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穆
摘要:在中國,初代油畫最早是出現(xiàn)在漢朝的棺槨上,然而正式的西洋油彩繪畫是四百年多前,也就是在明朝的時候,經意大利教士利瑪竇傳入中國。油畫在中國的應用從最開始的人物肖像畫到如今成為一種藝術語言,其間經歷過不少的動蕩及洗禮。本文將從油畫的發(fā)展史,中國油畫與西方油畫的對比,及油畫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國油畫;歷史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
經過四百多年的文化養(yǎng)成,中國油畫的本土化已略見成效,并形成不同流派。油畫的職能特點也從一開始的娛樂性到政治性,發(fā)展到如今的商業(yè)性。油畫在中國的發(fā)展近乎超過了國畫在民族間的繼承。
1中國油畫的發(fā)展史
1.1油畫的初步發(fā)展
油畫,顧名思義,是指用快干性植物油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者木板上作畫,屬于西洋畫的一種,在明朝時期由意大利教利瑪竇引入中國。清朝時期,朗士寧入宮傳授西洋畫技藝,那時的油畫主要充當照相機的作用,隨即又經過鴉片戰(zhàn)爭,中西文化大碰撞,油畫開始在民間興起,并成為一種潮流,此時,中國善油畫者并不多見[1]。直至康有為,薛福成等先進知識分子出國見識到西洋油畫,回國后對此稱贊不已,此舉為油畫在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文化基礎。
1.2油畫的興起
到民國時期,中國已有不少油畫畫家。而此時油畫不再單純的是為了記錄人物面貌,油畫形式開始多樣化。李叔同,林風眠,吳冠中等中國畫家陸續(xù)出國習畫,并利用畫畫所得資助革命活動,此時畫畫的商業(yè)價值也展露頭角。隨著多所美校的建立,越來越多的人對油畫有了初步的了解。雖文化革命初期,受左傾思想,油畫一度陷入低迷期,但無動蕩不發(fā)展,隨后文化政策改變,吳作人,羅工柳,董希文開辦教學工作室,油畫在中國也站穩(wěn)腳跟,并有大肆發(fā)展的勢頭。
1.3油畫的多元化發(fā)展
經過文化及歷史的洗禮,油畫在中國畫壇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畫風也趨于多元化。冷軍的現(xiàn)實主義油畫,作品有《小唐》,代山的抽象派作品《面目》,陳軍德的印象畫作品《復興公園風景》,廖繼春野獸派風景畫《巴黎塞納河》,石齊立體主油畫《獨尊圖》,此外還有超現(xiàn)實主義流派,行動畫派,波譜藝術,極簡主義等豐富多彩的藝術表達形式,都是經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才得以實現(xiàn)[2]。畫風中或多或少的有西方油畫的影子,畢竟油畫屬于西洋。油畫愛好者并未停止探索,在油畫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文化的交流中,仍試圖發(fā)掘出本土民族油畫存在的潛力。
2油畫與國畫的對比
要想在油畫上有所創(chuàng)新,需立足于本土文化,而中國國畫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國畫重線條,油畫重色彩。這與其作畫材料及發(fā)展歷史息息相關,油畫注重使用透視法,而國畫經過千年本土文化熏陶,以神寫形。國畫又講究留白,對背景的重視程度不比油畫,且對事物的結構細節(jié)十分重視。中國油畫是由西方傳入,在宣傳過程中,筆觸勾勒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例如羅中立的《我的父親》,臉部特寫將一個老父親的面容畫的十分傳神,甚至能看出老父親臉上的汗珠。而國畫重意境,如齊白石的《蝦》,雪白宣紙上并無太多背景鋪設,只黑白兩色,墨深墨淺間勾勒出蝦群間的玩斗,意境淡然悠長。
再談談國畫技法,中國畫的筆法是由點,線,面組成,利用墨的濃淡,干濕,深淺,這就牽涉到了落筆的輕重及快慢,南齊謝赫曾提出六法,一是氣韻生動,二是骨法用筆,三十應物象形,四是隨類賦彩,五是經營位置,六是傳移模寫,其中骨法用筆排在第二位,可見用筆于國畫的重要性。油畫用筆也講究,因其材料的特殊性,以及著色時會使用到顏色的堆砌,因此油畫不僅用筆,也用刻刀與其配合,其用筆種類也十分繁多。依鄙人所見,若能將國畫的畫法融進油畫,也不失為一種嘗試[3]。
