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的《畫刊》特稿,我們以“藝術家畫藝術家”為命題,策劃了一次“紙上展覽”。我們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呈現(xiàn)藝術家思考藝術問題的視覺邏輯,并彰顯藝術“偏見”給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的影響。
因為無論是在藝術家本人的成長過程中,還是在藝術家創(chuàng)作作品的過程中,始終會有一種因素在影響和推動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它概括為某種混合了理性、感性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等多重動機影響下的、異常復雜的“藝術選擇”(Artistical Selection)。而能夠?qū)λ囆g家的“藝術選擇”做出影響的,則是某種更深層次的,非常不客觀,但卻合理、中正的藝術“偏見”。這種“偏見”不僅會伴隨著藝術家成長的整個歷程,進而決定了個體藝術家迥然不同的風格走向,同時也會在他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決定具體作品的視覺樣貌。
為了讓藝術家更好地介入命題,我們對參與者提出了兩個基本要求。第一,只能選擇一位對自己有過深刻影響的藝術家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第二,必須以繪畫的方式做直接表達。給出這兩個限定條件,實際上是為了讓所謂“藝術選擇”的過程體現(xiàn)的更加清晰明確,讓藝術家能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藝術偏好和創(chuàng)作能力。
特稿共計呈現(xiàn)了7件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分別是:馬文婷的《羅斯科》肖像、申大鵬的荒誕之《塔》、馮且的《徐冰》、張云垚的《你》、徐跋騁的《愛拯救生命》、韓婭娟的《這不是馬格利特》和曾曦的《無題》。這些作品作為一種被“偏見”主導的“藝術選擇”的結果,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藝術家對待技術、觀念、趣味、形式的態(tài)度和立場,體現(xiàn)出7種迥異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訴求。這些價值訴求在藝術家的隨筆中,體現(xiàn)得更直接、更深入。希望通過這次“紙上展覽”,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藝術家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