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浩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壇泰斗歐陽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傳千古的經(jīng)典散文名作。關(guān)于這些經(jīng)典名作,我們只有細(xì)讀才能品出其味道。
先看第一段。
這是介紹醉翁亭位置、形態(tài)以及建造者相關(guān)信息的語段,本來是比較瑣碎的,但作者卻寫得精彩且有條理、有層次。這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作者在行文過程中,運用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抓手,即“……者……也”句式,將繁冗、寡淡的介紹寫得有滋有味?!罢摺弊志涫敲鑼懞蛿⑹觯耙病弊志涫歉拍畹呐袛?。讀好“者”字,便可讀好景句和情句,讀好“也”字,便可讀清作者行文思路,讀出文章結(jié)構(gòu)。面對這樣有著明顯特征的言語句式,我們的朗讀方式,也應(yīng)該隨之發(fā)生改變。例如“者”字句要讀得舒緩、延綿,“也”字句要讀得鏗鏘有力、余味無窮。當(dāng)然,文中的“……者……也”句也是有區(qū)別的,與前面幾句的描寫敘述不同,最后兩句是作者在以抒情方式來表達(dá)自己的觀點,也是理解全文的關(guān)鍵語句,在朗讀時自然要有所強(qiáng)調(diào),以區(qū)別于前面的語句。
接著看第二段。
這一段寫山間朝暮之景色,從早晚的變化寫到四季的變化,氣象宏偉,筆調(diào)洗練。其特殊的言語形式照樣豐富。
景物描寫的首要任務(wù)是選擇描寫點。描寫點豐富,景物描寫就飽滿;描寫點精當(dāng),景物特點就突出;描寫點特殊,景物描寫就有趣。第二段中作者的選點兼具了以上三個特點。單就描寫點豐富而言,作者選擇了山中“日、霏、云、巖、野芳、佳木、風(fēng)、霜、水、石”等等,這樣山中全景盡顯,而且是一種全時段的全息畫卷。如此山景,當(dāng)然怡人,怎能不“得之心而寓之酒”呢?
“而”字順承,寫出季節(jié)變換之快。
“而”字的使用,除了語義的順承和轉(zhuǎn)接之外,其實還有寫景上特別的用意?!岸笔翘撛~,音短而意淺,用在本段文字中,還寫出了時間轉(zhuǎn)換之迅疾。例如“日出而林霏開”,這里的“而”字寫出了太陽出來后,林間晨霧消散得很快,就像鏡頭一樣,一閃而過。這樣描寫,一句句連出,很像電影畫面,一幀幀放映,流暢而漂亮。因此“而”字,虛詞襯實景,妙不可言。
動靜結(jié)合,寫出山景自然之美。
動靜交錯寫景,本是很多文章中常見的寫法,但是在本文中的動靜寫法是比較特殊的。這里的以動寫靜,把本來靜止的景物寫出了動感。如“日出而林霏開”,林中的霧氣,本來氤氳不動,但太陽一出,霧氣就好像害怕了似的,一下躲開了,瞬間散盡,而后天光一片。再如“云歸”“野芳發(fā)”“佳木秀”“水落”“石出”等等,這些詞語,都寫出了山中靜景的動態(tài)之美。這樣言語呈現(xiàn),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山間的奇異多變和更替輪回的哲思。
分總層遞,寫出文章結(jié)構(gòu)井然。
文章的層次是作者行文思路。思路越清晰,層次越分明。本文段除了按照一年四季、一日早晚等時間來安排寫作順序外,還運用了分總的層次結(jié)構(gòu)。讓人讀起來,既上口,也易懂。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