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學習效果及對語言的應用能力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要形成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在互動中將語文課本中蘊含的知識有效地傳達給學生,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本文將結合自己多年小學語文從教經(jīng)歷,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達成有效師生互動做出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雙主體的互動性活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能夠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對于事先安排好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確保教學效果的達成;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則可以激發(fā)出自身潛在的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使其精力集中地完成學習,并最大化的達成學習目的。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變學生的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知識,借助有效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拓展語文思維能力和增長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并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
一、善于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對于教與學的雙方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有效激發(fā)出教師和學生的潛能。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育教學過程的引導者,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多種條件和資源,為學生營造出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一方面表現(xiàn)為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彼此信任,積極互動,全身心投入到教學過程并實現(xiàn)教學相長;其他的情況則需要教師借助外部條件去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于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進而實現(xiàn)有效的師生互動。例如,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善于觀察,并將觀察到的事物用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所以在學習《爬山虎的腳》一文時,教師就可以嘗試將課堂搬到室外,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爬山虎。經(jīng)過親身實踐觀察的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所聞對于爬山虎的形狀、顏色、生長方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就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和靈活運用寫作技巧。
二、利用全身反應法加強互動
“全身反應法”是目前小學階段教學過程中被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多種途徑,全方位調動學生身體方面的反應,實現(xiàn)教學目的。我們都知道,小學生依舊處于行為的形塑期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更活潑好動,很難做到將精力百分百完全地集中到學習過程上來,這個問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種情況下,全身反應教學法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新的知識,如新的生字和新的課文等,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操練,以達到積累和記憶的目的。這個時候,如果只是一味讓學生去反復朗讀記憶,其實效果是不甚明顯的。因此,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采取一些肢體動作配合學習。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規(guī)避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實現(xiàn)有效教學互動的同時,還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合理創(chuàng)建語文教學的情境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強化備課階段的準備工作。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創(chuàng)造一種“情景即在眼前”的情景互動境界,讓學生成為教學情景下的一員,讓學生在情境中模仿、扮演,從而進行師生互動。這樣的課堂不僅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更能使學生在心靈上與文章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文章,顯著地提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黃繼光》一課進行教學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電影片段,拓展情境內容,讓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不畏死亡勇敢堵住敵人槍口的壯舉。日常教學中反饋的結果,這樣的教學形式對于學生的心靈會產(chǎn)生極大的震撼,既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另外,教師可以帶領和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到角色扮演的情景劇的表演之中,讓學生可以感同身受的體會課文中主人公當時的心態(tài)和想法,從而幫助學生強化對人物性格和行為的感受。例如講述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一文就可以采用如此的學習方式。因此,借助語文教學情境的合理創(chuàng)建可以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有效互動,拉近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習得和掌握漢語,這就對于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提出了非常更高的要求。如果還是一味堅持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課和學習模式,是不利于帶動學生共同學習和提升教學效果的。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將學生當作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從加強與學生互動的角度出發(fā)來進行備課,而在授課過程中要借助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嚴祝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8(7).
[2]陳敏聰.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
[3]王建芳.淺談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