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張思思 郭艷
【關鍵詞】健康教育;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自我監(jiān)測
【中圖分類號】R392.1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083-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罹患慢性病的數量只增不減,其中糖尿病更是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據了解,目前我國已進入“大糖盛世”,有1.1個億糖尿病病人和3.5個億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綜合防治已成為醫(yī)療服務的工作重點之一。糖尿病治療是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治療的目的是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為達到目標,就應該全面控制糖尿病,所以提出了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飲食治療、糖尿病運動治療、糖尿病藥物治療以及糖尿病監(jiān)測。所以開展有針對性的糖尿病防治管理策略,既能促進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了解糖尿病,最終遠離糖尿病,更能促進糖尿病患者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提升治療的依從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1 健康教育
通過多渠道了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做好心理調試,明白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了解疾病發(fā)展過程,使糖友認識到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提高糖友堅持治療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 飲食療法
2.1飲食的基本原則:定時、定量、定餐次。一日至少保證三餐,早、中、晚餐能量按1/3、1/3、1/3或l/5、2/5、2/5的比例分配。這樣可使血糖維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不致波動幅度太大,有利于醫(yī)生調整藥物的用量,尤其應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注射后半小時必須用餐.避免低血糖的發(fā)生。并控制每日總熱量,維持適宜的體重。
2.2 各種營養(yǎng)素的需要量
2.2.1碳水化合物 每日攝人碳水化合物應占總能量的50%~55%。碳水化合物限制不宜過嚴,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在總能量中的比例,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1].改善糖耐量。
2.2.2 蛋白質 每日蛋白質的攝入應占總能量的15%~20%。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來源于植物性和動物性,動物蛋白質中的蛋、奶、肉、魚等以及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接近,所含氨基酸在體內的利用率就高,被稱為優(yōu)質蛋白。糖尿病人的優(yōu)質蛋白應40%~50%。
2.2.3 膳食纖維 ?膳食中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是谷物。谷物的麩皮、全谷類和干豆類、燕麥和大麥等富含膳食纖維,而精加工的谷類食品則含量較少,增加膳食中的植物纖維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延緩病人的易饑感[2]。糖尿病人應進食高纖維食物,一般推薦的膳食纖維攝入標準是每日20 g~35 g。
2.2.4 蔬菜與水果的選擇 ? 蔬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并含有較大量的纖維素,進食后對控制糖尿病有益,每日攝入量500 g左右。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鉻、錳等。微量元素具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提高身體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每日可進食200 g的含糖量低的水果。
2.3食物選擇 ? 主食選擇時可根據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來確定。GI是衡量食物攝入后引起血糖反應的一項有生理意義的指標,提示含有50 g有價值的碳水化合物與相等量的葡萄糖相比,在一定時間內血糖應達水平的百分比。將葡萄精的GI值定為100%.則GI>70%食物為高升糖食物,<55%為低升糖食物[3]。應盡量選擇Gl值低的食物,以避免餐后高血糖。制作主食時,應粗細糧搭配,豆類和谷類搭配,有助于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如蒸米時加入海帶粉、綠豆,做饅頭時加入高粱面、養(yǎng)麥面、燕麥面等,但粗糧并非多多益善。大量進食粗糧,容易引起腹脹、消化不良,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部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別是鈣、鐵、鋅等。粗細糧合適的搭配比例是粗糧l份加細糧3份或4份。這樣既能發(fā)揮粗糧的功效,又能避免粗糧進食過多而產生不良反應。研究提示粥類食物其淀粉糊化程度較非粥類食物高。越是淀粉糊化程度高、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其GI值越高,對血糖影響越大[4]。糖尿應盡量減少進食粥類食物。
2.4 食用油和調料的選擇 ?烹飪方式對糖友尤其重要,不當的烹調既破壞了營養(yǎng)素,又有可能帶來不良因素,即使食物選擇正確,如果烹調方式不正確,仍可能使熱量增加.血糖控制不良,合適的烹調方式為蒸、煮、燉、燴、涼拌等。少用煎、炸方式。清淡飲食,每日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6 g以下,油的攝入量控制在20 g以下。
3 運動療法
糖尿病患者運動可促進熱量消耗,增加脂肪代謝,促進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改善葡萄糖耐受程度,使葡萄糖進入肌細胞利用率增加,以利于血糖的降低,并進一步降低血脂,減少血管硬化、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癥;另外還能增加心臟功能、肺部氧氣交換,增加側支循環(huán),增強肌肉張力;還可消除緊張,獲得自我滿足感。
3.1運動治療的原則:持之以恒、量力而行、有氧為主。
3.1.1運動持續(xù)時間 ? 推薦每次20~60分鐘的有氧運動,但不包括熱身和結束后的整理運動,每周至少進行中等強度有氧運動(40%~70%最大心率)150分鐘。
3.2.2運動頻率 ? 合理的運動頻率是大約每周3~7天,如果每次的運動量較大,可間隔一兩天,但不要超過3天,如果每次運動量較小且患者身體允許,則每天堅持運動1次最為理想。
4 藥物治療
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應該選擇哪一類藥物,服用一定要遵醫(yī)囑,不可擅自更改藥量,避免影響療效。
5 自我監(jiān)測
血糖監(jiān)測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5.1監(jiān)測血糖時間點:兩點血糖監(jiān)測為一次空腹一次餐后;四次血糖監(jiān)測為一次空腹、三餐后2小時的血糖;而7次血糖監(jiān)測為三餐前,三餐后2小時,睡前,必要時下半夜2~3時測1次。若血糖控制不良 ,則每日需要進行4次以上的血糖監(jiān)測。經常觀察和記錄血糖水平,大大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療和管理。
5.2監(jiān)測血糖需要技巧: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每月監(jiān)測3-4次空腹和餐后2h血糖即可了解血糖波動的大致情況。而對于一個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需要監(jiān)測每天至少5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時和睡前的血糖。
綜上所述,正確駕馭五駕馬車就能使糖友血糖長期控制穩(wěn)定,減少吸煙、飲酒、糾正高血脂等其他有害因素,就能有效防止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終達到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享受健康人生[5]。
參考文獻
[1]楊子艷,李蘊瑜,李長平.等.老年住院糖尿病病人膳食營養(yǎng)分析[J].中國臨床營養(yǎng)雜志,2005(1):38.
[2]亞蘭.高新麗.武愛萍.高纖維食品對糖尿病人的試驗治療及觀察[J].護理進修雜志.2015(10):939.
[3]沽紅.曾龍驛.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與糖尿病飲食治療結果[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8-19.
[4]姜萍莉.張用娥.早餐類型對2型糖尿病病人早餐后血糖值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6.21:66.
[5]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6(7):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