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偉 李林紅 曾秋梅
摘要:【目的】分析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為提高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對從事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貿易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并查閱相關文獻,通過統(tǒng)計軟件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提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5個假設,采用AMOS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并構建涵蓋農產品生產安全、流通安全、加工安全、市場環(huán)境和邊境環(huán)境等5個變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測量指標體系。【結果】跨境農產品受到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市場和邊境環(huán)境的影響,但其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其中,農產品流通、生產及邊境環(huán)境對跨境農產品的影響最大,而市場環(huán)境和農產品加工對滇越跨境農產品的影響較小。【建議】從生產源頭提高農產品品質,發(fā)展高原特色農業(yè);積極應對市場環(huán)境變化,關注農產品技術指標變化;簡化通關流程,提高流通效率;完善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跨境農產品;結構方程;中國云南;越南
中圖分類號: S-05;F304.3?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1191(2019)04-0898-07
Abstract:【Objective】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quality safety of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Yunnan, China and Vietnam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creasing the quality safety of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staff engaged in the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in Yunnan,China and Vietnam.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rough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Five hypothe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were propo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MO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vering production safety, circulation safety, processing safety, market environment and border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Result】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affected by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circulation, market and border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t the degree of impact varied. Among them, the circulation, production and border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d the largest impact on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le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had small impact on the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Yunnan, China and Vietnam. 【Suggestion】The following suggestion are propos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source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plateau; actively responding to changes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paying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implifying customs clearance process and improv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improving the 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stablishing a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ructure equation; Yunnan, China;Vietnam
0 引言
【研究意義】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與越南接壤,雙方邊境貿易頻繁。云南南部大部分屬熱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橫貫其南部,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從越南進口水果和海產,同時出口蔬果和水果等農產品。2018年上半年我國云南對越南外貿進出口額達15.5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水果及農產品出口額達3.06億美元,農產品份額接近總額的20%。根據云南省海關檢驗檢疫局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因農產品質量不合格而退運和銷毀的農產品總額高達0.2億美元,占總額的6.5%。另外,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了2017年10月農產品質量不合格的數據,越南出口到我國云南的火龍果被檢測出二氧化硫含量超標,數量達47 t,直接退運;另外,玫瑰鮮切花被查處檢疫性有害生物,直接銷毀。目前,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產品質量不合格、農產品各種成分含量不符合進出口相關要求、易爛易腐及多數農產品不能溯源等方面。非正規(guī)渠道進入到我國云南境內的農產品(未經過口岸檢驗檢疫局檢驗),可能會被當作正規(guī)渠道的農產品同樣進入市場,影響跨境農產品同樣總體質量。因此,研究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降低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損失,提高我國云南口岸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前人研究進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近年來已成為一個民生熱點問題。喻林和張明林(2013)認為建立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勢在必行,應構建全國統(tǒng)一的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和追溯標準;向月軍等(2014)認為農產品生產者的安全意識整體偏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需要對農產品經營主體進行有關培訓;徐超(2018)認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僅存在于農產品銷售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在農產品生產源頭。