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文作者朱冬生)與溥杰先生有一段時間并不算短的忘年交。第一次會見,溥杰先生78歲,我35歲。因《解放軍生活》雜志的創(chuàng)刊,我與溥杰相識相知。
素昧平生主動約見
1985年1月16日,《解放軍生活》雜志創(chuàng)刊。此后,首都許多新聞媒體要求與我(時任主編)見面采訪,都被我婉言謝絕,唯一要求見面并沒有被我謝絕的是溥杰先生。當(dāng)時我很好奇,這位末代皇弟與我素昧平生,為什么要求約見我?
1985年3月6日,北京的早春仍然很冷,我和陳昕編輯帶著鮮花,來到中日友好醫(yī)院一個有里外套間的病房,拜會了溥杰先生。此時,他雖然已屆高齡,但精神極好,也特別健談。
溥杰先生真誠地告訴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他所見到的軍隊中政治素質(zhì)最高、思想品德最好、紀律最嚴明的軍隊。他還告訴我,幾十年來,他一直關(guān)注著人民軍隊的建設(shè),總想尋找一個機會把這個想法告訴一個他認為最合適的人。當(dāng)他看到《解放軍生活》雜志創(chuàng)刊的新聞之后,就想通過這個雜志表達他能為人民解放軍做一點什么的愿望。
“錯則錯矣,反見真性情”
我的工作單位與溥杰先生的住處只隔了一個街區(qū),其后每年,我總會去拜訪他幾次。
我們之間,談?wù)摰淖疃嗟氖侵袊臍v史和文化。溥杰先生是一個學(xué)問家,尤其精通歷史。
溥杰先生的書法功底較深,他也經(jīng)常會拿出給別人書寫的條幅給我看,我更多的是直觀地品評他的書法藝術(shù)。
有一次,我有個朋友聽說我常品評溥杰先生的字,便主動給我送來一幅溥杰先生抄錄的李白《望廬山瀑布》。先生在書作中誤將“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前”寫成“長”,“飛流直下三千尺”中的“直”寫成“道”。過后我見溥杰先生時,因為熟了,也就不無責(zé)怪地告訴了他,他則在談笑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先生告訴我,但凡為親朋好友寫字,他全憑記憶中的印象,從不照著書本抄錄,說“錯則錯矣,反見真性情”。
“有意思,有意思”
就此我大膽地離開了對先生書法作品本身的品評,談到了書法與政治的聯(lián)系,半開玩笑地說了我的一番見地。我說北宋徽宗皇帝趙佶的“瘦金體”天下聞名,徽宗皇帝、宣統(tǒng)皇帝、先生您和你們愛新覺羅家族所有的著名書法家的書法,都纖秀瀟灑,全無陽剛之氣,這是否暗喻了這個王朝的氣數(shù)?帝王之家的霸氣盡失,是否預(yù)示著這個王朝的行將沒落?聽到我的這番評論,他頓時啞然失語,好一會兒未置可否,在抽了一口煙、呷了一口茶之后才連聲說道:“有意思,有意思?!?/p>
溥杰先生堅定地排斥主動投靠日偽政權(quán)充當(dāng)大漢奸的清王室的后裔們,尤其是肅親王善耆和他的女兒川島芳子及其后人和親戚們。
(摘自《縱橫》2018年第12期 朱冬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