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林
摘要:報社記者采訪技巧直接關系到新聞質量的優(yōu)劣。因此,報社記者在采訪時,要立足于事件客觀性、真實性的基礎上還要保證得到受眾的認可。換位思考法則是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站在對方的角度,了解其所想、所需、所求,既可以真正達到了解事件、人物真相與內心情感的目的,還可以提高采訪質量。本文就換位思考在報社記者采訪中的運用藝術進行系統(tǒng)闡述。
關鍵詞:報社記者;換位思考;運用;新聞質量
一、善于傾聽,挖掘深層次內容
報社記者的職責就是代替讀者去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將事件真相通過報紙傳遞給讀者。因此,報社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應以換位思考法來進行,做一個真正的傾聽者、引導者——傾聽當事人的主訴,引導當事人能夠將事件進行還原或是將內心想法、情感表達出來。
首先,報社記者要養(yǎng)成良好的換位思考意識與傾聽意識,用足夠的耐心去傾聽事件當事人的訴說或是回憶,為還原新聞真相、增強采訪深度奠定基礎。
其次,引導事件當事人做好事件的回憶或是內心情感的表述,進而才能真正還原新聞真相,使新聞內容更加真實、客觀。
第三,報社記者通過耐心傾聽,才能為讀者挖掘出深層次的新聞內容,才能向讀者傳遞更多的、客觀的新聞,并發(fā)揮出正向的輿論引導作用與社會影響力。
二、善于“互換”,提高采訪能力
很多報社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多采用單純的問答采訪方式來進行,使當事人一直處于“被動式”回答、解釋的地位,同時,當事人易被記者的不當問題所誤導,最終導致無法真正還原事件原貌。因此,報社記者應采用換位思考方式從當事人、被采訪者的視角去進行新聞采訪。同時,報社記者在換位思考的基礎上,也要考慮到當事人可能通過新聞傳遞給社會、受眾什么樣的信息,而社會、受眾會對這樣的信息有什么樣的反應。報社記者還要通過“反復”的換位思考對新聞事件、采訪內容進行考量,在滿足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的基礎上,再進行深層次的引導性采訪,進而才能真正增強該事件的新聞感染力,引發(fā)受眾的共鳴。
三、借助“思考”,增強新聞的貼近性
換位思考在新聞采訪中的應用,有助于報社記者找到全新的、深層次的新聞內涵或是形象視角,在避免新聞報道模式化、同質化的同時,也進而有助于增加新聞的貼近性。因此,報社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既要與當事人進行換位思考,還要與受眾進行換位思考,進而才能真正地抓住受眾對某一類型新聞的關注點、興趣點。
同時,報社記者還要在新聞事件采訪過程中找到最突出、最具形象的視角去進行采訪,并引導當事人對該事件或是背后問題進行自主剖析,引出當事人的觀點,進而才能真正吸引讀者,才能在受群群體中引發(fā)共鳴。
四、借助“互動”,挖掘新聞背后的事實
報社記者在運用換位思考法進行新聞采訪時,還要借助與當事人的互動來幫助其打開心扉,使之能夠暢所欲言,這也有利于報社記者能夠深入探究新聞背景的事實,這對提高采訪效果、采訪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報社記者在與當事人互動過程中,要設身處地地站在當事人的視角去思考,并找出能夠觸動當事人心扉的問題,并利用問題來開展“互動式”采訪,而不是按照傳統(tǒng)的采訪思路一板一眼或是模式化的“問”與“答”。報社記者可以留給當事人更多的時間去進行自主思考或是傾聽,以進一步了解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情感變化或是對事件的主觀態(tài)度等,為“換位”“互動”采訪奠定基礎。
同時,當事人也能夠在與記者的互動過程中感受到彼此之間的理解與尊重,使當事人能夠更清晰、更透徹地回憶或是認清事件的本質,其受訪內容也必然會更加客觀、真正,這對全面提高報社記者采訪質量以及新聞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換位思考在報社記者采訪中的運用并非是簡單的“角色互換”過程,需求記者具備良好的新聞素養(yǎng)與采訪能力,并為提升其新聞報道感染力與影響力奠定基礎。同時,換位思考在采訪中的合理運用,能夠使報社記者真正地站在當事人的角度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并融入到新聞事件之中,才能幫助報社記者獲取更多的、更真實、更客觀的新聞真相,并為受眾報道更多的、能夠引發(fā)其共鳴與思考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