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
摘要: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需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結(jié)合近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思考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身邊實際或?qū)W生容易忽視的生活細節(jié)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出自然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生活實際領悟出文本淡淡卻又濃郁的真情。
關鍵詞:課堂導入? 生活化? 情感
顧黃初先生在《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謀求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閉在四壁合圍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課本中,恐怕很難取得突破性的發(fā)展。語文是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頻繁運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學生掌握好語文工具,我們的思想要向廣闊的生活審視?!辈娬{(diào)“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生活。這是‘根’”。
語文學科是一門治愈性的學科,它的課堂教學需要生活化,以現(xiàn)實生活作為教學的素材和平臺,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而其中的教學活動以教學設計為重,在把握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后,教學過程則以導入為先,可見,導入在課堂展現(xiàn)中充當吸取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上課興趣的作用。這幾年來,由于教學習作中一直強調(diào)表達真情實感,情從哪里來?生活是學生最好的源泉,在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我認為生活化導入是最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中之一,更能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契合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去。
一、導入以生活畫面打動讀者
例如:莫懷戚的《散步》
莫懷戚的《散步》是教學中的經(jīng)典案例,不少名師有獨特的導入,我并不否認其優(yōu)異性,但是如果把它放入常態(tài)課中,如何理解父母輩的責任以及滲透其中的親情,除了解讀文本之外,開頭可進行一些思考:
(1)以情帶情。晚飯后,有些家庭習慣一家子到外面走幾圈,散個步,談個心,今天我們就跟隨莫懷戚一家人去田野散個心,領略一下田園的風光。以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活經(jīng)歷來喚起學生對于親情的感知,溫習那親情的溫度,并通過這導入初步了解人物、背景,以怎樣的田園風光,看到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找答案的方式深讀文本,同時有利于通過文本回味自身的散步之情,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以畫悟情。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收集讓你感動的瞬間,讓學生觀察這張圖片的瞬時感受,揣測盡可能多的故事情節(jié),并將這些瞬間與同學們分享,就以《散步》為例,我校某位教師每天傍晚帶著自己的婆婆和兒子去小道散步,一路上說說笑笑,場面十分溫馨,我一時心動拍了幾張照片,之后將這張照片在上《散步》前與學生分享,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人物的關系,學生更踴躍地舉手回答,也能更認真地解讀文本,以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生活化解讀文本,也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積累經(jīng)驗。
(3)以實傳情。采用訪問的形式,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和誰散步,去哪里散步,為什么散步?從學生的回答中有意識轉(zhuǎn)換角色,如果現(xiàn)在你是一家之主,你又是怎么選擇的?多角色的轉(zhuǎn)換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在家中的地位和職責,從心理上對父輩的可能選擇做一個初步的預設,更好地理解文章歧路的設計以及背上的是整個世界的深層內(nèi)涵。
二、導入以現(xiàn)實需求貼近主題
例如:《世說新語》是初中生必讀書目的其中一本,以文言文的方式呈現(xiàn),課內(nèi)已選有兩則小故事,簡單卻又深刻,但若是指導學生進行整本課外文言文《世說新語》解讀,那學生的抵觸心理可想而知,因此在課堂的導入中必須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做了以下思考:
(1)以物為實?!妒勒f新語(兩則)》第一則中涉及“白雪紛紛何所似?”評點兩位兒童的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以及“未若柳絮因風起”,由于鹽和柳絮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就近取物,導入可將柳絮以及鹽用撒鹽和飄柳絮方式在課堂中呈現(xiàn),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不同事物的美態(tài),也有利于學生自己的獨特創(chuàng)新,得出自己心中的“何所似”。
(2)以人為鑒。同學們,我想你們都看到了,今天老師很高興,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這么高興嗎?呵呵,剛才老師在下課的時候結(jié)識了幾個朋友,例如某某同學,我的這位朋友有著堅毅的下巴,靈活的大眼睛,胖嘟嘟的笑臉,不禁讓我想到之前課文中出現(xiàn)的兩位天才兒童----陳元方和謝道韞,這兩位其實是我們共同的朋友吧,請你來介紹一下,那下面我們再來認識幾位朋友,大家樂意嗎?初一的學生正處于矛盾的年齡段,不想成長卻又不得不成長,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需要人生方向的指導,但是若以道理的形式的呈現(xiàn),學生不樂意接受,本能排斥,但卻樂于從其他同齡人身上借鑒,所以以找朋友的方式導入,初步打破學生的抵觸心理。
(3)以事明理。班級中除了日常教學外,還涉及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務,其中不免存在學生之間的“誠信”“懂禮”等矛盾,所以在設計導入時,可將生活中學生常出現(xiàn)的問題設計進導入中,縮短學生對文本的現(xiàn)實距離,同時在引導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分析人物雙方的責任,明辨事理,從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真正做到生活化教學。
三、導入以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文本
不管是哪種生活化導入的方式,都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生活化的片段或是情節(jié)能關聯(lián)學生的安全區(qū)域和提高學生自信心,從而緩解學生面對陌生文本的膽怯,從心理上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迸發(fā),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生活中,有效地文本與學生的面對面接觸轉(zhuǎn)化為學生與生活的直接接觸,帶著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面對文本,解讀文本,重構(gòu)自己的間接經(jīng)驗,實現(xiàn)學生自我的發(fā)展和成長。
(1)有話想說。人教版書本中設計了“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內(nèi)容的設計直接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例如“尋找春天的蹤跡”,“背起行囊走四方”能直接導入生活經(jīng)驗,帶領學生回想生活場景,打開他們的思路,讓學生有話可說。不僅教師能將課堂引入生活,學生也可以將他們的生活帶進課堂。例如在設計“背起行囊走四方”時,提前布置學生搜集資料,特別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可以是你去過的地方,或者某個小說,電影中見過的地方。這樣學生搜集資料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的,有興趣的,并且搜集來的資料也是帶著他們生活經(jīng)驗的,有感情的。在課堂上,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導入,可促使學生的侃侃而談。
(2)有話可說。新課標中表明:“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苯處煾鶕?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程度,以及口語交際訓練主題,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能引起學生共鳴的生活情境,搭建學生展示生活平臺。因此導入時需要注意切入口是否能得到學生的積極回應,創(chuàng)設的情境學生是否有積極參與的興趣,要把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課堂情境之中,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廣闊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想說,提高了口語交際學習的主動性。
(3)有話會“說”。教學中不單單設計教學內(nèi)容,口語表達,更重要的是將語言用文字表達,激勵學生多寫,因此在課堂導入中,以學生自己的作品作為導入的切口,以鼓勵為主,將學生的亮點句子作為課堂的導入語,能極大地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
總而言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是死書本。”生活化課堂導入是一種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它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以及推廣,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思考,道路是漫長的,任務是艱巨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參考文獻:
(1)顧黃初:《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3年10月
(2)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
(3)劉宏武主編:《新課程的教學藝術(shù)指導》,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王維臣:《經(jīng)驗學習的模式和開發(fā)策略》,《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年2月
(4)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
(5)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