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這一專題領域的微課制作問題進行現(xiàn)狀分析,提出了詩歌鑒賞微課教學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詩歌鑒賞教學;微課;策略
詩歌鑒賞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學的難點部分。詩歌語言的凝練性,內(nèi)容的多義性和情感的豐沛性,與許多中學生文學積累薄弱,鑒賞能力不高以及中學語文課時限制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微課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和數(shù)字化以及短小精悍等特點,恰恰為解決這一系列矛盾提供了新的契機。那么,短短幾分鐘的微課,如何在詩歌鑒賞教學的眾多知識點中選擇最突出的重點?如何在復雜的教學目標中明確地實現(xiàn)其中的一個?如何在詩歌閱讀與鑒賞的過程中切實解決學生的問題?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中學詩歌教學的微課設計同樣針對的是詩歌鑒賞中的重點難點,或是受課時限制難以在課堂上有效展開的一些學習環(huán)節(jié)。針對一線教師在詩歌鑒賞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有構(gòu)建相應的具體策略,才能真正借助教育現(xiàn)代化的有力臂膀,克服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重難點,更好地鑒賞經(jīng)典,傳承詩歌文化。
一、鑒賞過程支架化
詩歌鑒賞理論方法是為閱讀作品服務的,應“優(yōu)化選擇”,做到“簡化頭緒”“重在運用”,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詩作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因此,針對具體的詩歌作品,教師應選取恰當?shù)挠袃r值的鑒賞知識進行講解,才能利于詩歌鑒賞能力培養(yǎng),將程序化的詩歌鑒賞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詩歌知識除了文史知識、更多的是鑒賞理論,以及詩歌表達方式,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等等知識。在微課中將鑒賞理論具體化,為詩歌鑒賞的程序性知識應用提供范例,給與學生的詩歌鑒賞提供學習的支架,是目前詩歌教學微課選題的主要內(nèi)容。如天津市西青道中學陳曦教師的《還原法鑒賞詩詞》,定位于程序性鑒賞知識“還原法”,舉一反三,達成學習目標。又如貴州遵義四中劉成儉老師《<雨巷>反復手法賞析》就以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反復手法為選題。
二、傳統(tǒng)意象積累化
情感和形象是通往心靈的路,而詩歌中的意象恰恰是荷載著情感的形象。因此意象是要符合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學生鑒賞詩歌則是通過生活感受和一定的閱讀積累,領悟作者的情感。對于文學積累薄弱的學生而言,以意象為專題進行微課教學就非常必要。一方面微課學習給與他們意象積累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意象的學習本身也是詩歌鑒賞的能力鍛煉。如天津市第三中學張昱老師的獲獎微課《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月亮意象》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三、教學目標細分化
在詩歌教學的眾多教學目標中,語言鑒賞,思想情感的理解,詩歌誦讀欣賞等等往往都是詩歌教學課堂的重點教學目標,但是有的教學目標往往難以在傳統(tǒng)課堂上即時達成。以詩歌誦讀目標為例。詩歌的誦讀是讀者對于詩歌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對詩人情感體驗的捕捉,對詩作傳達的人生情緒的體驗,通常首先通過詩歌的誦讀得以表現(xiàn)。這種再創(chuàng)造也決定了詩歌誦讀具有極強的個性化,因此傳統(tǒng)形式的誦讀指導就受到了時空的限制,詩詞誦讀指導微課于是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青睞,無論是詩歌語言的情感表達,還是具體的節(jié)奏語速停頓重音等誦讀技巧指導,微課指導都能能針對具體的誦讀目標做出細致的分析和示范。如咸陽市禮泉二中崔佳老師的《<再別康橋>朗誦指導》。又如《<將進酒>》《<行路難>》等等一系列名篇誦讀一線教師都有微課制作嘗試。
四、知人論世情景化
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詩歌作品,要做出精當?shù)慕庾x和深入的鑒賞,必須有充分知識積淀作支撐。中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雖然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有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積累;但缺乏作家生活年代的具體認識,和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理性認知。詩歌的創(chuàng)作是詩人自身一種寶貴情緒或情感的瞬間爆發(fā)。雖然創(chuàng)作發(fā)生在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但是詩歌背景陳述,作家生平解讀,都很難再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情境。系統(tǒng)的詩歌創(chuàng)作史的發(fā)展理論知識才能真正的喚醒使學生的理性情感,更容易引發(fā)學生對于寫作背景的深刻理解和詩人創(chuàng)作感受的理性分析。借助微課講解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詩歌鑒賞。如溫州市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蔡溯的《詩歌起源與發(fā)展》。
當然,詩歌的閱讀鑒賞并不能簡單的依賴于微課教學,以上內(nèi)容模式作為與課堂教學相互補充的有效教學模式,和詩歌教學拓展的重要手段,對中學詩歌教學有重要意義。正如王竹立教授曾經(jīng)說過,微課熱是暫時的,而微課是永久的?!?】微課在詩歌教學中的運用需要一線教師更多的思考與實踐。
[基金項目]該研究屬于聊城市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提高中職生國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微課的設計制作與評審指標解讀[C]教育部東莞微課培訓會,2013年2月28日.
[2]洪宗禮﹒洪宗禮文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68頁.
[3]王竹立﹒微課熱是暫時的,微課是長期的[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年第9期,第79頁
作者簡介:孫曉芳,教師,43,女,漢族,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