國畫與油畫之間雖存在差異,但不可置否的是,畫與畫之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中國油畫和中國國畫之間的共同點則在于,皆受文化影響,也是一種具有獨特美的藝術語言。無論國畫的水墨,還是油畫的油彩,都源于生活和思想。
3中國油畫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
自油畫傳入中國起,就有不少的學者前往西方學習油畫技藝,雖有成就,但中國油畫始終未找到一個合適的落腳點,雖一直在尋求創(chuàng)新,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仍是難求。
油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載體。西洋油畫在藝術和主題上都有其別具一格的風格,但也是經歷過文化的沖擊和碰撞,從單一的寫實到多元的畫派,從蛋殼畫到油畫,其中都是西方文化的探索和智慧的凝結。為了中國油畫更好的發(fā)展,加強對西方文化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課,當然,民族文化不可忘。
而中國油畫的主要特征是形式上追求自然與情感的統(tǒng)一,追求東方審美色彩。中國油畫作者通過追求自然空間與情感空間的高度統(tǒng)一來打破傳統(tǒng)空間的限制。以筆者拙見,中國油畫可與國畫相結合,立足民族文化,在意境上尋求突破,可改變其畫法,在表現(xiàn)手法及創(chuàng)作題材上多加探索。此前一部油畫電影《梵高》上映之初取得不錯的口碑,電影畫面由百名油畫師同著,無論從視覺效果,還是意境情感來說,都是一部不錯的作品。流動的油畫在屏幕上跳轉,觀者似感受到油彩在畫板上流淌。因此油畫不該局限于靜止,可以靜畫動。此外,加強對油畫材料及技法的探究對中國油畫的發(fā)展也大有裨益[4]。
當然,一幅油畫的意境和情感取決于那個執(zhí)筆者,執(zhí)筆者應當加強本身的文化修養(yǎng)及情感修煉。一張照片是光影的游戲,而一幅畫則是畫者和人間的戰(zhàn)斗。就好比一篇論文,不僅要追求專業(yè)性,也不能摒棄趣味性。一幅畫不僅追求專業(yè)的筆觸,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感情。無論是畫,還是文字,他首先得是真誠的,中國油畫舉步不前的原因,其一便是商業(yè)價值已經超過了其本身的藝術價值。
結語
藝術無國界,自油畫傳入中國起,它就成了一種文化,經過歷史文化的滌蕩和各熱情分子的堅持和探索,中國油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當代社會,不少油畫愛好者選擇深入生活尋求更高的藝術追求,讓畫回歸本質,畫的藝術價值就是畫的商業(yè)價值。油畫雖有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野獸派,現(xiàn)實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流派,但無一例外,一幅畫的價值無非是自我情感的宣泄以及旁觀者的情感共鳴。中國油畫的創(chuàng)新也應當從此層面出發(fā),在筆法,意境,取材等方面尋求突破。研究西方文化,立足民族根本,中國油畫才能在國際畫壇上取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殷雙喜.堅持改革開放 推動中國油畫的現(xiàn)代發(fā)展[J].美術研究,2018(05):8-16.
[2]趙健.對中國油畫發(fā)展的點滴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8(03):11-16.
[3]奕品. 中國油畫的“語言之在”[N]. 中國文化報,2018-09-02(003).
[4]楊海峰.當代中國油畫色彩語言的多樣化探索[J].戲劇之家,2018(14):14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