關于跨境農產品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原征和張寶明(2015)對影響跨境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認為冷運占比、通關流程、物流商選擇、倉管軟件、法律標準更新率、質量認證等因素將會對跨境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重要影響;丁玨(2016)認為影響農產品跨境出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出入境流程復雜、物流落后、信息安全、電商復合型人才缺乏、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質量認證不健全等;常廣庶和王可娜(2017)對跨境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物流、出關入關檢驗檢疫等方面均會對農產品跨境產生影響;吳俊紅(2017)結合“一帶一路”項目提出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多、售后服務滯后、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等問題;魯釗陽(2018)認為跨境農產品所在地的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狀況及國家對跨境農產品電商的支持程度會對跨境農產品電商產生顯著影響?!颈狙芯壳腥朦c】目前基于結構方程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必要進行相關實證分析。【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探究影響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因素及其影響路徑系數,分析農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流通過程、加工環(huán)節(jié)、市場環(huán)境以及邊境環(huán)境等因素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為提高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政策建議。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 1 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于2018年3月19日—4月24日對云南省紅河州農產品公司、河口縣農產品物流公司、金水河口岸及其他從事跨境農產品貿易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并發(fā)放問卷,被調查人員對跨境農產品運作過程情況極為熟悉,涉及生產商(農戶)、加工商(蒙自市石榴集散中心等)、物流承運人(云南宏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口辦事處等)及外貿(河口幾家農產品外貿公司、河口及金平口岸工作人員)等。共計發(fā)放問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576份。
1. 2 理論假設
假設H1:農產品市場環(huán)境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顯著影響。隋博文(2016)認為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穩(wěn)定除受到內部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諸如進口國農產品市場結構、市場競爭情況、經濟產業(yè)政策、貿易法律法規(guī)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農產品市場安全主要包括價格、競爭、供求狀況等因素。
假設H2:邊境環(huán)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顯著影響。我國云南與越南邊界線長1353 km,邊境環(huán)境復雜。其中,金平縣與越南接壤,邊境線較長,歷年來走私活動猖獗,自2015年1月起,金平邊防大隊查處走私凍品675 t,涉案金額近1000萬元。2016年10月8日,金平縣集中銷貨走私凍品473 t,貨值約1800萬元。據統(tǒng)計,紅河州打擊走私辦公室自2014年11月1日成立至2016年4月,累計查獲的涉嫌走私貨品約48989.04 t(其中,凍品13599.27 t、大米23049.2 t、玉米3489 t、白糖2433.74 t、橡膠1030 t、洋垃圾2056.23 t、其他3331.6 t),貨值約3.9億元。邊境口岸的稽私和管理力度等因素將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重要影響。未經過海關檢驗檢疫的產品流入市場后,則會對農產品市場的質量安全產生重要影響。
假設H3:農產品生產安全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顯著影響。農產品生產安全是指通過對主要農產品從源頭到產成品整個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和管理,使得農產品質量達到進出口安全質量標準。由于我國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程度仍不高,有些地方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為了快速獲得農業(yè)生產效益,部分農業(yè)企業(yè)、農戶在農業(yè)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更有不法商戶或農民為了爭取蔬菜較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劑和激素、濫用化學劑,因而造成蔬菜、水果和肉類口感和安全性較差(李學工和王學軍,2014)。
假設H4:農產品加工安全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顯著影響。農產品加工安全主要涉及農產品流通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李學工和王學軍,2014),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作業(yè)環(huán)境、儲存環(huán)境和運輸環(huán)境;二是操作因素,即包裝是否合理、是否違規(guī)使用添加劑、操作是否規(guī)范和設備是否符合要求。
假設H5:農產品流通安全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顯著影響。農產品流通安全主要涉及流通質量、流通流程、流通時間和流通效率4個方面(馬晨清,2011)??缇侈r產品流通時間較長、流通成本更高,運輸、倉儲及裝卸搬運環(huán)節(jié)更多更復雜。
1. 3 構建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模型
如表1所示,根據文獻梳理,進行問卷構建和設計 ,選取5個潛變量(包含27個測量指標)分析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
利用AMOS軟件,運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模型,結果如圖1所示,模型的配適度較好。
1. 4 統(tǒng)計分析
通過SPSS 19.0完成數據錄入,并進行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使用AMOS 20.0運行模型、編制路線圖,并通過極大似然估計得到參數估計結果。
2 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2. 1 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
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對模型進行運行之前,首先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以確保結構方程模型具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由表2可知,各潛變量間相關系數為0.611~0.863,各潛變量對應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600,因此,各潛變量之間具有較好的效度。符合結構方程模型構建的一般要求。信度檢驗一般以Cronbach a作為檢驗量表的重要觀測指標。當a≥0.70時,屬于高信度;0.35≤a<0.70時,屬于較理想;a<0.35為低信度,說明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存在問題。運用極大似然估計得到參數估計結果,測度項均具有較好的構建信度(表3)。測度項的組成信度均在0.700以上,且在P<0.01水平上顯著,各因子的平均方差提取值均高于0.500,說明測度項都擁有較好的收斂效度。
