選擇時,大家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出于互相喜歡,互相吸引,反正不影響學習成績就好的原因選擇了在一起。但也有的同學表示,現(xiàn)在還太小了,或許會遇到更喜歡的人,還可能對成績造成影響,選擇不在一起。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個主題是有一定高度的,我拿出了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來跟大家分享。并詳細解釋了激情、承諾、親密所代表的意思。在三角理論的基礎上,斯滕伯格還組合出了八種不同的愛情關系。接下來的任務是讓學生們分析,案例中的兩個同學的“愛情”更貼近哪一種愛情關系,你是否看好他們的“愛情”,同學們都說出來自己的觀點,但都指出了,缺少了“承諾”這一要素,或者這一要素的含量很少。但幾乎所有的女生都說,承諾對他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論及你是否看好他們的愛情,奇怪的是,大多數(shù)同學都說不太看好他們。
之后呈現(xiàn)案例的后半部分,男孩子對女孩子提出了性要求,女孩子最終答應了。可是后面的相處過程中開始出現(xiàn)一些問題,彼此不確定對方是不是自己最后的歸宿。這時候,大家都很期待故事會朝著哪個方向前進??墒?,我把這個接力棒交到了同學們手中:請給這個故事續(xù)寫一個結局。我沒有給他們任何限制,我甚至已經知道他們會天花亂墜地亂說,但只要是他們真心想要表達的,呈現(xiàn)最真實的東西那就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了。幾分鐘之后,我請同學們來反饋他們討論的內容。一個小組說,他們會分開,因為他們會不斷暴露問題,在不斷的爭吵過程中,會把曾經的美好消磨掉。另一小組的故事結局更“狗血”一點,他們說,兩個人慢慢疏遠了,男孩子喜歡上了其他的女孩,可是女孩子卻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年幼的他們沒辦法生下孩子撫養(yǎng),就只能把孩子打掉。之后分別請了幾個小組分享,奇怪的是,所有的小組都回答,他們最后都是走向分開。在此基礎上,為問及了同學們,如果故事的最后他們是分開的,兩個人對這段感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后悔、遺憾、難過、不成熟……所有的話都是學生自發(fā)而成,沒有老師干涉。
將選擇重新交還學生手中,如果回到男孩子向女孩子表白那一刻,你是女孩子的話,你會答應他嗎?同學們都搖搖頭。最后教師做一個總結:別人的故事,我們坐個時光機,稍稍動腦動筆就能改變結局,可是我們的人生不一樣,當我們輕易做出選擇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重新書寫。青春的花還是開在合適的季節(jié)里,才會開更久,開更美。
討論反思
其實,回想青春年少時,我們誰的心中沒有綻放過愛的花朵。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他人欣賞,被他人喜歡。所以,有愛,并沒有錯。但戀愛關系中,我們所享受到的不僅僅是情投意合開心的部分,也有我們需要承擔的責任與承諾,當學生還沒有能力做到這些的時候,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一個合適的氛圍,讓學生從心里感受到,把這份愛的花朵開在更適合的季節(jié)里,開得更美開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