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敏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但是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完美契合學生的需求,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才能讓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從而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本身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如果教師無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同時也無法讓學生的語文得到提升。所以根據(jù)當前的具體實際情況,本文將展開具體研究,探究一下當前教師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以及如何進行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反思;探究
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nèi)容方法是否存在明顯缺點,從而進行針對性地調(diào)整,幫助學生不斷提升。當前我國教育一直在不斷進行改革,國家一直主張讓教師不斷調(diào)整,選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那么為了達到這一點要求,教師必須要不斷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通過教學反思,讓教師能夠更加高效地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快速學習知識點,促進學生在語文方面的提升。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他們把重心放在制作各種課件上面,完全忽視了教學的實際效果以及自身的教學目的,所以這些問題就導致了小學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更多的隱患,那么本文就要由此出發(fā),讓教師開始重視教學反思,通過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執(zhí)教水平,幫助學生在語文方面不斷突破,促進教學穩(wěn)步開展。
一、教學反思簡述
其實簡單來說,我們一直所了解的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促進自身教育水平的實質性提升。那么很多時候,教師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執(zhí)教水平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就需要進行教學反思,通過反思來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學反思一直都是廣大教師關注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但是經(jīng)過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的教學反思并沒有落到實處,他們往往都是泛泛而談。實質上教學反思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教師能夠從自己的教育實踐出發(fā),從中不斷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漏洞,再通過一些實際的教學案例或者是心得來促進自身教學反思的高效完成。很多時候 教師喜歡從自身找問題,但是“當局者迷”,如果 教師完全自己那里瞎思考,反而容易進入思維誤區(qū),從而身陷囹圄。所以 教師很多時候可以跳出自我的舒適圈,從別的教師那里吸取經(jīng)驗,看看自己是否存在相似的問題,幫助自己得到突破和提升。
二、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也并沒有想象中輕松,在教學的過程中反而產(chǎn)生了許多明顯的問題,所以鑒于此,教師必須要進行針對性地突破反思,促進教學順利開展,所以接下來本文就針對當前的教學反思提出一些小建議,希望能對教師有所幫助。
(一)課后總結思考
很多教師在教授完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之后,他們可以自己寫好教學反饋,針對自己在這堂課中的不足做好記錄,保證后面能夠避免相似錯誤產(chǎn)生。并且很多時候教師的課程繁多,針對某些相同內(nèi)容,要給不同的班級進行重復講解。那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在每一次課后寫下教學總結以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去另一個班教學時注意自己之前總結過的問題,在課后繼續(xù)記錄,進行對比,看看自己有無實質性地提升。通過這樣及時記錄總結的方式,可以讓教師快速明白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避免經(jīng)過長期的拖延之后問題無法得到實質性地解決。除此之外,教師進行了幾天或者一周的記錄之后,需要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分析,從而找出自己的問題,這樣整個教學反思會比較完整且具針對性。
(二)聽取教學建議
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由于主觀推斷,對于自己的教學產(chǎn)生了錯誤評估,那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聽取學生的意見,比如舉辦一些師生座談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是否存在某些顯而易見的弊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理性思考,促進自身教學反思高效進行。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聽取一些自己的教學同仁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可以看到自己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明顯問題。而且很多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觀摩其他教師的授課,去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幫助自己不斷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三)反思教學方法
很多時候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過關的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自己的 學生。比如在學習“畫楊桃”這一課時,很多教師并沒有關心學生是否了解這一事物,而是直接開始講解知識,并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那么在學習這一課內(nèi)容的過程中,教師實際上可以帶來實物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其具體特征,從而與文章的描述進行對比,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再比如,當教師缺乏實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tài)呈現(xiàn),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方式比教師直接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更具實效性,學生也更加愿意配合教師,進行知識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小學生,不能盲目從自身角度出發(fā),要做到換位思考,讓學生能夠充分接受當前的教學方式,從而保障教學高效開展。
(四)反思教學效果
教師除了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而且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取得了實際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在學完“姓氏歌”之后,對于這些姓氏是否已經(jīng)有了基礎的了解,那么這時候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語文題目來讓學生完成,看看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課堂中所講授的知識。如果學生完成習題的效果不好,教師就需要進行思考,看看哪一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導致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不斷反思,確保學生學有所獲。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反思是一大重點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自身教學的問題所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學生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在經(jīng)過反思之后,所開展的語文教學更具針對性,完全符合當前的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麗莉.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模式研究評析[J]. 新課程導學, 2014(4):89-89.
[2]楊澤標. 有關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探究[J]. 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 2013(8).
[3]李艷容. 有關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2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