2. 2 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模型結果
通過運行結構方程模型,本研究關于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假設均通過,同時根據模型運行結果來看,不同因素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與實際調研訪談得出的結果基本一致,即模型的擬合度較理想。由表4可知,本研究構建的結構模型能滿足結構方程方法擬合度參考值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擬合度,修正后的結構方程模型可通過檢驗。
2. 3 主要路徑系數
通過對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樣本數據的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得到潛變量間的回歸系數(路徑系數),進而根據系數分析判定結果參數是否通過顯著性檢驗,確定兩變量間是否顯著。本研究的結構方程模型路徑系數及假設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農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H3)、流通環(huán)節(jié)(H5)、邊境環(huán)境(H2)、市場環(huán)境(H1)和農產品加工環(huán)節(jié)(H4)對跨境農產品質量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96、0.96、0.96、0.89和0.72,說明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其影響程度不同。
(1)農產品生產對跨境農產品的路徑系數為0.96,表明農產品生產過程的相關因素如農藥殘留、土壤指標、生長環(huán)境、種子選用等均會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重要影響。(2)農產品流通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系數為0.96,說明運輸、裝卸搬運、流通時間及流通效率等流通因素也會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較重要影響。(3)邊境口岸緝私力度、雙邊口岸經濟發(fā)展情況等邊境環(huán)境因素則對跨境農產品質量產生影響,金水河口岸對面為越南萊州馬鹿塘口岸,但該口岸距離越南萊州省萊州市95 km、奠邊府195 km,經濟發(fā)展較落后,加之交通不便,導致金水河口岸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遠落后于其他對越口岸。(4)市場環(huán)境對跨境農產品的路徑系數為0.89,說明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情況、市場競爭、市場供求狀況、當地的法律法規(guī)等因素對跨境農產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越南現(xiàn)在越來越重視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情況,對于我國出口到越南的農產品農藥殘留量已有嚴格要求。(5)加工安全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程度最小,與實際調研的情況比較符合,中間商/經銷商在收到客戶訂單后,直接將需求信息傳遞給農戶/經銷公司,由他們直接將農產品進行妥善包裝,經過運輸到達口岸后,一般不進行二次加工處理,在農產品由供應地運輸的同時,已經將報關信息報送到相關部門,農產品到達口岸后,經過檢查后如無問題,辦理相關手續(xù)后直接通關,簡化了流程和縮短了通關時間。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農產品加工、流通、邊境環(huán)境、市場環(huán)境及農產品加工對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影響,跨境農產品并非常一定全是通過電子商務途徑完成,但多數學者研究的是跨境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而忽視了跨境農產品與跨境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不同,原征等(2015)認為跨境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受貨源組織、倉儲物流、報關報檢、物流過程及銷售服務等因素的影響。通過對滇越邊境口岸的調研發(fā)現(xiàn),我國云南與越南的農產品貿易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傳統(tǒng)的貿易方式,客戶通過電話下單,經銷商收到訂單后,組織貨源和物流,然后供貨,雙方一般有較長期的合作關系;另一類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完成農產品貿易。因此,可以認為跨境農產品的范圍更廣,跨境電子商務農產品是跨境農產品的子類。本研究以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但受限制于時間、資金、語言等因素,在越南境內發(fā)放問卷難度較大,問卷的發(fā)放主要以云南臨近或接壤的邊境城市為主,如紅河州蒙自市、金平縣和河口縣等地,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探究。但受訪人員(含在中國境內從事農產品貿易的越南人)對于跨境農產品過程及流程非常熟悉,了解滇越農產品往來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不會影響問卷和調查結果。
4 建議
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受限制于內外兩類因素,內因是農產品生產、農產品流通和加工,外因是邊境環(huán)境和市場環(huán)境。上述兩類因素共同影響其跨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因此,基于農產品供應鏈的角度,提出以下5個方面的建議。
4. 1 從生產源頭提高農產品品質,發(fā)展高原特色農業(yè)
我國云南省具有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氣候資源,農產品種類上與越南有一定互補性,政府應當持續(xù)不斷地對現(xiàn)代化農業(yè)進行投入,引領產業(yè)升級;大力發(fā)展高原特色農業(yè),繼續(xù)完善農業(yè)基礎設施,建立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以適應越南不斷提高的綠色生態(tài)標準。構建農產品交易信息平臺,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優(yōu)質農產品種植基地的生產管理水平,注重高原特色農業(yè)生產基地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管理,提升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 2 積極應對市場環(huán)境變化,關注農產品技術指標變化
鼓勵云南省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參與到跨境農產品貿易中,利用中越邊境交易會,大力推介云南省的特色高原農產品,拓展國際市場;同時,積極向農民解讀越南國內關于農產品進出口的各項技術指標。當前,農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識還比較淡薄,生產過程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等農業(yè)物資,導致農產品品質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對進出口的農產品而言,需要從源頭對農民進行相關培訓和宣傳。
4. 3 簡化通關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跨境農產品屬于國際貿易,涉及到報關及商品檢驗;另外,我國云南和越南跨境農產品多以大米、蔬菜和水果等農產品為主,易受潮、腐爛,保存周期短,對于這類農產品貿易可率先實施“兩國一檢”通關模式及“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以減輕相關企業(yè)工作量,同時有利于提高跨境農產品重點環(huán)節(jié)的作業(yè)效率,縮短對農產品異常的處置時間, 從而盡量縮短由于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停滯時間。
4. 4 完善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
