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儀
受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fā)展,使得學生面臨著超出自身所能負載的巨大心理壓力,自閉、任性、自卑、孤僻、逆反、敵對乃至自殺等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心理行為異常人數(shù)逐年增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大社會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1. 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雖然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引起重視,但是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較簡單。而且,學校教育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知行不一”的問題,心理教育意識淡泊,缺乏系統(tǒng)研究。
2. 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父母祖輩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對孩子愛得過分,照顧過度,期望過高。家長的溺愛、高期盼,這一矛盾體,滋生了孩子諸多的行為與心理問題。少數(shù)學生父母離異,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二胎家庭不能平等對待教育兩個孩子,致使其中一個孩子覺得備受冷落,這些都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3. 駐校社工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社工工作是一種幫助人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工作。駐校社工可與學校教師合作。駐校社工獨立于學校體制外,由于非教師身份,不參加學校常規(guī)教學(上課),無教學成績與學生管理壓力,年輕有親和力,與學生保持自由平等的朋友關系。學生常以哥哥或姐姐稱呼駐校社工,容易與駐校社工建立自由平等的朋友關系,有話會主動向駐校社工訴說。因此,駐校社工往往能聽到一些學生不能或不愿對家長或教師說的事,如師生沖突、親子溝通、青春期等,可以比老師、家長更早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這既可及時干預校園危機,提高輔導的功效,還減少對學生的傷害,減少校園危機的發(fā)生率。
二、駐校社工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添磚加瓦
為了方便駐校社工的辦公及個案輔導,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室、駐校社工室。配置現(xiàn)代化辦公設備、休閑沙發(fā)、沙盤和益智玩具,營造溫馨的輔導環(huán)境。學校還提供其他用于小組活動及綜合性活動的場所。我們通過國旗下講話、《致家長一封信》、學校教師會議和家長會等形式,將社工的到來告之全體的老師、學生和家長。這些措施有力宣傳駐校社工,增進學生、老師和家長對駐校社工的了解認識,為今后所開展的服務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
1. 課程層面
在課程層面上,駐校社工以輔導主題團康活動、專題班會課為主,讓學校的德育課程得到有益的補充,課程更趨實效性。駐校社工以其心理輔導專業(yè)技術,配合教師的班級管理技巧,讓班會課的有效性得以大大提高。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學校開展心理嘉年華周活動,系列活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有“心靈驛站” 廣播、班級心理活動課程、小組心理輔導、名家講壇等,全體師生積極參與各種心理體驗活動,獲益良多。其中“心理嘉年華”現(xiàn)場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學生們齊聚操場,投入地參與,每一個體驗環(huán)節(jié)都以游戲開始,以分享結束?!叭垹幹椤薄氨砬槎喽唷薄八角伞钡认盗薪?jīng)典的團康游戲,讓學生們無不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以及成功的喜悅。
2. 教師層面
通過社工與教師們的合作交流,學習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知識和技巧,并適當運用于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上。同時,對教師進行授課培訓、集體備課,課后組織教師彼此分享經(jīng)驗,進行總結及反思,讓教師學習和獲得開展體驗式課程的手法和經(jīng)驗,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技巧,對教師的教育技能的全面提高起到了催化作用。學生透過活動,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透過實踐,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從而提高抗逆力。
3. 學生層面
學校歷來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和學生德育的管理,但也有部分教師在個別特殊學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技巧。駐校社工的介入,令這種情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如學生存在的一般心理問題、溝通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可以通過單項輔導或咨詢活動的方式解決。
4. 家長層面
家校合作,是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個亮點。我們把家校的溝通、交流、配合放在德育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位置上。駐校社工在家校聯(lián)系和輔導方面做了不少扎實的工作。對于部分有需要的學生,社工會采取電訪、來訪等方式進行聯(lián)系,在學校開展親子活動和家長工作坊,給予專業(yè)的輔導意見,有針對性地提高家長對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讓親子工作更專業(yè)、更有效果。
三、駐校社工提升學生抗逆力,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
1. 家庭教育咨詢類
由于絕大部分的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成長特別地關切。個別家長甚至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而焦慮不安,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曾經(jīng)有家長為此主動尋求幫助,社工運用專業(yè)的工作手法,開展情緒管理,并教給家長如何去愛孩子、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方法,甚至從家庭居住環(huán)境的布置都加以指導。
2. 傾訴類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當學生們找到社工或者教師時,可能并不是需要一個問題的解決者,更多是為了找一個能夠傾聽的人。也有學生在課間活動時找到社工姐姐,為的是告訴她今天校園里的開心事。相比教師,駐校社工與學生的交流是完全平等的,學生很容易與駐校社工結成朋友。在學生的眼中,社工就是幫助生活、學習上有需要的同學,于是學生在課間或放學后樂意去駐校社工室,天南地北地聊。駐校社工室的服務拉近駐校社工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有心里話可以主動向社工傾訴。
3. 需求幫助類
學生在無助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尋找身邊人的幫助,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推介是駐校社工選擇服務對象的最主要途徑。當學生出現(xiàn)學習困難、情緒低落、舉止反常、攻擊行為或同伴關系惡劣時,教師一般能覺察到;社工就會提供一些心理疏導或者壓力轉移的方法等。如:五年級的小方是班上的尖子生,連續(xù)發(fā)燒了4天后,重新回到學校,結果在課室待了一節(jié)課就感覺肚子疼,于是被家長帶去看病,醫(yī)生說是腸胃炎;回家休息了兩天,再次上學,這次在課室只待了15分鐘,她就覺得頭痛,家長又帶她去看病,如此反復折騰了一個多月,基本沒上學,醫(yī)生也診斷不出問題。家長和班主任都急了,經(jīng)社工了解,原來小方發(fā)燒4天回校后,總擔心要補回所欠的所有作業(yè),所以感到困難,就想逃避。
如何協(xié)調學校和駐校社工合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而富有實效的教育服務,幫助學生預防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健康地成長,這將是我們今后繼續(xù)發(fā)展駐校社工項目所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地方。駐校社工的專業(yè)引領和幫助,讓更多的學生找回屬于自己的健康心理藍天。
參考文獻:
杜經(jīng)國.青少年抗逆力社會工作的社會學分析[J].青少年學刊,2018,No.125(03):5-9+16.