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柯
和一些基層教師聊天,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對教育的麻木和對職業(yè)的倦怠,個別老師把自己的責任心流失歸結為上面的“干涉太多”。這中間確實有一些現(xiàn)實的無奈,但不能因為上級或外界的原因使自己落入“平庸之惡”。教師存在的意義不僅在于自我的尋找,也是某種精神的堅守。
事實上,我們的教育確實存在部分行政化的傾向,教師們忙忙碌碌,不斷應對各種檢查、評比、驗收等事務,導致教育教學變成了教師們的“副業(yè)”,但如果因此敷衍學生、敷衍教育教學,則容易導致對良心的出賣,與教師職業(yè)特點是不符的。教育教學是良心工作,良心是無法量化的。教師是點燈者,首先自己要點亮自己,不能因為外界的過分干預而放棄自己的責任。戴著鐐銬也可以起舞,關鍵是內(nèi)心要有音樂。
我寫過一本教育隨筆《推動自己就是推動教育》,是我語文教育教學幾十年積淀下來的部分思考。它像一朵野花,雖不名貴,卻有自己獨立的尊嚴。我收到無數(shù)讀者發(fā)來的私信,尤其是年輕教師。有多位教師讀過此書后,說有一種“被救贖的感覺”,找到了方向,不再迷茫,這也給我不少安慰。其實,和許多基層教師一樣,我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草根,大學畢業(yè)后就進入一所普通中學教書,工作31年了,在體制內(nèi)沒有什么驚人的身份標簽,一直干著平凡的教學工作。只不過這些年一直沒有放棄閱讀,愛琢磨一些問題,不斷追求成長和超越,有一些想法就及時寫下來,堅持反思。之所以寫,也是對自己成長的整理和記錄,當然有時候也是一種自我抗爭,就像在集裝箱上挖一個洞,透透氣,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教師的生命有許多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不是一個空洞的符號可以定義的,所以我希望救贖自己,改變自己,于是就把讀書寫作當成了自我提升的通道。
其實教育就是從自己做起的,自己是教育的起點,也是終點,你可以影響一個人,雖然改變一個人很難,但至少你可以改變自己。我認為,一個不能自覺教育自己的教育者,也沒有資格去教育別人。所有好的教育都是通過自我實現(xiàn)的。教育要做大做強,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做大做強。當下,也別只怪體制,體制是由人構成的,教師本身就是體制。改變自己就是改變體制,也是改變社會,改變教育。宏觀層面改變不了,我們可以從微觀層面改變,畢竟,教室里是有一些空間的。關鍵是每一位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以及對自我生命意義的覺解,有沒有自我再造的勇氣。
“推動自己就是推動教育”,這句話其實也是我對當下教育的諸多元素思考到最后的一個發(fā)現(xiàn)。教育大國,往往也是人口大國,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習慣不同,面對的教育問題自然也是不同的,指望一個頂層設計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注定是不現(xiàn)實的。就是自上而下的政策頒布了,具體實施還是要靠教師,需要自下而上的配合、推動與糾偏。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須依賴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教師。教師就是教育的生產(chǎn)力。解放教師,就是解放教育的生產(chǎn)力;保護教師,也是保護教育的生產(chǎn)力。
事實上,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師帶來的。教師就是教育的燈,只要每一個教師想點亮自己,就可以點亮自己,你想成為光,就可以成為光。不要為黑暗辯護,甚至制造新的教育問題而成為黑暗的一部分,做不了太陽、月亮,就做星星,起碼也可以成為燈燭,成為螢火。就是一燈如豆,整個黑夜其實也消滅不了它。一個真正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會超過一所學校,其生命力對學生的精神輻射會燭照一個人的前路。對教師來說,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教育不僅僅成為一個飯碗,還成為生命意義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