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莉
寓言使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在學習寓言的過程中,學生若能梳理、分析、總結(jié)各個寓言故事,則能對學生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在教學中也圍繞這幾方面的內(nèi)容展開教學,讓學生賞讀寓言,拓展鑒賞,探究主題,創(chuàng)作扮演,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感受寓言作品的魅力。
一、玩味片段,美讀賞析
學者吳讓潔認為寓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寓言的學習要點,提煉合適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獨立閱讀寓言,并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chǔ)。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先通讀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內(nèi)容,而后組織學生展開美讀,將情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語氣語調(diào),體會其中的言外之意。我鼓勵學生圍繞寓言中的某些段落展開聯(lián)想,說說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義,想要體現(xiàn)怎樣的人物形象。
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第11課《狐貍和烏鴉》時,我便鼓勵學生圍繞其中的片段展開深入品味。我首先鼓勵學生展開分角色誦讀的活動,并在誦讀的過程中品味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點。我鼓勵學生思考:“當狐貍問候烏鴉‘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的時候,你覺得狐貍是真心問候的嗎?”學生認為:“不是的。狐貍的目的是要得到烏鴉嘴巴里的肉?!薄澳敲春髞砗倖柡驗貘f的孩子,贊美烏鴉的羽毛和嗓子,你覺得它是真心的嗎?”學生認為:“不是,這也是為了騙到烏鴉嘴巴里的肉而說出的謊言?!薄翱墒?,烏鴉卻相信了狐貍的話,你覺得這說明了什么呢?”“烏鴉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狀態(tài),被狐貍的花言巧語欺騙了”。
在圍繞寓言片段進行品味的過程中,學生提升了自己的鑒賞能力。學生能通過感悟的方式體會寓言語言的形式美,體會作品的情感美,增強學生對于寓言的賞析能力。在這種玩味中,學生能在更輕松自如的環(huán)境中體會寓言的趣味性,并理解寓言所呈現(xiàn)的哲理,真正走入寓言作品中。
二、以一帶多,比較鑒賞
在閱讀寓言的過程中,若學生只是圍繞單篇寓言展開閱讀,則很難做到舉一反三,對寓言的特點理解也不夠深刻。我在教學中嘗試采用以一帶多的方式,組織學生嘗試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看看相同主題的寓言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點。我鼓勵學生在對比中探究寓言的人物形象,說說有何不同,再思考一下寓言中體現(xiàn)的哲理,說說兩者是否有不同之處,這樣就能讓學生提升自主鑒賞的能力。
在組織學生閱讀二年級上冊第10課《狼和小羊》后,我鼓勵學生展開對比閱讀,嘗試給學生補充閱讀以“狼”為主人公的寓言《牧童和狼》,并鼓勵學生展開對比閱讀。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則寓言的題目中都有狼,它們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嗎?”學生認為:“《狼和小羊》中的狼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但是《牧童和狼》中的狼卻只是襯托,這個故事主要展現(xiàn)的是牧童?!薄澳敲催@兩個故事中的狼都分別代表了什么形象呢?”學生認為:“《狼和小羊》中的狼十分狡猾殘忍?!赌镣屠恰分械睦且彩呛軆春莸模阅镣艜ε滤??!薄澳敲础赌镣屠恰返墓适抡f的又是什么內(nèi)容呢?”學生認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說謊。”
學者張之洞認為讀書不得要領(lǐng)則勞而無功。由于學生之間有差異性,所以其理解能力并不相同。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泛讀方法,并借助批注法、摘抄法挖掘寓言中的片段,更好地展開對比。為了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我還嘗試設置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按照其中的內(nèi)容展開自主閱讀,提升比較鑒賞的效果。
三、確定議題,課外拓展
為了讓學生沉浸在寓言的海洋中,我還常常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擴展閱讀。我給學生設定閱讀的主題,并鼓勵學生通過搜索、整理、分析、歸納的方式展開自主探究,然后凝結(jié)成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在設置探究議題的時候,我常常鼓勵學生思考語言中各種動物具有怎樣的典型象征意義,思考寓言故事對人生是否有什么影響,在這些議題的輔助下,學生積極地展開了拓展閱讀。
在教授五年級上冊第12課《伊索寓言》時,我鼓勵學生展開擴展閱讀的活動,并引導學生思考:“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動物的形象,它們是否有什么典型的含義呢?”我鼓勵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自主探索活動。首先通讀《伊索寓言》,然后找出其中的動物形象,看看在其中最常出現(xiàn)的是哪些動物。此后則鼓勵學生展開自主討論,說說它們的特點是什么。有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狐貍的形象。《斷尾的狐貍》中的狐貍想要欺騙其他狐貍也像自己一樣去掉尾巴。《狗,公雞和狐貍》中的狐貍也想要欺騙雞,吃了雞。我覺得狐貍都是狡猾的形象,但是它們都只是小聰明,并不是大智慧,所以這兩個故事中的狐貍最后都沒有能得逞。”
寓言由故事、寓意、寓示三要素組成,主人公不僅是人,也能是各種擬人的生物甚至是非生物。寓言常常用比喻、擬人的方式展現(xiàn)出故事情節(jié),同時還體現(xiàn)出深刻的道理。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學生圍繞這些方面的議題展開討論。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寓言故事有豐富的了解,也能讓學生從中提煉出人生哲理,對自己的生活有所啟發(fā)。
四、創(chuàng)作扮演,內(nèi)化升華
小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因此,我常常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活動,并將自己編寫的寓言故事表演出來。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激發(fā),能更積極地展開感知、記憶和思考。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解放,個性得以舒展,也能更好地從寓言故事中獲得啟迪,促使其升華自己的感悟能力。
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24課《寓言兩則》后,我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活動。我鼓勵學生思考:“在揠苗助長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做事情急于求成的人,結(jié)果反而壞了事。那么在生活中還有什么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事情呢?嘗試將你的生活小經(jīng)驗編寫成寓言故事,然后表演出來。”學生圍繞該主題展開了編演,有學生將“貪多嚼不爛”通過小品演繹了出來,展現(xiàn)了自己一次想學習很多的東西,但是最終卻什么都沒有學成,用這樣的故事來展現(xiàn)“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在展開寓言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不僅組織學生閱讀寓言,更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寓言,表演寓言的方式展開實踐活動,提升對寓言的理解,達到內(nèi)化和升華的效果。
在展開寓言教學時,可以看出不少教師都將教學的視角放在單篇寓言的教學上,這樣的學習只是注重了語言表層的學習,卻并未促使學生從整體的角度來審視寓言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嘗試鼓勵學生展開以一帶多的學習方法,從課文閱讀擴展到課外閱讀,從品味寓言過渡到感受寓言,創(chuàng)作寓言。在圍繞寓言展開的專題活動中,學生能更好地品味寓言的特點,并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修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新城區(qū)實驗學校(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