我國云南和越南農產品貿易主要是以初級產品為主,價格競爭較激烈,農產品價格受市場供求狀況及兩國政策的影響會出現(xiàn)波動,因此,構建穩(wěn)定的市場環(huán)境對跨境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能起到保障作用。云南省需要繼續(xù)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加強對農業(yè)投入品的管理;此外,努力構建雙方共同認可的農產品合格證,如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質量認證標識、農產品地理標志及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農產品生產者在銷售農產品時應按照規(guī)定出具農產品生產者信息卡;同時,需要持續(xù)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農業(yè)綜合能力。
4. 5 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
農產品溯源是以二維碼為載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全流程追溯,幫助企業(yè)及農戶實現(xiàn)全品類、全覆蓋、全流程的農產品信息監(jiān)管和大數據管理,解決農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召回、可理賠問題,最終實現(xiàn)農產品有標識、過程有詳細記錄、信息可以查詢、質量可監(jiān)控、過程可追溯、責任可追究、政府可監(jiān)管。通過對農產品溯源體系的建設,實現(xiàn)農產品生產者、企業(yè)的數據匯集到相關的平臺數據庫,實現(xiàn)農產品信息的可查詢、可追溯,從而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常廣庶, 王可娜. 2017. 跨境電商背景下河南省農產品出口問題研究[J].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 35(4): 53-59. [Chang G S, Wang K N. 2017.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export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35(4): 53-59.]
丁玨. 2016. 我國跨境電商農產品貿易發(fā)展的特點與制約因素分析[J]. 對外經貿實務,(4):36-39. [Ding J. 201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gricultural trade in China[J]. 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4): 36-39.]
李學工,王學軍. 2014. 農產品物流安全預警機制及系統(tǒng)設計[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89-91. [Li X G,Wang X J. 2014.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System Desig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afety[M].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89-91.]
魯釗陽. 2018. 跨境農產品電商發(fā)展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國際貿易問題, (4): 117-127. [Lu Z Y. 2018. An empirical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4): 117-127.]
馬晨清. 2011. 略論農產品可追溯制度的構建[J]. 商業(yè)時代,(5): 104-105. [Ma C Q. 201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ce ability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J]. Commercial Times, (5): 104-105.]
隋博文. 2016. 跨境農產品供應鏈關系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廣西—東盟的實證分析[J]. 當代經濟管理, 38(7):25-30. [Sui B W. 2016. A relationship stability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ross-border produce supply chai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Guangxi and ASEAN[J]. Contemporary Economic & Management, 38(7): 25-30.]
王文靜. 2018. 跨境電商環(huán)境下服裝企業(yè)出口轉型對策[J].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35(2):54-56. [Wang W J. 2018. Strategies for garment enterprises’ export transformation under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35(2):54-56.]
吳俊紅. 2017.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J]. 農業(yè)經濟, (7): 115-116. [Wu J H. 201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J]. Agricultural Economy,(7): 115-116.]
向月軍, 張恩廣, 趙琳, 張全勝. 2014. 家庭農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三峽庫區(qū)調查數據[J]. 南方農業(yè)學報,45(7):1309-1314. [Xiang Y J, Zhang E G, Zhao L, Zhang Q S. 2014 .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safety awareness on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amily farms—Based on survey data of family farm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45(7): 1309-1314.]
徐超. 2018. 論農業(yè)供給側改革下農產品質量信息失靈的法律規(guī)制[J]. 農村經濟,(2): 92-98. [Xu C. 2018. O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fail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information under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agriculture[J]. Rural Economy,(2): 92-98.]
喻林, 張明林. 2013.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發(fā)展路徑及建議[J]. 求實,(5):41-44. [Yu L,Zhang M L. 2013. Development paths and suggestions of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J]. Truth Seeking,(5): 41-44.]
原征, 張寶明. 2015. 跨境電商農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研究[J]. 改革與開放,(3): 83-85. [Yuan Z, Zhang B M. 2015.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gricultural products[J]. Reform and Openning,(3): 83-85.]
張必清. 2013. 滇越邊境口岸物流體系的構建[J]. 物流技術,32(1):210-213. [Zhang B Q. 2013. Establishment of entry port logistics system at Yunnan-Vietnam Border[J]. Logistics Technology,32(1):210-213.]
周珈旭. 2017. 跨境電商在市場開拓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xiàn)代商業(yè),(12):35-36. [Zhou J X. 201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market development[J]. Modern business,(12):35-36.]
(責任編輯 鄧慧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